世界很深邃,别只看看就离开
◎陶瓷兔子
跟一位做职业规划师的朋友聊天,她说如果将这三年来自己回答过的问题统计出来,出现频率最高的,无非是一个疑问: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我很好奇她会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她笑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想要去发掘一个爱好,只是站在原地等着,等着爱好像馅饼一样从天而降。”
有一位读者毕业两年,在一家本地的小报社做记者,薪水不高也不低,整个人也同这个职位一样,尴尬地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阶层。他告诉我,自己每次的采访稿基本都是照着模版,罗列一些数据和事实,用半个小时草草写成,他很喜欢某位编辑的文风,但觉得自己肯定达不到那位编辑的水平,所以只是写一些口水文,完成交稿任务而已。
“你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自己达不到?”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因为人家是真心喜欢这行啊,我又不是,对一件事没有热爱,当然做不好。”
我们这个时代,兴趣爱好是一件被过分美化的事,它常常被当作激情,活力,坚持,乃至成功的代名词。以至于当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好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我没有找到自己的爱好。但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兴趣爱好本身,而是它所能带来的东西,我们总想用兴趣爱好来换点别的,比如成功,比如与众不同。
总是将“爱好”“天赋”等词挂在嘴边的人,认为别人做得好,是因为他有天赋,而这件事不是我的真心所爱,所以我才一直做不好。我们往往太看重“爱好”的力量,然后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奔波寻找,却忽略了爱好如同完美恋人一般,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想要真正得到它,需要不断地尝试和磨合。
我大一时曾经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觉得英语本应该只作为工具存在,作为一门学科则华而不实。如今的时代,就连街头大妈都能说两句英语,而我却要将4年的时光浪费在这门“人尽皆知”的学科上。
我几乎是以抗拒的态度过完了第一学年,做了很多跟专业毫无关系的兼职并自以为是在体验人生。跟一位学霸学姐聊天时,我毫不掩饰地吐槽了自己对英语专业的不满,她听完很惊讶地告诉我:难道在你眼里,学习英语就是用来在大街上跟外国人搭讪吗?你觉得这个专业没意义,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想着要学好,总是停留在门外汉的水平,当然无聊。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你先试着好好学一学,或许就会喜欢上它了呢。
那个寒假,我听写完了整整10季《老友记》的剧本,刚开始的时候每10秒需要点击一次暂停,逐渐到一分钟,三分钟,再到后来,可以通过速记法连续听写十几分钟的内容。
大二的时候,我被老师推荐给一位美国老板做陪同口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喜欢上自己的专业。那年我19岁,戴着耳麦手心冒汗地坐在西装革履的老板身边,居然真的生出了一种奇妙的自豪感。我的美国老板是个风趣健谈的人,除了工作之外,也会跟我聊一些风俗人情,生活中的趣事,以及他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我仿佛是绕过了大观园里的那块大石,顿时觉得眼前一亮,生活别有洞天。而我的很多同学,依然如同大一的我一样,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前途,抱怨着“我没有语言天赋”,跟各种各样的机会失之交臂。
或许“凑合”与“爱好”的分界点,跟热爱的程度无关,而是业余和专业的差异。当你的水平泯然于众人,无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便很容易心生倦怠。可是当你做的这件事可以让你区别于他人,可以为你带来一些实际上的名利或是认可之后,它就很容易转化为爱好。你在一件事上达到的层次越低,就越容易放弃。我们不是因为喜欢一件事才能做好,而是因为做好了某件事,而慢慢喜欢上它。
世界很广阔,但它也很深邃,别只远远看一眼就转身离开。对生活的体验如同潜水,从浅海进入,一点点深入,走到下一个深度,才是不同颜色的海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