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电脑技术,特效化妆终于逆袭
◎邵登 曾妮

在广大“灯迷”心中,已经完结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可谓良心之作。就连一向容易被网友忽略的特效化妆部分,也被拎出来争相点赞。特效化妆师们依靠发泡乳胶、毛发纤维、颜料、喷枪等工具,结合自身的“画皮”之术,上演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魔法大秀。
电脑特效再猖狂,实体特效化妆师也无可取代
当你惊叹于《变形金刚》中汽车人“咔咔”变身的威武瞬间,电脑CG(计算机图形学)所呈现出的视觉盛宴便俘获了观众的所有焦点和赞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也成了许多电脑特效从业者常说的一句话。既然如此,如果电脑特效什么都能做,为什么还有一群兢兢业业的手艺人,潜心钻研实体特效化妆?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实体特效公司“盛悦国际”的创始人,王乃鹏解释了电脑CG特效和实体特效化妆之间的区别。如果镜头只想呈现一张简单静态的特效脸,只需一名化妆师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就能完工;而如果采用电脑CG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要大量的电脑特效师耗时几个星期才能完成。并且它的制作费用十分高昂,几乎是一个特效化妆师数月甚至数年的工资。当然,那些实体特效无法达成的效果,比如《加勒比海盗》里会蠕动的章鱼胡须、《寄生兽》中能分裂的脸,这些动态效果所需要的精度非常高,再贵也只能用电脑CG。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毛脸雷公嘴、《武媚娘传奇》中范冰冰的老年妆,这些仅在演员身上做文章的特效造型,都只能算是简单的基本款,仅属于实体特效中的特效化妆范畴。但实体特效还包括微缩景观、特殊道具、仿真生物、仿生机械等几大门类。
在“盛悦国际”的厂房中,若干静态的仿真动物如博物馆标本般陈列其间,这些神形逼真的动物模型就属于仿真生物的范畴。它们均由特殊材料制成,完全不含生物成分,却足以在拍摄中欺骗观众的眼睛。电影《狼图腾》的导演就将手工制作的仿真狼与电脑CG相结合,拍出了那场长达6分钟的狼马大战奇观。
为了满足让这些动物模型“动起来”的更高需求,有的仿真生物体内还加入了机械骨骼,升级成了仿生机械。在隔壁的仓库里,为电视剧《海上牧云记》特制的一匹两米长的机械巨狼正席地而卧,灰白相间的毛发细密分布,肌肉线条流畅舒展。这匹巨狼不但可以完成坐、卧、立、抬头等姿态变化,面部还能呈现怒目、龇牙、眨眼等32种表情。
上懂生物下懂雕塑的“画皮师”
如果把特效化妆师称为新时代的“画皮师”,这个比喻相当贴切。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专业人才,仅会“画皮”这一项技巧还远远不够。特效化妆涉及的知识结构甚为宽广,上到生物解剖、下到美术雕塑,全要兼收并蓄。剧版《鬼吹灯》里,胡八一一行人曾在牛心山辽金古墓遭遇了第一位“Boss”红犼。异化之后,生前为辽代将军的古尸变身为两米多高的怪物,面部狰狞,颇有几分想把观众“吓晕过去”的气势。令人欣喜的是,包括红犼在内,剧中霸王蝾螈、沙漠行军蚁、扎格拉玛先知等所有特效造型,均出自中国特效化妆师苏志勇及其团队之手。
在距离该剧开拍的两个月前,苏志勇的团队接到了剧组的工作邀请,这相比正常的实体特效工作进度,时间非常仓促。“制片方原本打算用电脑后期直接做出红犼,但后来考虑到更逼真的视觉效果,才决定采用特效化妆技术,并请来了身高236cm的孙明明真人扮演,造型难度巨大。”
在国内,剧组的工作通常不会为假期让位,“盛悦国际”旗下的特效化妆师刘明月2016年的春节就是在《西游记之女儿国》的无锡片场度过的,她在剧组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冯绍峰的秃头妆。刘明月称,完成一个秃头妆大概需要三个小时,“要用胶水把头皮套在演员头上黏紧,内部不能有气泡,特别是边缘一定要贴合平整。”如果遇到演员的头不圆,为了美观起见,她还需要在里面垫一些棉花作为填充物,但松软的棉花往往会为下一步——绘色带来更高的技术难度。“头套戴好后,就要在头皮上画出相应的纹理,比如有发孔的地方要画出青灰色,没发孔的地方要画贴近演员本身的肤色,这样才能过渡自然。”她的行李箱里,仅用来调配冯绍峰肤色的肉色颜料,就准备了十几个色号。
为了让“假皮”更贴合皮肤,假皮的边缘往往做得很薄,用过一次就彻底作废了。因此演员每拍一天带特效造型的戏,化妆师就得重新化一次特效妆。
国内特效化妆人才稀缺,能带团队的不超20人
王乃鹏、苏志勇等特效化妆师都认为,中国影视行业的特效化妆工业化进程起步于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而目前国内特效化妆的领军人物,有不少人都是从这部电影成长起来的。事实上,央视86版《西游记》才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运用特效化妆技术的代表作。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特效造型相对粗糙,与今日水平相差甚远。在86版《西游记》之后的二十余年中,内地再没出现过大规模使用特效化妆技术的影视作品。年轻的特效化妆人才缺少作品实践,整个行业整体进步不大。
学美术出身的王乃鹏是在《大话西游》剧组遇到了他的香港师父。彼时,他正负责制作被牛魔王踩碎的微缩房屋。他形容自己第一次在师父的工作间看到各种特效化妆模型时,“两只眼睛都红了,完全走不动。”国内的特效化妆师多为半路出家,他们通常有美术或者化妆功底。
2010年,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开始筹备,出品方重金邀请了好莱坞团队负责主要的特效化妆工作,王乃鹏、苏志勇作为中方特效化妆师也都参与其中。苏志勇称,这部电影让他看到了中美双方在特效化妆领域的巨大差距,“美国特效化妆师把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完全搬到了中国。对方分工之细、技术之高、工作之认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之苛刻,是我没有想到的。让我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之多,以及国内特效化妆师与好莱坞化妆师的差距之大。”
尽管王乃鹏的公司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目前至少还有三、四十人的缺口。他无奈道,“能够带队统筹且与剧组进行衔接管理的资深化妆师,目前全国不超过20人。”而在好莱坞,这个数字超过400。
从无到有,中国特效化妆一路狂奔
可以说是《西游记》系列电影,让国内特效化妆团队第一次见识了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在与对方紧密合作的6年中,中方的特效化妆师从最开始的打下手,到如今能独自带队,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出励志大戏。国内的特效化妆团队进步非常明显,以《西游记》系列为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美国团队派来驻组的外国化妆师数量明显减少,很多特效化妆工作逐渐被中方团队接手。好莱坞团队主控,中国团队协助,这也是目前国内顶级魔幻题材电影通用的套路。
《西游记》系列电影的美方特效化妆团队负责人肖恩·史密斯认为,将刚起步的中国团队和好莱坞团队对比是不公平的。“就像一个小学生和大学生无法做对比,但在和中国团队合作了三部影片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进步。”
在东方题材的影视作品审美上,中国团队的优势则更加明显。美国人缺少猴子的概念,他们认为孙悟空是英勇善战的英雄,是类似“金刚”那样的猩猩。因此在最开始他们给孙悟空的脸上粘贴了很多毛发,看起来非常凶猛,但这完全不符合国人对美猴王的理解。最后在美术指导和中美两方特效化妆师的共同讨论下,先后修改17次,才有了电影里呈现的样貌。
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猪八戒身上,好莱坞制作的第一版猪八戒造型凶猛,是有大獠牙的野猪。肖恩·史密斯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心中的猪八戒要有拟人化的可爱元素。
翻看国产电影票房榜,排在前列的多是采用了大量电脑CG及特效化妆的大片。观众对于视觉奇观的狂热追求,正催生着国内CG特效以及实体特效的全面发展。当然,整个工业体系的建立更为关键,唯有如此,作为其中一环的特效化妆,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