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完几许青春,终有幸运收场
◎猎猎清欢

9月,福州迎来台风天气。我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这座城市,在车站候车时,窗外的雨声还是把我对这座城市的种种厌倦,化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列车驶来,检票上车的一瞬间,我忽然想到了4年前初到这个城市时的场景。那时,绿皮火车载着我和父亲从黑夜驶向白昼,又从白昼驶进黑夜,才抵达这座城市。那天晚上睡在旅馆床上,透过窗子望向远处的无边漆黑时,我还是对未来感到信心十足,满是期待。
可很快,在面对现实的洪水猛兽时,我的自信就土崩瓦解了。之后的日子里,手足无措渐渐成了生活里的常态。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我选了一个听起来十分酷炫的专业—网络工程。可后来到达这座校园,接触了相关的课程后,我才知道我选择的专业是多么枯燥乏味。大一那年,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期。因为专业和兴趣偏差太大,导致我根本没办法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专业课上,所以那时完不成作业、课程设计不合格是常事。
之后,我便把大量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兴趣上。直到那个学期结束,看到教务网站上红色字体标注的挂科成绩后,我在床上躺了一天,第一次觉得人生晦暗、前路无光。
那次的挂科风波最终以我认真复习,参加补考合格而告终。可在之后的学习里,专业课的比重逐渐加大,我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应对不及的问题导致我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陷在情绪的低谷难以自拔。
大二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和家人提及这个话题,双方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在争执很久后,我们都各退一步,达成了让我休学一年的协议。
就这样,我离开故乡,一个人去了江南,找了份网站编辑的工作,周末泡在图书馆,节假日四处游览。虽然听起来十分美好,但我深知一年很快便会结束,我早晚要回到那个让我厌倦的地方,面对那些我正在逃避的事情。
一年很快过去了,复学之后的我被分到了新的班级,有了新的同学。这个过程让我有些不适应,尤其是换进一个新的宿舍。但这些改变,我还是坦然面对了。而幸运的是,换到新的环境,仍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和几个性格各异但相处融洽的舍友。重回学校后,我也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热衷的社团也已注入新鲜血液,不复从前了。
这种“岁月山河在,山河无故人”的感觉在我刚复学时尤为剧烈,但随着日子不断向前,也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对过往有了一种极大的释怀。我愈渐清晰地意识到,我在这座城市的未来几年,只有两个任务,做好自己的兴趣,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前落下的课程开始被尽数补上,尽管在专业上,有些课程仍有纰漏,但后来也都能勉强通过考核。
2016年,我的大学接近尾声,教务网站上我的学分也在一点一点达到要求。大三下学期的一门课程设计,我费尽心思才完成要求,可在最后的答辩环节还是有好几个问题没有回答上来,老师挥挥手让我下去,我只好悻悻地离开。7月迎来假期,我仍心有顾虑,担心如果答辩不合格,我可能会有延迟毕业的危险。回家途中,我还是带着忐忑的心情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两天后,我收到了他的回信:“成绩已录,合格。”
看到这条信息,我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像一个出人意料的小幸运,执着一支时光的笔,为我整个不平稳的大学画下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9月,我返回学校办完一些手续,在台风过境前的雨天里离开这座城市,去参加毕业实习。坐在列车上,我翻到了手机备忘录里很久之前写下的一句话“这个城市和过往的千山万水,都将任你一一尝试,都会留你一一告别”,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说遇到一位好老师,让我顺利通过大学的最后一门课程是我今年的小幸运,那么这段人生里的点点滴滴,以及种种过往,都是我大学生涯里的小幸运。它们贯穿我的生活始末,而终了,又给了我一个完美收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