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职业化,已然成明星标配
◎小 雪
最近,娱乐圈内关于演员替身的话题成为新的热点。先是张若昀的字替,后有杨洋的替身都上了热门话题。
在网络剧《法医秦明》中,每破一次案,剧中秦明都会写下一两句感言,小伙伴们发现字写得很好看,后来却被张若昀的粉丝告知,这字不是张若昀写的。而张若昀自己也发微博表明字体确实不是自己的,而字替就是导演徐昂。
深陷“替身”传闻的杨洋又是如何回应的呢?近日,某公众号爆料称:杨洋最近在象山拍戏,连用替身三天,自己没有出场!同时,还发布了一张电视剧《武动乾坤》的拍摄通告单,这张通告单显示杨洋有三天使用替身拍戏。爆料迅速引发网络热议,但剧组和制片人火速否认了这个说法,称杨洋不仅所有戏份亲自上阵,而且在拍戏时满身伤病也毫无怨言。
圈内拍戏用替身是不争的事实。此前,网上有很多关于演员和其替身合影的照片一直被网友热情转发,如果两人长得很像还会吸粉,像周杰伦、周润发、刘德华等明星的替身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然,对于明星用替身,业内看法并不一致。老一辈演员一直都不太喜欢用替身,在他们看来,即使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也都“有戏”,观众能够感受到。
在大众的意识中,“替身演员”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演员完成影片中某些特殊的、高难度的动作和技能,或原演员所不能胜任的惊险动作。替身一般分为“文替”“武替”“手替”等,用的比较多的是“武替”,也就是武打戏。
以前的替身演员一般都是以应急措施而存在,如今泛滥成为一个演员的必需品。编剧汪海林就曾在微博上表示横店替身演员多得无法想象,“一些明星的戏份,可能超过一半都是各种替身完成的。”这样的情况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存在严重的穿帮现象,有甚者影响到作品的完整度。
替身往往是当红小生小花的标配,无形之中成为他们拍戏的必需品。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会同时接好几部戏,导致分身乏术,常常忙不过来,时时刻刻处于赶场的状态中。这一方面会拉低剧组的拍戏进度,一方面又让同组的演员陪他耗费时间,如果赶不上用替身则更会遭人诟病其不专业。可以说,这样的情况是很多当红偶像都会遇到的难题。而剧组选择替身也是万般无奈,一个偌大的剧组,经费有限,不可能因为一个人一天不开工,而替身可以为演员做很多事情,久而久之就有了存在的必然性。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演员太贵,在拍戏期间如果不小心受伤会严重延误进程,所以很多危险的动作戏剧组也会采用替身。
基于这两方面的考量,替身演员逐渐成为剧组和很多大牌演员的标配。归根到底,这还是由于整个市场对演员要求太低,有时候甚至低到只要不露脸的场景全都可以用替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替身的程度真的可以决定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同时,替身的利用程度也决定了市场的需求。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形下,只有影视业一行独大。或许就像“口红效应”一样,当下中国人急需精神食粮来补充,所以电视电影综艺才能如此火爆,移动端的发展加速了这一进程,所以影视业欣欣向荣。资本的青睐让影视剧在挑选演员上不再以演技为第一要素,而是全方位综合考量,粉丝、人气、作品号召力、电视台认可度等等,所以中国的影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真心想要做好一部剧,一切都要为质量让步,演员也必须亲自上阵,除非万不得已需要替身,其他时候尽量保证统一性才是对观众和自己最好的交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