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你所逃避的,必将再次挑战你
◎安乔Lily

初中时,我某一次考试没有达到老师的期待,被当众训斥后,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不再好好学习,由此恶性循环。
高中时期,英语学得很吃力,直接影响了我的高考成绩,和第一名相差三四十分,几乎都差在英语上;大学里,英语四级考了两次,第二次贴着及格线过了;英语六级报了两次名,没进考场;考研失利,虽然专业课排在第三,可英语没有过国家线,几分之差被刷下来。
可以说,我一直痛恨英语,但与其说痛恨,不如说害怕。工作焦虑的时候,我无数次做梦,梦见自己在英语考场上,奋笔疾书,可是空白的卷子上什么字迹都没有,我努力答题,最后还是交了白卷。如果说,我们的害怕来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那么再往前推进一步,我们害怕的本质,其实是担心自己无法承受那个坏的结局。
所谓“未知的不确定性”,说到底,我们不是不知道结局,因为结局永远只有两种:好的和坏的。之所以会害怕,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注定会失败,且无法直面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和挫败感。
我学不好英语,是从一开始就缺乏底气,觉得它难,毕竟我已经被它为难那么多年了,一旦从心理上开始畏惧、退缩,则大势已去,即便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装装样子。我们一直误以为大千世界里,一定有两种选择:开始,或不开始;继续,或者放弃。理论上是没错,但事实上,所有选择“不开始”、“放弃”的事情,你以为当下巧妙地绕开,但命运从来没有放过你,它日后一定会换个方式重新考验你—凡你所逃避的,必将再次挑战你。
我因为害怕,不去好好学英语,那么“我英语超级烂”就会在日后反复影响我,直到我考研惨败,直到未来我或许还会因为英语而错失什么外派学习的机会……我们因为害怕,放弃的那部分可能性,那个世界对我们大门紧闭,但它没有消失,恐惧如影随形,它一直提醒着我们,自欺欺人是徒劳的。所以你看,我们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你只能选择开始,勇敢地往前迈出那一步,直面你的恐惧。
小时候,我很怕黑。怕到屋里即便开着灯,也不敢走到窗子边,伸手去关窗户。我怕漆黑的外面蹲着一只巨大的怪物,只要我把手一伸出去,它就会张开血盆大口,把我的手臂咬断。后来爸爸跟我说,你越怕什么,就越要走近了,把它瞧个明白,看个仔细,当你看到它是一个确切的实体,反而就不怕了。
是的,后来我知道了,我所害怕的那只怪物,只是窗户外面在月光下摇曳的树叶的影子。
我们害怕,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会失败,但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呢?显然不。好的,和坏的结局,概率其实是一样的。
一个读者私信我要不要去向暗恋的女生告白,他为此十分纠结,最后还是选择继续彳亍。其实,如果他去告白,成功率和失败率是一样的,但导致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如果不告白,他便永远不会知道对方喜不喜欢自己,机会不等人,爱情也不会等人,你不给自己机会,就等于给别人机会。如果告白,失败了呢,这个结局是否真的可怕到无法接受?不是的,这个结局其实一早就在那里,只不过,你让自己更清醒直观地去面对它。
所谓“未知的不确定性”根本不存在,所有恐惧皆是虚妄。所以,别怕,你的害怕只是泡沫,去行动、去开始,就是戳破它的那根手指。去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去直面你的恐惧,去把未知变成现实,把那二分之一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泡沫破碎,一个更清晰的世界便逐渐显形。
好的结局,我们欣然接受,如愿以偿。坏的结局,也不急,来日方长,怕什么前途险阻,当我们不再恐惧,有更明确的目标后,一切努力就有章可循,朝着更好的自己慢慢前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