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禾
一手写现实、一手写青春的分裂青年,混迹在荒芜又盛大的西北,夜里写诗,白天做梦。新浪微博:@既禾
陈扬是我微信好友里的“神仙”,我对此深信不疑好多年。
当同龄人秀恩爱、发鸡汤、晒美食的时候,他的朋友圈里永远雷打不动地大门紧闭,没有任何动态。
我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他,然后抛去问句:“陈大仙儿,最近干吗呢?”
他总是漫不经心地答:“买了一把新吉他,读了几本旧书。”
从初识算起,我们也算五六年的老朋友了,他始终一副清心寡欲的模样。我说他是个没野心的年轻人,他则说我不安分、不成熟。
半年前我开始实习,离开象牙塔一头扎进了社会的潮海,彼时他在东北的一所大学里读研,沿袭着自己的“老干部”作风,读书习字,弹琴旅行,业余工作是当我的“知心大哥”和“灵魂导师”。
我最近“水逆”:单位新来的实习生与我的性格完全相反,以致他的举手投足都让我心生厌烦;采访对象的性情令人难以捉摸,常常恪守着自认为正确的理念振振有词,无法沟通;自己也心浮气躁,写不出稿,于是暗自不满师父的苛责……这些统统变成了我朋友圈里的吐槽。
陈扬默默地给我点了个赞,电话随之而至:“你觉得你们所做的新闻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告知与传达吗?”横空而来又毫不相关的问题直接把我砸得晕头转向,我在电话一头缄默,不知道他吃错了什么药,一个理科生竟然开始关注我的“新闻大业”。
“新闻更重要的不是传递消息,而是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你不一定要认可,但要试着去包容和理解。”陈扬教育起人来滔滔不绝,“可是你这个决心要做新闻的人,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啊。我说既禾同学,你什么时候可以成熟一点,不这么情绪化?”
说真的,一瞬间我简直火冒三丈,冷静下来却有种惊醒的凛冽。沉默良久,我终于吐出了一句“谢谢你啊”。
这或许是我第一次真正地理解陈扬。此前,我觉得他有股超凡脱俗的劲儿,但这种与众不同被我解读成了不思进取和没有野心。而其实,他更接近于我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理智,冷静,不为外物所扰。
从前在写故事的时候,我会偶尔有意无意地以他为原型,因为他独特,超脱,有点儿神秘。但事实上,我们曾经一起经历过的瞬间,比故事本身更有戏剧性。
我们的初识是在故乡小城的医院里,他躺在我隔壁的病床上。那时,我在一个醉酒司机的“帮助”下差点实现人类飞行的梦想,本以为自己够倒霉了,但听闻了陈扬的经历,我还是“痛心疾首”地笑出了声:他在路旁散步,不远处发生了车祸,被机动车撞飞的单车精准地砸伤了无辜的他的筋骨。
那一年他读高二,波澜不惊地躺在病床上看书。而即将参加中考的我,每天焦躁不堪,直到被他一句“苦难也是人生的体验”这种绝版鸡汤完美治愈……
那之后我们成了朋友,再后来因为分别在西北和东北读书而成了网友。他总说“别着急,慢慢来”,我的回答从最初的“我能不急吗”,变成了“好,我争取”,直到现在的“谢谢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