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朴素哲理。明人朱柏庐在《夫子治家格言》中,更是将这一哲理具象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仪式化并细化到日常中,但感念之心,却是根深蒂固的。
尽管现代人生活得相对独立,但每个人不是一座孤岛,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与他者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和人之间的依存关系,构成了人的社会属性。即使在生物属性上,不止人类,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也存在同情与感恩。
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视频,一只猫在树上玩耍,被一条大蛇逼到了树梢,最后掉进了树下一个坑里,这个坑比较深,猫试了几次都没能爬出来。不远处一只小狗发现了被困的猫,小狗先是从远处叼来树枝,树枝太短,猫还是爬不上来;小狗又衔来一段绳子将一端抛进坑里,经过多次努力,猫终于得救了。被救上来的那一刻,两只小动物对视了一会儿,接着在草丛里追逐、嬉闹。
这段视频的真实性不可考,或许有人为加工的成分。但单看画面确实令人颇有感触,动物的情感是简单的,获救的猫该怎么表达感恩呢?它不会像人类那样给小狗写一封感谢信,它的表达方式是通过眼神传达善意,通过追逐嬉闹表达亲密。
网上还有关于松鼠被一家人救治后,多年后还经常来探望的故事。当然也有反面案例,典型的就是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当人们形容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时,会搬出这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也可能是人们演绎的。其宗旨很明显,就是教化人们要知恩图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经书告诫人们,要在大地上轻声行走。意思是让我们谦卑、谨慎、尊重。如果能在大地上轻声地行走,你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