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的驼铃声
王东梅
插图/宋星宇
鸣沙山与月牙泉是天地的绝配,既是干旱与滋润的映照,也是刚强与柔媚的对比,是敦煌一颗灿烂的明珠。
鸣沙山与月牙泉盛名满天下,旅游至此,不免有些憧憬和压力。说憧憬,是看了不少精美的图片,那优美的山棱弧线、黄金般的光芒,静静躺在盆地中央的一弯新月,当是造化的杰作;说压力,是担心美梦又会被现实击碎。我的遐想像微风拂过草原,很快就平息了,因为鸣沙山就在敦煌城南五公里处,车行不过十分钟,这个绝世美景就呈现在眼前了。
入了书有“鸣沙山月牙泉”牌坊的大门,熟悉的鸣沙山景色真实的跃入眼帘,我深深吸口气,幸好,我的忧虑像阳光下的雾气,一扫而光。它仍保有一份难以言喻的美,只是潮水般的旅人彷彿热浪,一波波袭来,喧嚣取代了宁静。还来不及细想,看到在出租绑腿鞋的摊贩,就租了一双;刚绑好鞋带,导游分配好号码,牵骆驼的师傅已在大声吆喝了,吩咐我们快点爬上骆驼。紧紧抓住鞍上把手,骆驼猛然立起,像急速上升的电梯,还来不及尖叫,骆驼已迈开脚步,脖子上的铃声便叮呤叮呤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惊魂甫定,纵目四周,一列列骆驼像古代的驼队,在鸣沙山漫游着,煞是有趣。骆驼脚步稳重,很有韵律感,坐在上头仿如摇摇椅。我手持相机,努力拍下这难得的驼队身影,以及鸣沙山美丽的风貌。约莫十分钟就来到月牙泉畔的骆驼休息处。师傅叫我抓紧把手,骆驼又猛地前倾、跪下,我差点被它弹出去,吓出一身冷汗。
新鲜刺激的骑骆驼后,我们就沿着鸣沙山畔的小径前往月牙泉。鸣沙山十分高耸,金色的细沙灿烂美丽犹如金沙。由于风经年吹拂,弯曲的棱线彷如柔美的人体曲线。听说狂风大作时,沙山会发出巨响,微风吹拂时,又像低吟的旋律,因此名为鸣沙山。山下有观光小火车,山腰有滑沙的活动,有不少游客在体验,看来是一处玩沙的好地方。
爬山不易,还是到月牙泉畔欣赏这闻名遐迩的一弯新月吧。月牙泉在鸣沙山环抱的盆地中央,长约150米,宽约50米,是一处奇特的景观。鸣沙山终日飞沙滚滚,月牙泉却始终未曾为飞沙所埋,所以很多人都对沙漠中的这一处清泉颇感讶异,有关月牙泉的传说就多了:一说是昔日汉李广将军行军到鸣沙山下,断水绝粮,苦不堪言。观世音菩萨见了,由手中净瓶倒出一股仙水,落地成泉,全军得以活命,这一弯清泉从此永不干涸。另一说为:世居敦煌的青龙和黄龙搏斗,青龙败北,挥泪而去,眼泪汇集而成月牙泉,不料竟造福了此地居民。也有人说:这是天宫白云仙子怜悯鸣沙山附近百姓疾苦的几滴清泪。美妙的传说给神奇的月牙泉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旅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但根据地理研究,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经过地底伏流流到此处形成小湖,造成了这绝世景观,几千年来吸引无数骚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古诗:“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犹是昔知名。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风卷沙来终不到,泉含止水飞相生。歇来停畔频游玩,引得茶香自取烹。”近人张大千也曾有《月牙泉》诗:“阴晴原不绾离游,地近龙堆客子愁;醉看月牙泉上月,月缺月圆过中秋。”只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为了不使月牙泉干涸,便在通往月牙泉的半路上设了水池,不断灌水,以保持它的迷人风貌。站在山坡上眺望月牙泉,月牙泉像一个娴静的女子静静躺在前方,有人说:“月牙泉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她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她象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实在贴切之至。月牙泉边已建造了公园,园内亭台楼榭,垂柳舞带飘丝,园圃中香气袭人,风景如诗如画。这一处小小的绿洲,是千年来鸣沙山的传奇,是迢迢千里奔波而来的旅人心中的梦啊!传说月牙泉内生长“铁背鱼”、“七星草”能治疑难杂症,食之长生不老,所以又有“药泉”、“神泉”之称。当然,又只是“听说”罢了,旅人是禁止跨越月牙泉的栏杆一步的。
月牙泉畔贩售罐装沙子的摊贩颇多,小小一罐索价五到十元人民币不等。我们早有先见之明,拿出事先准备的小罐子装了一些,回台后再来细细欣赏它晶莹的五色光芒。待了一个多小时,带着满满的收获,在夕阳下骑着骆驼回到景区大门。夕阳下的鸣沙山,没有了艳阳下的热浪,酡红的光芒照在沙丘上,明暗强烈的对比,使鸣沙山益发显得婀娜多姿。巨龙般的鸣沙山呵,经过一日的喧嚣,将回复宁静,我们向它挥手,把美丽的回忆烙印在记忆里。
耳朵里响着的,是那叮呤叮呤的驼铃声,穿越时空,从远古到现代,从敦煌到重庆,一声声,一声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