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高校英语口译笔记教学现状调查——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340
许 薷 刘 芹

  上海理工大学

  随着“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口译市场逐渐扩大,对各专业领域高技能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自2006至2008年,教育部批准了13所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并于2007年批准在15所高校设立“翻译硕士”学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基本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徐翰,2010:31)。

  然而,国内就口译教学定位问题出现了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提出“口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因此在口译训练与教学中应该以向学生传授‘口译技能’为主要训练原则,辅以不同题材的语篇来强化口译技能的习得”(仲伟合,2007:6)。另一种观点认为口译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提出“在中国的各种口译课堂,外语能力的不足仍然是学生必须跨越的一个主要障碍”(张吉良,2008:94)。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外语能力,只专注口译技能的提高,那么学生依旧难以提高口译水平。

  综合分析,两种观点皆认可口译技能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分歧来源于认为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的一方更多强调了中国口译教学现状。

  口译笔记作为口译技能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高效的口译输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鲍晓英(2005:40)在《帮助学生实现口译“信”的标准——记忆心理学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出:“笔记可以在表达时帮助激活被动记忆,帮助记忆理解了的思想,帮助使感知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经过转码处理后再准确完整地传送出去,是实现口译‘信’的标准的有力手段之一。”然而,罗德里克·琼斯(Roderick Jones,1998:43)提出交替传译译员的主要工作应当集中在理解、分析和重述。“笔记只不过是一个工具,用它来加强这三项活动的成果。笔记本身不是一个目的,笔记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而已。”(李忠诚,2009:9)即不应过分高估了笔记的重要性。

  中国口译教学现状如何?笔记训练在现今口译教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对此,笔者首先面向104名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科技翻译)专业的大三学生和翻译硕士的研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该校翻译专业学生的口译水平、对口译教学的定位、困难口译技能、个人笔记系统和笔记学习情况。其次,笔者采访该校5名口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调查教师对口译教学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一、研究基础

(一)理论基础

1.译员知识结构

  仲伟合(2003:64)在《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中提出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公式:“KI=KL+EK+S(P+AP)”。在此公式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版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版块);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技能版块)=职业口译技能——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加上艺术表达技能——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完成口译过程的技能,如口译的应对策略。

  由该公式可见,好的译员需要同时拥有良好的双语水平,还需要熟练掌握职业和艺术技能。因而,语言水平和口译技能在口译过程中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口译教学有着关键的意义。

  2.认知负荷模型

  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1995:179)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模式》(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中提出交替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Effort Model)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Interpretation=L+N+M+C。

  “其中L为倾听和分析,N为笔记,M为短期记忆,C为协调”。

  第二阶段:Interpretation=Rem+Read+P。

  “Rem指回忆或长期记忆,Read指阅读笔记,P指产出译语”(转引自:李忠诚,2009:9)。

  由“认知负荷模型”可见,当分配在笔记上的“处理能力”(Processing Capacity)越少,分配在倾听和分析、短期记忆、协调上的能力就越多;并且吉尔也提出,“好的笔记会减少分配在回忆上的处理能力”(转引自:李忠诚,2009:9)。由此可推断,成熟的笔记将有助于译员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口译质量。这对口译笔记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实证基础

针对口译教学定位问题,徐翰(2010)就两组本科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展开了实验研究。其中,实验班与控制班各45人。实验班采用“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的教学方式;控制班则按照“语言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计划,各进行18周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在定量研究中,实验班测试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要高,且成绩差异显著。“在分项成绩比较中,实验组在‘信息转换/完整性’、‘准确程度’、‘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等四个分项成绩中,平均分都比控制班要高,且成绩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徐翰 2010:70)

  从徐翰的实验结果来看,在初始英语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比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在口译水平的提高效果上更明显。

二、研究实施

(一)研究问题

本调查研究关注两个问题,即:(1)中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还是语言训练为主?(2)技能训练中的笔记训练在当今高校口译教学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二)研究对象

调查问卷对象: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科技翻译)专业55名大三学生和翻译硕士专业49名研一学生。其中,55名大三学生中有6名男生、49名女生,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新疆、西藏、四川、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本科阶段修读过中级科技英语口译和/或高级科技英语口译。49名研一学生中有12名男生、37名女生,来自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湖南、山西、河南等省份,在本科阶段修读过各自所在高校所开设的初级口译、中级口译、高级口译、大学英语口译、英汉口译、汉英口译、口译实务等课程,在研究生阶段修读过基础口译和/或科技英语交替传译。

  教师访谈对象: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5名口译课任课教师。这5名教师皆有超过5年的口译教学经验,教授本硕阶段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多门口译课程。受访的5名教师年龄范围为34至42岁;其中4名拥有博士学位,1名拥有硕士学位;1名教授,1名副教授以及3名讲师;5名教师中有2名为硕士生导师。

(三)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笔者在参考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实证研究》(2010)的调查问卷以及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2003)和刘建军《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汉英交传笔记特征——一项基于学生交传笔记的实证研究》(2010)等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参与问卷的学生的口译水平、对口译教学的定位、困难口译技能、个人笔记系统和笔记学习情况以及对笔记训练的建议。

  开放式访谈大纲:笔者在借鉴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实证研究》(2010)的学生访谈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教师访谈提纲,对该校5名本硕口译老师进行访谈,访谈问题涉及对口译教学的定位、对学生的口译笔记指导方法和原则等问题。

(四)研究过程

笔者于2014年5月面向英语(科技翻译)专业55名大三学生和翻译硕士专业49名研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2014年6月完成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之后,笔者在2014年7月就5名口译教师进行开放式访谈,访谈全程录音。最后于2014年7月完成对访谈录音的整合转写和分析。

(五)结果与讨论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口译水平

  笔者通过问询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是否取得过“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SIA)英语口译证书来考察问卷样本的英语口译水平,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中,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04名学生中,84%的学生都没有取得过SIA英语口译证书。而在取得过SIA英语口译证书的学生中,取得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和中级口译证书的学生数量基本相当。

  

  表一

  (2)口译教学定位

  针对口译教学定位问题,笔者选择通过询问学生对语言训练或技能训练的偏向来实现,该问题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表二中,在口译教学定位问题上,约77%的学生认为,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同等重要;而剩下的同学当中,认为语言训练更重要的同学略多于认为技能训练更重要的同学,并有一人认为,技能训练可使口译效率在短期内提升,但语言训练能实现口译效率的长期实质性提高。

  (3)困难口译技能

  为了解学生在口译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口译技能,笔者向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罗列出7项常见口译技能,调查他们所认为难以提高和希望课堂上着重讲解的口译技能,并要求学生以最多选择3项的方式进行回答,因而该部分结果没有测算学生比例,结果见表三。表三所示,各项口译技能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听辨、记忆、口译笔记为难以提高的口译技能,且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就这三项进行着重讲解。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表六

  

  表七

  

  表八

  

  表九

  

  表十

  (4)个人笔记系统和笔记学习情况

  在这方面,笔者通过问询是否有完整的个人笔记系统、口译笔记难点(最多选择3项)、笔记教学占所上口译课程百分比、课堂是否需要加强口译笔记讲解训练、教师当如何进行笔记教学(最多选择3项)、是否课下会自行进行笔记训练以及自主训练的时间和方式来调查学生的个人笔记系统情况、笔记难点、笔记的课堂教学情况、对课堂笔记教学的需求以及自主笔记训练情况。该部分调查结果见表四至表十。表四至表十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63%的同学没有完整的笔记系统,但会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遵循一定的原则。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笔记系统,笔记随意。而只有2%的学生有完整笔记系统。

  在口译实践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认为后置的长定语、书写速度不够、数字是主要的笔记难点。其他笔记难点按选择学生人数由多至少排列分别为:连接词、语态和情态、名词列举、时态,且有一人提出如何记录源语逻辑也是笔记的困难所在。而口译课笔记教学所占比例数据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所上口译课程中,笔记教学比例平均大约在20%至40%之间。并且,就单门口译课程来看,学生对同一门口译课中笔记教学比例的主观认识相差较大。

  从学生对课堂笔记训练需求上看,9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加强对个人笔记系统建立的重视。但是在这些同学中,约有一半同学认为个人笔记系统的个性化是不容忽略的,因而教师应该提点笔记的一般规律,个人笔记系统的建立还是应该由个人完成。而课堂笔记训练方式需求上,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个人笔记系统的建立中起到督促和引导作用;少部分同学希望可以单独开设一门口译笔记课程。

  自主口译笔记训练调查结果显示,课下会自己进行口译笔记训练的人数略微超过一半,且平均练习频率约为每周2.6小时;明确标出练习方式的大多选择利用网络资源和考试及课程资料进行口译训练。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结果显示,受访的5名教师基本在以下几点达成一致:

  (1)技能教学方式及难点。受访教师多以“先讲解、后训练”的方式进行口译技能教学。并且,由于听辨、理解和记忆构成口译输出的前提,因而在口译的初始阶段就无法把握好信息成为了学生口译学习的主要难点。该结果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一致。

  (2)笔记教学方式与比重。一般情况下,以一学期16周计算,受访教师会在第5—8周左右开始介入笔记讲解,且在之后课堂训练中穿插笔记练习。因而从教师角度分析,笔记教学约占该校口译课程的50%左右。该结果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稍有不同。

  (3)笔记意义和教师角色。受访教师认为个性化笔记系统对口译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鼓励学生以探索式方法,创立就个人而言最有效的笔记系统。在该过程中,受访教师认为老师应当扮演引导角色,向学生传授一般口译笔记形式和方法,提供有效的笔记范例,但从不规定具体的笔记形式。

  (4)其他口译教学建议。受访老师还建议,就现有口译教学而言,所在学校应增加口译课时,强化口译训练和实践,在保障师资的前提下开设更加精细化的口译课程,完善口译教学硬件设备,实现小班化教学。

  同时,受访教师在以下几点中意见不同:

  (1)教学定位及教材。5名教师认为口译教学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高于语言训练。但仍有2名教师指出,虽然理想状态下,口译课当专注于技能传授,可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并未达到进行口译学习前应有的高度。因而,双语能力的培养依旧是现实口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口译教材上,4名教师选用或参考了以口译技能为主线的教材,即雷天放、陈菁所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口译教程》。2名教师选用或参考了以口译内容为主线的教材,其中一本为仲伟合、王斌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口译》;另一本为梅德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口译教程》。

  (2)专门笔记训练的必要性。5名教师认同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有2名教师指出,笔记的重要性不能过分强调,因为笔记毕竟不是衡量口译效率的标准,而是实现高效口译的途径,并且口译训练以提升整体口译效率为目的,而非提升笔记能力。所以,刻意的笔记训练并非必须。

三、结语

口译教学定位及口译笔记重要性疑义引发本研究对中国高校英语口译笔记教学的现状调查。本研究选取上海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面向该校英语(科技翻译)专业55名大三学生和翻译硕士专业49名研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该校翻译专业学生的口译水平、对口译教学的定位、困难口译技能、个人笔记系统和笔记学习情况以及对笔记训练的建议。之后,本研究就该校5名本硕英语及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该校口译教学情况。

  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结果显示,所研究高校中,英语口译教学基本以技能训练为主。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双语水平并未达到口译训练前所需高度,因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口译教学多少又包含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培养。其次,所研究高校的口译教学中,教师重视口译笔记训练,但因认识到口译笔记是实现最终口译输出的工具而非衡量标准,不会刻意训练口译笔记,只将其穿插于一般口译训练之中。

  就所研究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来看,要实现完全的口译技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们就专门口译笔记训练的必要性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分歧。由于样本来源限制,本研究还难以推测其他高校的相应情况。要了解中国整体英语口译教学定位及笔记教学情况,还需扩大样本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1]鲍晓英.帮助学生实现口译“信”的标准——记忆心理学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5(3):40.

  [2]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J].中国翻译,2003(1).

  [3]刘建军.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汉英交传笔记特征及其与口译成绩的关系[J].外语界,2010(2).

  [4]李忠陈.中英互译交替传译笔记难易分析及结构符号设计教学解决方法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5]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6]张吉良.ESIT模式与中国的口译教学[J].中国外语,2008(2):94.

  [7]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4.

  [8]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6.

  [9]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179.

  [10]Jones,Roderick.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Explained[M].The UK:St.Jerome Publishing,1998:4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