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搭乘货车取道贵州威宁黑石头,经过2天颠簸,曲靖师范专科学校终于到了。其实,我们这一届是师专第一届本科生,名称叫“昆明师范学院曲靖普通班”。4年后由云南师范大学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杨明,你是我们班最后一名报到的啦!”中文系772班班主任郭兴良老师关心而略带责怪地望着我说,“喏,左边第三排那个空位,是你的。”我移步上前刚欲坐下,一道眼光扫过来,瞅一眼身着褪色橄榄绿油腻腻旧棉袄的我,同桌的女生很是好奇,试探地问“你是修车的?”“不,是农民。”“知青?”“不像?”我反问。
1977年10月12日,囿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断11年之久的全国高考,终于在邓小平的强力斡旋干预和毅然首肯下得以恢复。传说单是印制高考试卷没有纸张问题,特事特办,中央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调出,全力以赴赶印试卷。高考时间全国不统一,试题各省出各省的。云南省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在1977年12月24日举行,高考难度系数仅为初中。囤积11年之久的考生,小到16岁大到30几岁,一窝蜂,战战兢兢进入考场。云南高考的录取比例为20﹕1。录取比例处于全国中下。盼星星盼月亮,县城丁字口新华书店墙壁上,初选红榜上有我的名字。几经周折,1978年春节后不久,我终于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天空格外晴朗,一碧如洗。洛泽河水幽邃婉唱,澄澈清亮,汩汩逶迤,潺潺流淌。相约好,我同雷毅一道,欣然前往龙街公社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雷毅才读高二就考上了大学,就那一次在读生可以提前高考。步行快到新场,一辆马车在前面“叮叮当当”地行走。“上!”我递个眼色,俩人翻身上车。马车司机扭头看我们一眼,无奈其何,只得扬鞭策马前行。到了毛坪铜厂沟对面,马车要上石灰,我俩只得下车。百步开外,一辆手扶拖拉机“咚咚咚”吐着黑烟往前走。一挥手,我俩又翻身上车。没想到才走50来步车就停下,驾驶员下车,手提摇手柄恶豹豹地向我俩走来。雷毅调头就跑,“跑什么?我俩还怕他!”我大声说,“你要咋整?随便你!”见是两个人,“摇手柄”顿时蔫了气。嘟哝着嘴窝着一肚皮气,继续开车“突突”往前走。“当过知青的人是不同!”雷毅竖起大拇指,一脸敬佩,由衷地说。
第一章 插队堰沟
那是1975年9月18日早上9点过,秋雨下得淅淅沥沥。县城小河桥头,雨水浇湿了“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横标。商业系统的24名知青和他们的铺盖行李,被塞进“解放牌”“昆明牌”3辆货车车厢里。知青父母们眼泪打着转转再三叮嘱,“娃儿,要学会照顾自己哈!”依依不舍挥手道别,有的家长跟着车小跑几步。终于,人和车一起摇晃着,消失在飕飕秋风霏霏秋雨中。
这帮城里知青分别要到龙街公社的“堰沟”“寨子”“红岩脚”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汽车喘着粗气谧起脑壳,在二半山稀泥烂窖凹凸不平的公路上缓缓前行。洛泽河大峡谷两岸的喀斯特峭岩绝壁挤得很拢,密密匝匝的岩胡子摇荡低垂。山上大多数植物绿油油的,只有少数经不起秋霜漤啮的,叶子开始发黄变红。车厢里的知青郁郁寡欢觑声屏气,瞪大讶异的眼睛抬头仰视:只见河对岸滮水岩上浩淼的水,从200多米高嶙峋陡峭的悬岩上重重跌落下来,倾泻到狂野的洛泽河里,溅起高高的白浪水花;那瀑布银连闪烁 ,发出“哗哗哗”震耳欲聋的吼声;霎时间,那倾泻坠落的飞珠碎玉,恰似冰花玉屑,水花四溅,慑人心魄,令人心惊胆寒。水雾缭绕中,形成一道先声夺人势不可挡飞湍直洩三叠水曲婉跌落的壮美瀑布:这是滇东北最高最负盛名最壮观的瀑布。汽车吃力地在滮水岩对岸山麓的“隧道”踯躅穿过,“窸窸窣窣”的水从悬岩高处一股脑地滮泻下来,水花纷纷飘进车厢顶篷,毫不客气地亲吻舔湿了我们的脸。
同洛泽河形成90度的熊家沟,崚嶒怪石仰卧。激流奔腾咆哮在黛黑色磐石沟涧中:那清花绿亮的水不舍昼夜地奔腾汹涌,翻波渚澜,卷翠激玉,飞花四溅,白浪滔天,前推后涌,亟不可待地哗哗注入映碧流翡的洛泽河。1971年深秋,得知县联社大人们要去闹鱼,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和晓鸣,翻身爬上货车,随同前往。就在熊家沟闹鱼未果的情况下,驱车返回巴抓河。且说这巴抓河,是大黑山溪流汇聚雨龙山河流,一路浩浩荡荡流淌下来,到这里扑入洛泽河怀抱的一条河。巴抓河床没有熊家沟陡峭,流速较缓。大大小小光滑的鹅卵石上,裹有一层墨绿湿滑的苔藓泥浆。脚踩上去,稍不注意,就会一个趔趄掼在河里成为落汤鸡。在上游的水花花滩头,倒进鱼藤精,不一会儿,群鱼就白肚子翻天,有的像醉汉东倒西歪。见状,晓鸣我俩兴奋异常,使尽浑身解数,衣服裤子打得脏巴拉湿,扑爬礼拜抓到滑溜溜个头不小的10几条细鲢鱼、短头鱼、木杠杠。大人们手拿网兜,占据河中有利地形,自然就收获多多。车子风驰电掣地返回,我俩冷得上下牙直打哆嗦。回到县联社,有人拦住我们要把鱼充公,我俩头一扭,抱着鱼就回了家。
汽车过了硫磺厂钢架桥,公路两旁的庄稼地里,站立着打过包谷后的包谷秸秆,样子不免苍凉:叶和包米外壳在秋风中飞舞,“嚄嚄”作响;一坡坡的青松和壳松,松针绿油油的。树枝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松果;偶有貂连儿(松鼠)上蹿下跳;路人好奇地立足观望,目送汽车远去;燃烧不彻底的汽油味儿不时窜进鼻子;汽车尾气冒着黑烟“突突”作响,如放屁一样,在萧瑟秋风淅沥秋雨中弥散着一股让人晕车的难闻气味。车上知青心中不由漾起一股“日将暮而无以为家”恓惶莫名的酸楚感觉。
拐过无数个弯,翻过无数道坡。颠簸了好久好久,汽车终于打了一个孬汆,“嘎”地停下来:堰沟到了。汽车一身泥浆,糊流棒壁的。那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8个知青翻身下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僵在那里呆嚄嚄地站着。没等回过神来,只听有人吼一嗓“整起走!”10多个农民不容分说,“稀哩呼噜”将知青的行李扛上肩,“吭哧吭哧”往坡上爬,把知青行八啷当的行李等东西集中堆放在生产队社房。
“听好哈,这8个知青娃儿呢,现在而今眼目下就交在我们手里喽。小小年纪离开家也不容易,哪个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各人摸斗良心看斗办!”队长淌着清鼻子大声武气地齁嚇一阵。社房里的人全都悄咪啰嚄的,空气像凝固了一般。这时,不知谁放了一个很响的屁。不由分说,“轰”地一声,早已憋不住的人们放肆地大笑起来,人群一哄而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