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抑扬”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般以“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主,本文却是十分独特地“以抑语表扬意”。全篇用一种抱怨的口吻来陈述,只用了只言片语来表现对英国人不厌其烦的“排队精神”以及由此积淀下来的“排队文化”的钦佩,让人很容易就忽略作者的真正意图。然而,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早已体现在题目里,题目是一种不容忽视却又容易被忽视的文眼。本文题目“排的不是队,是不列颠之光”表明了本文意在表达在这“快餐时代”的全球环境下的英国人依旧坚持着“排队”这一百年情结,这种文化的力量实在令人赞叹。(特约教师:福建省漳浦县丹山中学 蓝兰)
来英国不久,所谓的英伦风情还没领略几分,倒是先对英式排队有了深切的体悟。因为只要你待在英国,就免不了排队。天天排,事事排,一言不合就排队。当然,排队是美德。英国人民排起队来,尤其有观赏性。不但自觉自愿、秩序一流,而且颇有耐心,甭管怎么排,都很少有人焦躁催促,心态好得出奇。
然而英式排队也有个大槽点——秩序有多好,效率就有多低。低到什么水平呢?我觉得孟夫子要是生在英国,可能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让其排队”。
前两天,我刚刚经历了一次典型的英式排队。因为搬了家,需要改银行注册地址,但由于神秘的技术原因,在线更改失败,只好跑趟银行。为了逃避排队魔咒,特意挑了个中午。―进门,果然人不多,大堂經理笑脸相迎,询问来意后,亲切地领我到办理此项业务的柜台,还指给我看:前面只有两个人哟,很快的!这里需要插一句——典型的英式排队,不仅排队的人秩序好,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十足好,弄得你都不好意思抱怨什么。
但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走运:我前面那两位,也不知道办的是啥复杂业务,各自耗了20多分钟。在这近一个小时里,我身后又陆续排了好几个人。百无聊赖中观望了一下,排队群众情绪十分稳定,该看书看书,该聊天聊天,彼此保持着礼貌的个人距离。其间其他柜台的工作人员经过,热心问我们办什么业务,听毕露出爱莫能助的表情,表示这些臣妾都管不了啊,各位还是继续排吧。过了仿佛一个世纪,终于排到我,两分钟搞定。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办事两分钟,排队一小时”吧……
当然,公平地说,全世界人民都会经历银行排队,在国内可能排得更久。但起码我们有“叫号”这个伟大发明,不用直挺挺地站在那儿干等。更不要说越来越多的业务可以通过手机或网银解决,能不排队就不排队。
但我怀疑,即使英国人民引进了“叫号”科技,也不会放弃排队这一崇高的行为。因为他们不但善于排队,简直是热爱排队——只要把一群英国人撮堆放到一起,他们就会自动分布成线形。排队这件事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大概等同英式下午茶和标准伦敦音,乃是英伦名产、不列颠之光。
就拿―年一度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来说,值得围观的不只是比赛,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排队艺术。那排队声势不是一般浩大,年年有好几千人自带帐篷在现场安营扎寨,排个两三天买张门票十分寻常。
老实说,数千人露营排队,秩序井然且自得其乐,还是蛮让人佩服的。但对我这样的外国人而言,除了佩服,更觉得难以理解:有必要搞成这样吗?都什么年代了,网络支付这么发达;就算排队不可避免,总可以简化一下程序,节约一点时间。然而英国媒体振振有词:“温网”排队买票,那可是能追溯到1927年的光荣传统,是“温网”盛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排的不是队,排的是大英之历史、国民之自豪。说到这个份儿上,就没啥可争的了。―句话,亲,想修身养性、磨炼耐性吗?来英国排队吧。
树村摘自《环球人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