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袁硕:在国家博物馆里“有趣”地打扮历史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12+ 热度: 20389
温立虹+荣智慧

  阅读分享:是选择在前人的经验里循规蹈矩迷失自己,还是在现实的困境中左冲右撞证明自己?袁碩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唯有不安于现状、不气馁妥协、不按部就班,不断地坚持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朝着认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哪怕前途坎坷,荆棘丛生,我们也一定会摆脱庸碌,脱颖而出。(特约教师:新疆独山子第二中学 张勇)

  一夜之间,28岁的袁硕成了“10万+”知识型网红。

  7月1日,他领到一枚写有数字1997的方形徽章——这是他的另一张身份证,国家博物馆第1997号员工。

  从《古代中国》到《复兴之路》,从明清家具到威尼斯画派,从玛雅文明到现代主义艺术……这么多庞杂的内容,讲解员必须要不停地准备、不停地背词。

  介绍新中国历史的《复兴之路》展览,讲词约4万字,国博要求讲解员语速控制在每分钟200字,按这个速度从头到尾念一次,耗费3个多小时。同时需要背诵的还有8万字的《古代中国》讲词。为了方便记忆,新讲解员们常带着讲词本到位于国博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对照着文物加强记忆。1.7万平方米的展馆,光是走一趟下来,一般人都要腰酸腿疼。

  不过,总是会有一些游客上来就大喊:“导游!这是什么玩意儿?你来给我说说!”这也不奇怪,袁硕没“走红”之前,社会上普遍都不清楚该如何称呼这些博物馆的讲解员。袁硕说:“参加了电视节目后,许多同行说我‘为讲解员争脸了。”而讲解员的尴尬却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第一个是讲得太糟糕了,观众不耐烦都走了。第二个是观众问你一个问题,可你答不上来。”尴尬过几回,袁硕也总结出一套经验:“熟悉讲稿,但避免依赖讲稿,更重要的是少说水词儿,多说干货。”袁硕举例:“比如讲解一件青铜器,‘现在您看到的这件××青铜爵,造型美观大方,纹饰精致多样……是我国青铜铸造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这就是水词儿,大伙儿一听就恶心。什么叫干货呢?‘青铜不是单质,而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在殷商时还没有酒精蒸馏技术,所以当时贵族会喝一种小米酿的米酒,米酒和含铅的青铜器接触后会产生一种甜味的醋酸铅。殷商的甲骨文中记载了不少贵族曾经出现过头疼、体弱、视力下降、无法生育等身体问题,这些都是类似铅中毒的症状。因此有专家推测,殷商的贵族可能和罗马贵族一样也出现过严重的铅中毒问题。这样大家一般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大有收获。”

  2016年,他曾以国博讲解员“河森堡”的身份出现在答题类电视节目《一站到底》中。“河森堡”化用自袁硕崇拜的哲学家海森堡。

  节目中,“河森堡”和一名来自台湾的姑娘对阵,以抢答的方式比赛。袁硕显示了压倒优势——一个人答完所有题目,率先拿下7分,胜出比赛。借助“河森堡”的抢眼表现,袁硕在公共领域影响力初显。

  网络走红之后,有网友在微博和知乎上留言,准备来国博见见“河森堡”。还有网友提前打听到袁硕的排班时间,专程到国博听他讲解。袁硕觉得几年来自己受人关注、为国博争得荣誉,是把讲解员“河森堡”放到大环境下接受评价的结果。“我没有变,只不过是放在社会上,让大家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有用的。名声、荣誉、鲜花、光环,他照单全收的同时,依旧坚持着对这份工作的执着。

  (一米阳光摘自《博客天下》)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