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热题点击

时间:2023/11/9 作者: 故事家 热度: 18532


  别让“玩命直播”真的玩出人命

  2017年11月8日,自称国内无保护高空挑战“第一人”的“极限一咏宁”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更新突然中断,随后评论区陆陆续续有了他出事的传言。之后他的女友通过个人微博证实咏宁去世的消息,系从一高楼顶层附属物上坠落导致死亡。

  此前在俄罗斯、美国等地都曾发生过极限自拍爱好者死亡的不幸事故。咏宁的不幸去世,也为中国极限自拍爱好者敲响警钟。

  时文选读

  用生命挑战极限何时才能禁止

  凡是关注过中国极限运动的人,都知道咏宁的存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曾被“极限一咏宁”的小视频刷过屏,或者是从各大短视频APP上看到过他的身影。

  走上极限运动这条路后,咏宁频繁地在国内著名景区以及大城市地标性高楼,玩出惊天动地的大动作,特别是借助手机直播平台的推广,瞬间吸粉超过百万人。

  “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的称号逐渐成为咏宁的最大标签,但这一切都止步于2017年11月8日,之后咏宁的女友在某平台开直播时承认了男友失手去世的事实,至此,宣布咏宁因挑战失败而坠亡。

  如今,极限运动成为了一种时尚,这些运动对人的体能、胆量和承受力以及身体协调性、柔韧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徒手极限自拍被打上了死亡运动的标签。如果说2014年是“自拍之年”,那么2015年则将自拍艺术带到了一个全新而且危险的境地。直到如今,仍有不少人们真的在用生命去自拍。若说此前在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的数起极限自拍爱好者死亡的不幸事故让人们扼腕痛惜,那此次咏宁的不幸去世,则再次为中国的极限自拍爱好者敲响警钟。

  【素材分析】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在做任何事、任何决定时都不应该用生命去开玩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态度。

  【适用话题】

  敬畏生命;选择;珍惜

  话题拓展

  “突然变得有钱”是吴咏宁的催命符 乔志峰

  在国内著名景区以及大城市地标性高楼玩的惊险极限运动,相信不少人都曾看到过,而在国内就有一位这样的网络直播博主,名叫吴咏宁。但可惜的是,他最终却因为这项极限运动而付出了生命代价。吴咏宁的失手坠亡,对死者本人及其亲属当然应该给予同情,不过,对他所谓的不在乎安全措施的“极限挑战”的做法,却让人实在同情不起来。从事此类活动者各有理由,不管是为了寻求刺激吸引他人眼球,还是为了赚钱谋取利益,都不该拿生命和安全去赌。其继父冯福山介绍,今年,吴咏宁给了家里很多补贴,还给父母买了不少生活用品。而从其继父所说的话来看,吴咏宁从极限挑战中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收益,或许正是金钱的诱惑,才诱使其一步步走向深渊。

  有人认为,挑战极限是人类体育精神的体现,只要不影响他人,就不应当受到干涉。这种说法无疑有失偏颇。首先,真正的极限运动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严密的安全保护,其次,某些所谓极限挑战选择在公共场所进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人和公共秩序,还可能误导他人,引发模仿,进而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国内高空极限挑战第一人”的悲剧令人警醒,其他还在从事或试图通过危险运动成名立万的人更应当引以为戒,不要被名利所惑重蹈覆辙。

  “玩命直播”为何玩出人命? 徐林生

  世界上不乏極限运动爱好者,它可以给喜欢刺激的人以极大的满足感。但是,如今个别爱好者为追求更大刺激,吸引更大关注,不惜丢掉保护装备,在高空做出堪称玩命的惊险动作,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生命在于运动,但任何运动必须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极限运动也不例外,“咏宁”的意外身亡,应该给“玩命直播”敲敲警钟了。虽然网络直播不是“咏宁”失手的直接原因,但直播带来的影响力,无疑是“咏宁”越来越搏命的无形推手。一段时间以来,经过有关部门的强力整治,许多靠低俗、敏感话题等吸睛吸粉的直播平台均受到整顿处罚,直播乱象有了很大改观。可遗憾的是,今年年初以来,“咏宁”频繁在高空直播极度惊险的动作,只见粉丝越涨越多,却不见相关平台出手干涉。事实上,在商业大厦、大桥高塔等建筑物攀爬属明显违法行为,网络直播平台对拿生命开玩笑的直播账号,理应第一时间查封。

  高空极限运动并非无禁区,网络直播平台不能无底线,监管不该留死角,敬畏生命不得有例外。“咏宁”之死引发的反思不该停留在声声叹息中,相关网络平台,对“玩命直播”之类的账号不该视而不见,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封杀,且越早越好,玩出人命才“高度重视”就迟了。

  小编说

  生命至上应当是我们要坚决遵循的原则,为了一时的名利而不惜冒死亡的风险,这样的结果极有可能最终人财两空。咏宁的死亡不仅给我们要敬畏生命的警示,更警示了现存的某些网络平台,只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阻止更多起悲剧的发生,让他人不再重蹈覆撒。

  治污与取暖之间,取舍应有度

  最近有媒体报道,在陕西农村有些学校因燃煤锅炉被拆暖气被关,导致孩子和老师挨冻;在山西忻州,一建筑工人因烧煤取暖污染大气被警方拘留5日;而网上近段时间也出现许多民众因大气治污而挨冻的文章。大致的原因有这几种:有的地方没有在入冬前及时完成煤改气;有的地方天然气供应紧张;有的虽然接入了天然气,但因为价格贵,根本用不起。

  时文选读

  拆燃煤锅炉之前,应考虑别让学生挨冻

  寒冬时节,取暖在北方成为一项迫切需求。但没想到的是,在多数地方暖气已成生活必备品的情况下,陕西一些中小学却连一个起码的取暖设备都没有,学生要靠水杯取暖,如此情形,让人倍感心酸。

  诚然,治污减霾是统一的环保要求,燃煤锅炉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造落后的取暖设备,让居民呼吸上新鲜空气,本也是民生所需。治污减霾必须要动真格,但不是简单地拆掉学校的供暖燃煤锅炉就算完,而是应该有综合配套设施,保障师生的正常教学。

  相关环保部门拆除燃煤锅炉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及时补位,而是把取暖的难题甩给了学校。据郑坡小学校长回应,由于没有天然气,只能考虑用空调取暖。但村上只有一台变压器,电力负荷不够,如果要改造,需要3D0多万元经费。

  长远来看,拆除燃煤锅炉是治污减霾的必然要求。但眼下看来,环保任务再重,治污减霾压力再大,也应该以学生免于挨冻为前提。这么多孩子还在教室挨冻,当地相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形,尽快解决取暖难题。而其他同样在拆除燃煤锅炉的地区也该自查下,看是否还有孩子得靠热水杯来“扛”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素材分析】

  孩子们上课用热水杯取暖,折射出当地某些政府部门的机械、麻木与不负责任。政府部门在实施、推进跟民生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的时候,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不能把一本好经念歪,还伤害了民众感情,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

  【适用话题】

  环保;取舍;污染;前瞻

  话题拓展

  煤改气导致没暖气,治污不能让民众挨冻 于平

  大气污染的背后,是我国的能源结构缺陷,以煤碳为主的能源结构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以当下我国天然气的供给能力,短期内根本无法满足全面煤改气的需求,以目前北方农村的民众收入水平,也难以承担天然气取暖的费用。

  但治理大气污染再急,也要循序渐进、科学规划,不能寄望治污一蹴而就,陷入激进思维,更不能把治污当成压倒一切的形象工程。治污需要兼顾民生,毕竟污染的威胁是长远的,民众挨冻的威胁却近在眼前。为了让一部分人呼吸新鲜空气而让另一部分人受冻,这样的治污不要也罢。所以,对于各个地方的煤改气的总体计划和目标,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论证。尤其对于农村煤改气的推动,需要多一份谨慎,已完成煤改气的农村地区要尽快完善补贴政策,确保农民“用得起”。至于因煤改气而出现民众受冻的情况,政府更不能漠然以对,应拿出应急措施,通过恢复燃煤取暖、改用电取暖等方式,尽快让暖气入户。

  环保是我们的国策,但再高再大的政策也应有温度、有人文关怀。在天寒地冻的北方,那些因治污而受冻的民众,他们的命運需要引起关注,帮他们度过个温暖的冬天,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温暖”与“蓝天”并非无法调和的权利之争 风声

  冬季燃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气污染,为治理冬季雾霾现象,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早就开始了煤改油或者煤改气的供暖方式。但现实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暖气公司的集中供暖。在些小城市,甚至都还没有做好煤改气的准备,就被仓促地停止了燃煤供暖的方式,造成大量居民挨冻。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停止烧煤取暖的“一刀切”式做法,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简单粗暴的治理方式。

  为治霾的决心点赞的同时,很多人不得不面临要蓝天还是要温暖的两难选择。在环保面前,那些处在寒冷中的人们,似乎都没有了抱怨的权利。人们需要好的空气,但是这是否必须要以一部分民众冬天挨冻为代价?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政府关掉所有的工厂,当然就不会再有雾霾,但是没有人会期待这样的做法,因为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承受不起经济停滞的代价。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煤改气。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明知一部分民众会挨冻,又怎能刀切呢?

  煤改气是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推进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能够兼顾“最大利益”的智慧和耐心。如何确保民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应该摆上相关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确保优先解决。

  小编说

  大气污染防治的任务、燃气的借应能力、民众的生活需要,对这些都应该有提前的通盘考量,为可能的“连锁反应”预留好应对措施。大气污染的治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凡事不可矫枉过正。治污说到底是为了民众,牺牲民众利益的治污就背离了政策的初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