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嘎汤帕啊

时间:2023/11/9 作者: 焦点 热度: 11697
沈安娜

  哈尼族节日繁多,其中最热闹的节日就是嘎汤帕节。“嘎”在哈尼语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思念;一是道路。“汤”是“堂”的谐音,源于“堂盘”;“堂盘”是传说中哈尼族文化的创造者,类似于汉族的仓颉、周文王。“帕”在哈尼语中是翻过去、弃旧迎新之意。所以“嘎汤帕”是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节日。

  上次我是元旦到的勐宋大寨村,这里是嘎汤帕节庆祝活动的主会场。嘎汤帕节至今已有1445年的历史,原节期各地不一,198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节期期统一定在每年元月2-4日。在勐宋,那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向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我们是晚上到的,当晚就围着火塘喝酒唱歌。清晨5点,天没亮呢,嘎汤帕节就以抢“新水”开始。全寨的姑娘们会拿起火把,背着扛着大大小小的竹筒,从竹楼里边争先恐后跑出来去“抢新水”。然后回家用“新水”把炊具碗筷擦洗的纤尘不染,把竹楼上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哈尼人认为,干净的水、干净的饭菜,献给老祖宗才会高兴。

  天亮以后,男人们聚集在寨边的神树下,杀牛分肉。主持杀牛的“岸拔”,朝牛背上又撒米又洒酒,口中念念有词:“哦——,圣树神呵,寨人的爹,寨人的妈,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嘎汤帕;我们在您身边杀牛祭祀,节日的酒先给您喝,节日的肉先请您尝,新鲜的血先给你祭上,新鲜的肉先请您品尝,下巴和肋骨挂在您肩膀上……”然后,才把剩下的肉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

  以为赶了大早,一进寨门,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错过了那么精彩的内容。这接下来的热闹,是一点也不愿意错过了,欣赏着难得的视觉盛宴吧。

  那身穿节日盛装的哈尼姑娘,个个手拿竹筒,边唱边跳“竹筒舞”,有的举着酒杯向来宾敬酒,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寨子里的高音喇叭喜洋洋地歌唱着要过大年啦!周围十里八乡的老乡们都赶来凑热闹。小帅哥们骑着摩托,带着花枝招展的姑娘来赶庙会,就连国境另一边的缅甸山民也都赶来了。

  走在五彩斑斓的人流里,身边全是盛装打扮的哈衣族人,我也不自觉地被他们的情绪感染了,心也跟着雀跃,洋溢在这片喜庆的过年气氛中。那衣着鲜艳的大婶,那青春亮丽的姑娘,就连背包都是这样花样繁多五彩斑斓。看的我也心痒痒的,想穿上这样的盛装跟着一起疯狂。

  可惜这样一身衣服太难做,每个哈尼女人通常只有一套,没处可借。那就一起合个影吧。虽然没有哈尼服装,我觉得我这一身也挺靠谱啊,哈尼人的服装通常是黑色为底色上面点缀五彩装饰,俺也差不多。就连鞋子俺也跟女主人一样是红色的么……就是那个摄影包太煞风景,拍完这张合影之后,俺也换了一个相对花里胡哨的布包包,滥竽充数也好,入乡随俗也罢,反正是开开心心凑热闹去啦……穿戴好了,赶庙会去咯,姑娘们,快走啊!奶奶背上的小妹也打扮得一点不含糊。这妈妈走得好快,前面有啥好玩的么?我看到寨子里排起了长长的迎宾队伍,载歌载舞欢迎四方来客。你看中间这位大娘,跳得多有风韵。队伍足有两百多米长,从寨子口一直列到会场边。这不仅有唱的有跳的有玩这筷子一样的打击乐的,靠近寨子口的帅哥美女们还是专门拦路给来宾进酒的,不喝了这一杯,你可别想往前走。有趣的是我是从寨子里面往外走,跟来宾们的路线是相反的,怎么还是有个小帅哥穿过整条马路端着一竹筒酒把我给拦住了。还从来没被人这样敬过酒呢,俺当然得喝,一仰头,笑眯眯地给小帅哥看竹筒底,他憨憨地笑……

  小朋友们的锣鼓队在蓝天下尽情舞动,击鼓的爷们更是有范儿。当天很多活动,有各种文艺演出,有集市,有跷跷板啊荡秋千啊之类的娱乐。不过我觉得吧,就像咱们汉族人正月十五看花灯一样,玩啥内容不重要,这种民族传统节日的重点是看人,我看你你看我,俏姑娘看帅小伙。这位美女的眼波不知正投在谁身上呢?小伙子开心成这样,又是看见了谁?张望,是为了哪一个熟悉的身影?会场上到处是相机。别以为盛装的哈尼人只是被拍摄对象哦,你看这位哈尼妹妹,相机真不错。表演的队伍要过来啦,翘首以盼的大叔,表情够专注,老大娘更是看得入了神……大叔们今天的打扮都很酷……宽敞的活动地点是举行荡秋千、打陀螺、文艺表演等各种展示哈尼族文化风情的文艺活动地方。青年男女邀约着去游山、采野花、摘野果,听说男人们无论老幼都要做一个陀螺,开展打陀螺活动,人们尽情娱乐。“嘎汤帕”节和汉族春节一样,是一次家人大团圆的节日。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聚到晒场上,围着篝火跳竹筒舞、对山歌,歌声和竹筒声响到天亮。

  第二天,每家每户互邀吃饭、喝酒。从早上喝到中午,再从中午喝到晚上,从寨头串到寨中,再从寨中串到寨尾。人与人之间相互祝福,和谐融洽。这又让我想起我家里,钢筋水泥的丛林,人与人之间相互冷漠,就连对门邻居都叫不出名字。

  第三天,节日进入高潮,寨子里外热热闹闹。穿红戴绿的男女老少,汇集在广场上又唱又跳。大小伙子在比赛打陀螺和射弩箭,花骨朵般的姑娘们,抱着竹筒、捏着草帽边唱边舞,边跳边笑,不怕竹竿夹着脚,不怕头上烈日晒。打秋千的像燕子一样,在云里飞上飞下;赛马的跑得像风一样,眨眼间就不见了踪影。只有抱着娃娃的妇女,不知疲倦地咿咿呀呀在唱:“咿——,樱桃盛开了,嘎汤阿培来到了,想念的祖先呵,从四面八方走过来,尝尝喷香的米酒和饭菜……”当然了,茶园里、竹蓬下、山箐边,一对对情投意合的男女,仿佛梁祝化作的彩蝶,在红花绿树间翩翩起舞。

  嘎汤帕啊,是缅怀先祖的盛会,是亲朋相聚的盛会,是传承文化遗产的盛会,是民族歌舞的盛会,更是未婚青年男女的爱情盛会。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