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贪官“圈子”:政治生态中的腐败雾霾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17598
刘星星

  打一只“老虎”,带一堆“苍蝇”

  2014年4月,据媒体报道,湖北官场自“老虎”郭有明落马后余震不断,继郭有明、郑兴华之后,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宏强落马,其因与郭有明存在交集,更是受舆论关注。

  有媒体梳理发现,窝案、串案高发已经成为腐败犯罪的一大特征。打掉一只“老虎”,带出一堆“苍蝇”的案例,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强,已经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网友“严小小”说,官员们的交友之道本应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现实中,一些官员为达到个人利益和“权力共享”的目的,建立起各类“利益圈”“权力圈”和“腐败圈”,这样的“圈子”,绝不能等闲视之。

  “圈子”,成为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圈子”已成为部分官员的一种政治“潜规则”,并在官场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一些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反腐过程中一系列的“批量”落马官员,也告诉人们这种“圈子”关系虽看似很牢固,其实就是几只绑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旦有一只出现问题,其他的也难逃法网。

  有社会学家认为,“圈子腐败”之所以受到贪官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它能给圈内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具备优于其他作案方式的特点。

  圈内核心人物往往身居要职。要么是人事任免大权,要么是各种审批权,总之都是生财的权力。

  以官商勾结为“圈子”的主要组成结构,这为权钱交易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作案手法更具有隐蔽性,捞钱时承担的风险较小。主要表现为收受贿赂对象范围小;收受财物名目多,从孩子压岁钱到过节花销,从买车、装修房子到炒股,名目繁多。

  所牟取的利益呈现多样性。既有牟取职务利益的,如买官卖官、工作调动;也有牟取经济利益的,如为企业贷款、争取国家项目等。

  有效铲除贪官建立“圈子”的土壤

  舆论认为,贪官的“圈子”,是营造腐败的据点,贪官弄“圈子”的过程,也是腐败的过程。反腐败就必须有效遏制贪官弄“圈子”的疯狂势头,破坏贪官弄“圈子”的环境和条件,逐步铲除其文化土壤,并最终捣毁这个滋生腐败的“圈子”。

  强调“自律”的同时还要靠“他律”。《党建周刊》曾发文指出,破除“小圈子”,在强调“自律”的同时,更多的还要靠“他律”,靠制度严格管理干部,通过严格执行党内民主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干部监督,让干部不能搞、不敢搞“小圈子”。要把监督的触角伸向干部的交际圈,从中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廉洁自律情况。

  完善政绩考核,规范用人制度。有大众网论坛网友发帖说,政绩考核机制变得科学、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得公开、透明了,“小圈子”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官员手中权力受到严密的监视和约束了,“小兄弟”的利益交换市场同样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加强民众反腐和刑罚的严厉性。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汪明亮认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官员之间非常容易建立起严密的腐败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一个个的腐败“小圈子”。应该采取两个方面措施预防这种腐败犯罪窝案的发生:一是借助网络平台鼓励民众反腐;二是增加刑罚的严厉性,提高腐败犯罪成本。

  遏制“圈子文化”当用重典。华声在线发表强磊的文章认为,清除官场“圈子文化”这颗“毒瘤”,要选派精兵强将查办联手作案的“圈子”问题,穷追不舍,扩大战果,使其全线崩溃,达到把“圈”中人一网打尽的效果。绝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不留隐患,对喜欢营造“圈子”、削尖脑袋钻“圈子”的人起到教育震慑作用。

  从根本上清理官员政治生态中的腐败雾霾

  “圈子”,本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比如,戏曲发烧友可以加入“票友圈子”,数码发烧友可以加入“IT圈子”,网络上网友也有各种股票、摄影、交友等“圈子”。这些“圈子”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是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

  然而,产生在权力博弈场形形色色的官场“圈子”却不同,围绕“权”“钱”“玩”建立,而尤以“权”为中心,互相利用手中权力拉拢“人马”、结交关系。一位法院院长曾这样描述官员“圈子”:“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个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利益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小圈子的人被排挤出局、冷落一边。一切灰色交易都在‘小圈子内操作,圈外人甭想窥得圈中内幕。”网络上,网友们则形象地描述着“圈子”里面官员的两面人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团,腐败透顶。八小时内,受人尊敬;八小时外,醉生梦死。”

  贪官“圈子”变味走样,逐步异化为腐败变种,不仅破坏着公权力的公平运行,更是侵蚀着党员干部的肌体健康。

  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水龙吟54950”描述官员“圈子”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党和国家的利益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方会被无形的手支配,“到爆发时,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死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赵丰也认为:“圈子”本身并无大错,但“圈子”一旦成为官场腐败交易平台时,其破坏力相当惊人。网络上,网友呼吁必须采取行之有力、施之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近几年的铁腕反腐,已击溃了一个又一个官场腐败“圈子”,但官场“圈子”文化的根基仍在,反腐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要从根本上让官员们洁身自好,清理官员政治生态中的腐败雾霾,舆论普遍认为,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权力运行逻辑和运行规则,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钱,从制度上铲除腐败“圈子”滋生的土壤,还“政治生态”的清正、清廉和清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