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喜马拉雅山的九种珍稀鸟类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15781
约翰·古尔德(1804—1881),英国鸟类学家、鸟类画家。由夫人伊丽莎白·古尔德协助绘画制版,他先后完成了多部鸟类学专著,如《喜马拉雅山百年鸟类图集》《澳大利亚的鸟类》等,后者将其推上“澳大利亚鸟类学研究之父”的地位,而澳大利亚的环境组织也为纪念他而被命名为“古尔德联合会”。从某种程度上说,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论的确立有赖于古尔德的贡献,现今的“达尔文地雀”便是古尔德发现的。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也曾引用过古尔德的专著。本文编译自《喜马拉雅山百年鸟类图集》。

  喜马拉雅山脉将亚洲大陆南北阻隔,我们猜想有许多南部的物种应该和北部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最近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有一些属于印度和东部群岛的鸟类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非洲和印度的某些常见鸟类在此地也有分布。而澳大利亚的许多鸟类在东部群岛和印度次大陆也能够见到,最远可至尼泊尔山区北部。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些特有的物种,至少它们主要生活于此,其中最重要的是雉科,特明克先生将其定名为虹雉属,其中著名的有棕尾虹雉。另外还有带冠羽的雉属鸟类,以及带角的鸟类,居维叶先生将其定名为角雉。此外,还有一种伯劳科鸟类,一种画眉,和一种近似涉鸟的水禽(它们都是通过《喜马拉雅山百年鸟类图集》首次展示给世人)。

  蛇雕印度亚种

  蛇雕属鸟类在喜马拉雅地区目前已知有三种,其物种明确,外形相似,个体特征有细微且明显的差别。结合体能、身形和喙长及凶猛度来判断,它们与隼形目鹰科近似。另外,其足背多皱,呈六边形鳞状,又近似鹗科鱼鹰。

  两只经过研究的标本中,一属古尔德先生个人收藏,另一由尼泊尔的英国公民霍奇森先生最新提供。两种鸟特征相似,大小有异,后者是前者的1.25倍,原因不排除雌雄差别。鸟背部和羽翼处呈褐色,头有冠,黑白相间;尾下覆羽带有浅红色带状花纹;翼覆羽为褐色,杂以白色小斑点;飞羽呈暗褐色,边缘处加深;内里杂以白色斑纹;眼边、鸟喙、鸟腿皆为黄色;爪尖黑色。

  红嘴蓝鹊

  在所有鹊属鸟类中,红嘴蓝鹊的羽毛颜色和优美体态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在很多方面,它又是鹊属中最不典型的。其喙的力度和角度有所差异,尾羽有分层,中间两枚尾羽比其余的长出一倍。据推测,此鸟蛮横凶猛,肖尔先生在笔记中描绘,他捕到的一只红嘴蓝鹊便可以捕捉活鸟,并直接将其吞食。林间观察,它们会在树枝间跳跃,尾羽修长,动作活泼,体态相当优雅夺目。

  此鸟枕部和后颈部为白色,头部、颈侧和胸部黑色,背部、羽翼和尾羽亮蓝色,覆羽和尾羽端部白色,尾羽上的白色之前还有黑色条纹。下体白色,鸟喙为明亮的橙色,跗跖浅橙色。

  鹰鹃

  大自然赋予喜马拉雅山脉无穷无尽的鸟类,我们在这里将就杜鹃属的鸟类介绍两种。这里要说的鹰鹃是其中体形最大的,它们的羽毛颜色和传统杜鹃有差异,尾羽和羽翼上多了褐色的宽斑,胸部也带有褐色块斑。其颜色很像隼科的美洲隼,体形和其他方面更像是大杜鹃,但比后者要大一些。鹰鹃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在许多地区都可见到。之前,科学界还未曾就其绘图。

  遗憾的是关于此鸟的习性尚未有可靠的记录,鹰鹃是否和传统杜鹃一样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里,还不得而知,希望未来的考察能够解答诸多问题。

  鹰鹃头顶、枕部和耳羽为灰色,上体呈灰褐色,翼覆羽带有红褐色斑纹,尾羽间有五道暗褐色和三道灰褐色带斑,喉部和胸部白色,胸部有栗色纵纹,腹部、大腿和尾下覆羽有褐色横纹,鸟喙褐色,跗跖橙黄色。

  灰树鹊

  在哈德威克少将的调研下,科学界发现了这种鹊属鸟类。与红嘴蓝鹊和最近从金奈发现的第三种鸟类相似,灰树鹊的习性也不同于典型的鹊属鸟,它们有些近似于鸦属鸟类。

  雌雄灰树鹊的羽毛颜色几乎没有差别,但雌鸟的羽毛要少于雄鸟。其额头黑色,枕部和颈后灰色,背部浅褐色,羽翼和尾部黑色,中间两枚尾羽为灰色,脸颊和喉部黑色,至胸部变为黑灰色。下体灰色,尾下覆羽浅红褐色,鸟喙和跗跖黑色。

  灰头绿啄木鸟

  像所有典型的啄木鸟一样,灰头绿啄木鸟也喜欢在树上找食物,但它们同时也像地表捕食鸟类一样,会捕食地上的蚂蚁和其他昆虫。灰头绿啄木鸟的名字得自其头后部特别的黑色斑纹。它们多分布在山地的温和地区。

  雄鸟的额头是明亮的猩红色,头顶、枕部和颈后部深黑色,脸颊两侧和后部灰色,带有黑色胡须。上体绿色,至腰部渐变成黄色,翼橄榄绿色,覆羽和尾羽褐色,覆羽边缘有白色条斑,尾羽中间两枚羽毛端部颜色加深。胸部和下体绿灰色,鸟喙和跗跖黑色。

  雌鸟区别只在于额头是黑色,而非猩红色。

  棕尾虹雉

  在巍峨的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带,终年积雪覆盖,这里生存着出奇美丽的鸟类并不稀奇。在雉科鸟类中,棕尾虹雉以其金属光泽的绚丽羽毛引人注目。

  著名博物学家居维叶先生确立了红雉属,该属鸟类数量极为有限,棕尾虹雉是至今唯一得到承认的典型红雉属鸟类。

  如果我们有幸将此鸟运到英国,它们将成为公园中怡人的装点。棕尾虹雉和印度平原的孔雀以及中国的野鸡生存气候一致,由于距离遥远,分布地区偏僻,运输存在很大的困难,英国的博物馆中鲜有收藏。然而我们期待未来到印度的旅行者可以将它们带回到我们的园林中。

  棕尾虹雉的食物主要是球状根茎,它的上颚像鹧鸪一样,呈勺子形,尤其适合铲食。

  棕尾虹雉雄鸟雌鸟和幼鸟的差异很大,成熟雄鸟全身主要由绿色和紫色构成,而雌鸟为深褐色,带有锯齿状锈色斑纹,尾羽的斑纹也为锈色。这种鸟冠羽较长。

  成熟的雄鸟头上有修长的冠羽,向前卷曲,如丝绒一般。冠羽、头部和喉部都有浓烈的金属绿色光泽;颈后部呈紫色;背部和双翼钢青色,背部中间有白色横斑;尾羽铁锈色,至端部加深;整个下体黑色。

  黑头角雉

  为纪念哈斯廷侯爵在管理印度期间对鸟类学的赞助与支持,这只鸟又名哈斯廷角雉。雄性黑头角雉绚丽颈部有橙色肉裙;胸部和下体羽毛边缘皆为黑色,每枚中间带有白色斑点,腹部羽毛呈褐红色。

  尽管黑头角雉与红胸角雉相当接近,但两者在当地的分布不同;红胸角雉是从尼泊尔山上捕获的,而我们现有的这只是从喜马拉雅北部山脉得来的。这种鸟的羽毛颜色从幼时到成熟要经历很大的变化。经过我们认真反复地对其不同发育期的观察,发现有三种角雉,其中两种收录在《喜马拉雅山百年鸟类图集》中,第三种叫作红腹角雉,收录在哈德威克与格雷先生的作品《印度动物学》里。

  成年雄鸟头部有黑色冠羽,耳羽和喉部亦为黑色;颈部和肩羽深红褐色;胸部橙红色;眼周围裸肉红色;喉部肉裾蓝紫相间;上体有褐色锯齿状细纹和斑纹,间有许多清晰的白色斑点;尾上覆羽端部皆带有较大白色斑点;鸟喙黑色;跗跖褐色。

  雄性幼鸟颜色相对暗淡,肉垂和面部裸露处为浅肉色。

  雌鸟羽毛主要是褐色,上面布有各种大小的斑纹,背部和胸部羽毛稍浅;头部带有短圆冠羽;脸侧有羽毛覆盖,没有肉垂。

  勺鸡

  哈德威克上校发现并研究了这种鸟类,从习性上看,勺鸡和之前的彩雉同属,也是非常有趣的物种。形态上它很像雉,但其楔形的尾部和有冠的头部又与传统雉属鸟类有别,成为印度高山地区一类特殊的物种。

  勺鸡的冠羽比较坚硬,根根独立。而彩雉的冠羽更加柔软低垂。它们是喜马拉雅地区的常见鸟类,我们得到了雌雄各一只。为了凸显性别差异,我们单独在图中画出雄鸟,雌鸟还可以参看哈德威克上校的《印度动物学》。勺鸡头部有冠,下层冠羽绿黑色,上层黄褐色;头部、背部和颈前部皆为黑色,带绿色光泽;颈侧白色,上体灰色,在初级和次级覆羽处渐变成黄褐色,次级覆羽上有小斑点;胸侧和肋部有披针形羽毛,中间黑色,有白色边缘;胸部和下体是深栗色,鸟喙黑色,跗跖褐色。

  雌鸟的上体全部黄褐色,间有优雅的黑色锯齿状纹路和斑点;冠羽较短,也是黄褐色;喉部白色,下体是浅黄褐色。

  彩雉

  彩雉是斯泰西少校在印度发现的,所以又得名斯泰西雉。它和典型的雉属鸟类虽然相近,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彩雉的腿更短粗,有冠毛。作为介于两种鸟属之间的鸟类,彩雉的长尾和轮廓很像雉,而其强劲的跗跖和冠羽又比较靠近鹇。在喜马拉雅地区,这种类型的鸟类虽不少,但彩雉却比较罕见。在众多收藏的标本中几乎没有见到,而雌彩雉更是不曾有人带到欧洲。目前对其习性我们还知之甚少。此鸟眼部周围的皮肤是猩红色,冠羽、头部和颈部黄褐色;除脸颊和喉部,每枚羽毛都有黑色斑纹;初级覆羽上布有锯齿状细纹,末梢黑色;腰部红褐色,每枚羽毛端部附近有两个黑点;尾羽黄褐色,间有黑褐色斑纹;下体黄褐色,斑纹与背部一致;鸟喙和跗跖褐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