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切难,皆是成全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13739
李娜

  某天在网上查资料,我打开了搜索页面,发现页面上的涂鸦换了一张:一个古代老头正在山坡上含情脉脉地看着手中的一根草。再仔细一看才明白,原来2013年是《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诞辰四百九十五周年。李时珍有两大身份:首先是一妙手回春的神医,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药物学专家。如果一定要给他加一个称谓的话,那就是“医药双圣”。

  李时珍的爸爸、爷爷、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都是从医的。可是作为一个“医N代”,李时珍做出这个职业选择却并不容易。搁现在,医生是个受人尊敬、收入丰厚的职业,可在明朝,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跟算命、卖卦的属于同一档次。李时珍的爸爸就不愿意儿子做医生,要他好好读书,谋个官职光宗耀祖。可李时珍虽说中了秀才,但后来几次参加乡试都落榜了,不能接着往上考举人、考进士。又加上他从小身体不好,久病成医,就对医学和药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心里一盘算:我还是得学医。于是就给他爹写了一首诗,表明心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这四句年轻人不妨记下来,以后在事业或者婚姻问题上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不要瞎闹别扭,把这四句话写给他们。

  李爸爸在儿子坚定的意志面前妥协了,李时珍实现了从医的梦想。他的医术很高明,先是在地方上给老百姓看病,名气响了,就被招到王府给王爷一家子看病;名气更响了,北京太医院也把他征召去了,他作了太医院的正六品院判,吃上了皇粮。可是李时珍在太医院只干了一年,铁饭碗还没捂热,就辞职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他看不惯太医院里的风气。当时的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一天到晚忙着炼丹升仙,太医院为了投合皇帝的喜好,也大讲炼丹术。李时珍偏要说实话:丹药都是有毒的,吃多了要死人的。可这样的意见没有人采纳。此外,李时珍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事业召唤。在太医院阅读以往中药典籍的时候,他发现其中有不少缺陷和错误:同一种药材会有不同名字,不同的药材又会叫同一个名字。这用药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李时珍就决定编写一部新的中药典籍。

  要做这件事情并不容易,至少得过三关。第一关:读万卷书,这样才能发现书中的错误。据考证李时珍共读了一万多卷医书,而且还“若啖蔗饴”,就好像吃甘蔗一样,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甜蜜;第二关,行万里路,将书本知识与真实的药材进行对比查验。中国太大,李时珍就把自己的儿子、孙子、弟子统统发动起来跟他一起搞田野调查;第三关,要对上千种的药材进行科学分类。他是怎么编目的呢?大的类别称为纲,小的类别叫作目,所以这本书就叫《本草纲目》。李时珍耗费近三十年光阴完成了这本书,书中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它是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至今仍旧影响着现代医学。

  李时珍的职业是个医药专家。“职业”这个词儿有不同的说法:饭碗、工作、事业。但对李时珍而言,另一个词或许更为妥当:天职。英文中管这个词叫calling,有感召的含义。那么感召李时珍的是什么呢?真诚的兴趣,强烈的使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