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理分科对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等

时间:2023/11/9 作者: 感悟 热度: 19044
【题主】文理分科对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答主】 蒸薯坊: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能不能别这么狭窄?文理分科对以后的人生没什么影响。

  -文理分科政策是在人才稀缺、教育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为快速培养专门人才而制定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1977年恢复高考时如何快速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同时由于前一阶段工业化是国家的根本目标,培养工业化相关人才是最紧迫的,所以高中的“理科”和高等教育的“理工科”背负着强国的使命,得到了最大的重视,投入了海量的资源,也有足够的社会需求。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言论,树立了理工类学科的优势形象,并间接导致某些文科生缺乏自信。

  -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谁还抱着“理优于文”或“文优于理”的想法,纯粹是想不开。且不说高中所谓的文理分科的培养体系和大学之后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需求不匹配,就算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你也需要两个都学,至于把哪个作为毕生事业,那是另一回事。不要以为人文社科不讲方法论、不需要数学工具,就是因为早年人文社科受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的影响,导致基础理论的原始积累非常薄弱。我们没有文艺复兴,没经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浸润,所以现在都在补。

  -现实点讲,以后的人生有的是文理以外的问题。高中文理分科对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是好事,对人的培养有利有弊,对学科发展是坏事。大学不存在文理分科。

  -想要以后过得好,选一个感兴趣的方向作为核心竞争力,选一个感兴趣的方向作为闲暇时的爱好,把其余的作为通识来了解。

  【题主】中考失利,我应该选择当艺术生吗?

  【答主】二丫:

  -我就讨厌你们这种不喜欢艺术,为了上大学而学艺术的考生。只有半桶水,就别去学了,浪费金钱和时间。

  -你以为艺考很容易?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考生,每年就有好几万,包括应届的、复读几年的,你说考上就考上?别老惦记着老师同学用什么眼光看你,除了你爸妈是真正担心你的人,没有其他人会惦记你是不是艺术生,老师在意的是升学率,同学也就是打听打听。

  -我就想告诉你:不管考上了哪个高中,都是新的开始,不要管中考成绩如何,那都是过去,人要向前看,以后的路怎么走才是最重要的。

  【题主】历史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历史专业的学生出路这么窄?

  【答主】herstory:

  -历史的魅力:1.很多人认为历史是关于过去的真相的研究,其实历史更像是一门解释学,对同一件事,当时、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会有不同的主流认识、边缘认识,千年后并不一定比当时更接近真相或背离真相。历史真相一经发生就永远无法被客观地记录了,所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甚至可以被政客们打扮成花姑娘,但是没关系,为什么历史会变成花姑娘,也是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这种多元化的叙述,有助于人活跃思路,形成独立的认知,而非人云亦云。2.过去提出“以史为鉴知兴替”,希望人们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可是学了历史后会发现很多错误会一遍遍再犯。《国语》里就有“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可是明清两朝有文字狱。我觉得,对于历史上好的经验,要借鉴很难,因为时间、地点、人心等等变量都不一样了,移花接木的后果往往是失败。而历史上坏的教训要借鉴也很难,这一点我认为和人心有关,人性的贪婪,对利益的追逐,才是导致各种悲剧的根源。黑格尔说过:“历史的主要教训就是没有什么人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所以历史的魅力之一不应当包括“汲取经验教训”,而仅仅是让人们去了解相对接近历史真相的史实。3.学历史常常要求人们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当时当地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而不是以今时今地今人今事的立场去对其作出评判。不然以今人后见之明,很容易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去,或颠倒事情的因果。这大概可以归功于学历史有助于形成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严谨而不自以为是。4.历史作为人文科学自然和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我每次看史学著作中提及世事变迁,人的命运几度起伏,总是会被打动。太多过于强大、而不知为何的力量,左右着人无法解释的命运时,人在此中的挣扎,像蚍蜉撼大树般,显得如此渺小,但又如此执著。

  -历史专业的学生出路窄的问题分析:1.以我国还不发达的现状,急需振兴工业、发展技术,连物质都还没富裕起来,自然关心不到精神。历史作为纯文科专业,因创造不出物质财富而被轻视。2.历史作为基础学科,全国很多高校都设有这门学科,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而社会上需要的历史专业人才没有什么数量的变化,自然导致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不要说中国,就算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不算容易,毕竟社会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创造物质财富。

  【题主】我的家庭条件很一般,本科读的是金融专业,现在想考历史专业研究生,但是父母声泪俱下地反对,怎么办?

  【答主】王小帆:

  -建议楼主不要去考历史专业的研究生。

  -先讲一件我们学校的事情。我大一的时候申请转历史专业,所以认识了几个也同期申请转专业的同学,有转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实力排名全国第四;另有一个清史研究所,属于清史方面的权威,所以相对来说也是不错的专业。当时申请转历史专业的人很多,最后只成功转成了一位女生。老师面试的时候,除了提问几个专业知识,还问了两个问题:你是不喜欢本专业才转,还是真的喜欢历史专业?你的家庭条件如何?

  -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当时很多人进大学半年发现不喜欢本专业,学得很差,转不了经济、金融、新闻、法律之类的王牌专业,就转哲学、历史、文学这些小众的专业,我就是如此。第二个问题,家境如何。老师的解释是,只有同时拥有兴趣和家庭支持两方面的条件,才能在历史专业学有所成。这句话可能说得略绝对了点,但道理非常对。不仅历史,还有哲学、文学这类专业,都是需要潜下心慢慢研究才能出成果的,生活不是衣食无忧的话,本科大三或者研究生研二开始,就急着要找工作了,是静不下心来的。

  -唯一转历史专业成功的那位女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经常举家环球旅行;大三的时候她已经出版了自己写的书,在历史学院属于佼佼者。

  -再谈一谈家庭背景这方面。我家位于浙北一个小县城,从全国来看属于比较富裕的地区。但我家只能算是介于温饱和小康之间。母亲也从小给我灌输这样的观念:“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医生或者公务员。我们两个老了需要你养活,需要你给钱,需要你照顾。”我那位当小学老师的母亲,将这样的话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每天旁敲侧击着我。出身是没法改变的,只能坦然接受。

  -所以说,题主,我们这样的出身是没有资格去任性的。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家庭我们肩上的负担。我也喜欢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如果没有枷锁,我会选择全世界转悠,但是办不到。所以我转到了计算机专业,老老实实做一个程序员。但也没什么不好,我从初中起就对编程感兴趣。申请转专业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会把写程序作为一项职业。但是没有办法,面对惨不忍睹的在日语系就读时的成绩,我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最优可行之策就是转计算机系。事实证明这也没什么不好,我后来做项目,去百度实习,以及现在保研,都还是蛮不错的。

  -但是人生也充满了变数,不是吗?金庸在81岁的时候去剑桥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博士梦,邓亚萍作为退役世界冠军,也同样在剑桥拿到了博士学位。所以,当你在你的领域足够成功的时候,你会重新拥有选择的权利,不再有包袱。不要忘记初心,努力奋斗,把精彩许诺给未来。

  【题主】高三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巅峰期吗?如果是,那大学的意义在哪里?

  【答主】张佳玮:

  -高三为了备考的学生,会背诵一大堆凝结好的知识,给人一种富有知识的错觉。多少人都背历史,都知道“文艺复兴三杰”是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但是你们能说出当时意大利其他大师吗?姜波罗尼雅?里皮父子?怕是不能吧……哪怕对三杰,又能有多少认识呢?大多数人也就是背得出一些课文上的描述而已。这些是索引,是入门,是大纲,但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没有这么狭窄。许多人走上了社会忘记化学物理地理了,不会解数学题了,只知道附近哪个馆子的菜更好吃、哪个游戏的破解补丁在哪里下。但这其实也是知识。也许因为更生活化,更不凝练,让人觉得无趣,但这毕竟也是知识。对大多数有一定总结和归纳能力的人而言,知识总会随时间慢慢增长的,虽然也许无法归纳为语言,但知道的,与日俱增。

  -大学的意义不单纯在于学。当然,学习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没有大学这个缓冲地带,学生们怎么办呢?18岁,高中毕业了,要么就进社会工作,或者去一个大学的替代品里学习知识。两者必居其一。大学让你有机会,也有合理的理由,远离故乡,至少离开父母身边,去尝试成长。大多数人人生中第一段相对自由的时光,是大学里的。大学为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是未成年人和社会人之间的一个缓冲带,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缓冲带里,你可以尝试一切可能性,也包括犯些错误。勤奋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选择,虽然很好,但你依然有别的选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