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龙幸桥变龙星桥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海经 热度: 15259
●王姚金

  龙幸桥变龙星桥

  ●王姚金

  这一年,康熙皇帝打算下江南体察民情。他知道自己南巡,所经之地的某些官员一定会想要借机表现,大搞工程,劳民伤财。因此康熙还特别下了谕旨:“所经各地官员都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

  话说,在康熙幼年时有一个姓王的汉人老师,老师是浙江剡县人,康熙从小就听老师谈论自己的故乡,说剡溪是如何秀美,当地百姓是如何淳朴勤劳,更难得的是民乐盛行,丝竹之声随处可闻,可谓仙都之乡。大诗人李白游剡溪的时候曾留下“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等佳句。康熙向往不已,这次南下,终于有机会亲眼饱览剡溪的美景了。

  但是,剡县交通闭塞,陆路要翻山越岭车马难行,水路较为便利,从曹娥坐船到三聚潭码头上岸,但是在三聚潭上岸到县城还有二十里路程,道路崎岖,三聚潭前面横卧着一条小溪,原来的木桥已经年久失修。若要迎接圣驾,道路和木桥必须重建。于是,康熙下令工部,命剡县县令为迎接圣驾修桥铺路,所需费用,按工程预算上报朝廷。

  剡县县令得到圣旨,立即命工匠测绘桥图。剡县的能工巧匠聚在一起,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了一座造型优美的石拱桥,桥身是半月形,两边桥头分别用白玉石雕砌四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整座桥用汉白玉做材料,考究庄严。因此桥是专为皇帝临幸所建,故取名为龙幸桥。康熙看到图纸后非常满意,御笔一挥,下令工部立刻拨款建桥。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康熙圣驾即将南下,工部的官员提前几日来到剡县视察修桥工程。谁知当他来到溪水边一看,傻眼了,只见跨越溪水的木桥虽然已经拆除,但是代替它的并非当初图纸上那座设计精巧、别具匠心的石拱桥,而是几块青石板搭成的简易石桥。

  官员又惊又怒,立刻召剡县县令过来问话。县令见事情无法隐瞒,只得如实禀报。原来,皇上批阅后,建桥工程还未动工,连绵大雨却不期而至,剡溪两岸成了一片汪洋,田地颗粒无收,百姓饥荒难耐。县令先是开仓赈粮,可惜人多粮少,杯水车薪难解众人之危,想到外地购粮却无银两。县令万般无奈,只好把修筑道路桥梁的工程银两拿来购赈粮之用,暂时解决饥荒百姓的燃眉之急。县令此举虽并非出于私欲,但擅自挪用国库拨款,毕竟罪大恶极。工部官员不敢擅自做主,暂将县令关进了县衙牢房,又将整件事原原本本地上奏皇帝。

  康熙接到奏报后,即令刑部调查核实,经查实发现县令所言句句属实,每笔款项均有据可查,丝毫不差。而剡县遭遇天灾水患,却无一人饿死,实属难得。康熙便让刑部官员将剡县县令押解回京再审。

  启程当日,无数百姓自发来到三聚潭码头举香跪送已成阶下囚的县令,联名上书为自己的父母官求情。到京后,刑部官员按实情上奏朝廷,康熙阅卷后沉思良久,法律与情理一时难以抉择。最后,既是为剡县县令一心为民所感动,也是为了笼络汉人人心,康熙决定法外开恩,下旨释放县令,挪用拨款一事既往不咎。不过,康熙还是决定不去剡县了。因此龙幸桥最后也改名为了龙星桥。

  

  随着朝代的更换,时代的变迁,龙星桥经历战乱、灾祸,早已不复原貌,如今,只剩下几块青石板铺在三聚潭旁的小溪上作为行人的便桥,代代延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