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杨家团城战斗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4586
刘敬君

  杨家团城战斗

  刘敬君

  团城位于玉田县的西北部,与天津蓟县的五百户镇接壤,由高家团城、李家团城、杨家团城、齐家团城和石岭口五个自然村组成。以李家团城为中心,高家团城在最北面,往南依次是杨家团城和齐家团城,石岭口在西面。团城属于山区,山峦叠嶂,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所以,很早就成为共产党的根据地。齐家团城有兵工厂,杨家团城是八路军的后方医院,部队经常在这里休整,领导干部也时常在村里落脚。

  一九四一年七月,冈村宁次出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接连对冀东进行了三次“扫荡”后,因兵力不足,改调四万五千伪治安军来控制冀东。治安军经常和鬼子出来扫荡,抢粮食,抢物品,抢牲口,烧房子。就像一群恶魔,绞尽脑汁欺压祸害百姓。到了集市上,便端着刺刀,横冲直撞,见啥抢啥,稍有不如意就抓人打人甚至杀人。

  面对治安军的猖狂行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包森率领十三团一部发动了冀东第一个攻坚战——东双城子攻坚战,全歼敌一营。之后,他又在刘备寨、梁子河等重创来敌,其中最为震惊中外、歼敌最多的是果河沿大捷。这一仗全歼“治安军”第四团,击溃其司令部及第三团,毙日教官四人,俘中校团副一名及营长两名以下八百余人,缴获山炮两门、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二十二挺、长短枪七百余支、子弹十万余发、电台三部、望远镜二十架以及军事文件、辎重、骡马等。日伪军受到重创。

  果河沿大捷后,八路军十三团的一个营约300人,来到杨家团城村,分散在老百姓家休整,营长叫张作兰。

  当时正值早春,刺骨的寒风让人感觉身上的棉衣就像披着一层纱布。黑褐色的山上,枯草在瑟瑟发抖。

  一天中午,老百姓家都在烧火做饭,张营长正和村里的党员韩森等几个人在院子里聊天。因为是山区的缘故,团城的房屋往往依山而建,有的在山脚下,也有的建在相对平坦的山上。杨家团城有两座山,南北走向,西面的高而且陡,东面则相对较矮,山势相对缓和,山头众多。两座山之间的距离,远的地方一千米左右,最近的地方不过五六百米。韩森的家就在东面接近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因为地势相对较高,韩森又是一米八的大个子,所以西面山上和山下的情况都能看到。

  忽然,韩森发现西面山上好像有两个人,这立即引起他的警觉。他赶紧告诉张营长说:“张营长,西山上有人!”

  张营长头也没抬,说:“没事,甭担心,咱们的人。”

  韩森的话之所以没有引起张营长重视,是因为他事先已经派出了五个游动哨在那个方向警戒。

  韩森并未因为张营长的话放松警惕,而是继续严密监视山上的动静。很快,他发现人越来越多,从北面来的,有的已经向村子这边过来了。于是再次提醒张营长:“不对劲儿,你再看看,人越来越多了!”

  后来据知情人讲,日伪军是得到有一支八路军队伍在杨家团城休整,便轻装前进,来这里偷袭,日军一个步兵小队约六十人,伪军有两个排七十多人。至于那五个哨兵,因为当时风大,他们又在山顶,刮在脸上刀割似的疼,几个人缩着脖子,上边搓手,下面跺脚,仍然冻得打冷战。后来,便临时聚到一个山崖下面避风去了。他们无意中抬头,却发现头顶是黑压压一片鬼子,他们一看坏事了,慌忙从另一个方向跑回去报信——当然是来不及了。

  韩森再次提醒,张营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拿起望远镜一看,是百十个日伪军从西面山上往这边来了。张营长身经百战,以作战勇猛著称;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镇定自若,面无惧色。他怕让司号员吹号暴露意图,便派身边的几名战士跑步去村里通知部队,准备战斗!然后叫机枪手把捷克式机枪架在门口的粪堆上进行警戒,以防不测。

  他同时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仗打还是不打。不打,怎么安全撤离;打,怎么打才有胜算。权衡利弊后他认为,我军目前弹药相对充足,手榴弹除了每人带着四颗,每个班还有五箱,每只步枪有子弹三十发,机枪大约二百发,四挺轻机枪除一挺坏了,其余三挺性能稳定,八个射手状态良好,其他战士因为刚刚打过胜仗,也士气正旺;凭借有利地形以及人数上的优势,可以打一仗。敌军虽在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但地形不熟是致命弱点;再说,八路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撤退,会被日伪军追击陷入被动,老百姓也会遭殃。于是,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他头脑中浮现出来:先用强大的炮火把前面的敌军压制住,然后分出一部分火力进行遮断射击,使进攻的敌人和掩护的火力脱节,再各个击破。如果作战不利,便择机向东南方向撤退,那里是这一带地形最复杂的地段,日伪军不熟悉地形,不敢孤军深入。想到这里,他冲着鬼子来的方向说:“来吧,今儿也让你们尝尝我的厉害!”

  韩森提醒他,在这里打地势低,把鬼子吸引过来后,村子就得毁了,张营长觉得有道理,立刻率领部队到村后面的山上。战士们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就地隐蔽,推弹上膛,只等营长一声令下,给日伪军迎头痛击。张营长让机枪手把一挺机枪架在地势较高的一个小山丘上,他站在机枪旁边,居高临下,山下情况尽收眼底。他凝神静气,眼睛死死盯着山下的敌人。

  日伪军离八路军的阵地越来越近,埋伏在下面的战士都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了。走在前面的人没戴钢盔,而是军帽,说着朝鲜话,应该是朝鲜兵。看日伪军进入到了八路军的射程之内,张营长便坚决有力地命令:“打!”于是,机枪、三八大盖、手枪等一起向日伪军开了火。

  听到枪响,日伪军知道目标暴露,但枪声如此密集,炮火如此猛烈,却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当时八路军武器装备落后,弹药严重不足,这么“大方”的时候实属罕见。在八路军强大火力打击下,他们不得不后退到相对安全地带,然后组织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猛烈还击,掩护日伪军对八路军阵地开始了试探性进攻。日伪军从八路军阵地上的枪声中判断,对手武器配置远不如自己,所以企图发挥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压制住对手,然后步兵冲上山头,摧毁这股反抗力量。面对日伪军进攻,张营长临危不惧,一方面指挥捷克式机枪压制日军火力点,一方面命令战士们在掩体后避开日军直射火力,用手榴弹向进攻敌人猛烈投掷。隆隆的爆炸声中,进攻的敌军寸步难行,不得不退了下去。对射中,因为捷克式轻机枪实际战斗射速上的优势,加之地形上的便利,日伪军的重武器也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本来按照日伪军的装备,打到八路军并不困难,但地形不利,使得轻武器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发挥不出来,那些久经沙场的士兵精湛的射击技术也无从谈起。掷弹筒射手也在临时挖的掩体后懊恼不已,因为他们为了轻便,拿了“97手榴弹”,没拿专用炮弹,使得打上山的炮弹只远远在八路军阵地前爆起了几柱黑烟。要是用专用炮弹,山上的八路军会很轻易地被淹没在弹幕中。

  初战不利,最后日伪军在山下留下三个火力点,其余的往西面山上撤。然后,山上的日伪军在山下火力掩护下,马不停蹄向山上进发,很快就要到山顶了。张营长在望远镜里也清楚地看到了敌人的动向,如果敌人到山顶,占据了制高点,发挥重武器优势,八路军将遭到重创。于是,他对山下的火力点压制的同时,又组织火力,对山上的日伪军进行拦截。由于距离过远,我方步枪弹着点过于疏散,这对阻击敌军十分不利。张营长在望远镜里发现,通往山顶的路边有一棵大树,便灵机一动,让通讯员传令下去,所有参加封路的步枪,全部瞄准那棵树射击,这样落下的子弹恰好封锁了敌人前进的道路。

  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山上的日伪军不得不向后退。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指挥员的沉着、果敢、反应迅速,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加上战士的英勇顽强,使得八路军争取了主动。撤上山的日军则发现了致命问题,除了步枪和轻机枪外,无法稳固架设重机枪,掷弹筒射程又严重不足。山顶虽然地形条件优良,但是八路军以一挺轻机枪为主干,配以几支步枪,已经将通往山顶的路封锁了。日指挥官虽然火冒三丈,但还是没勇气让士兵突破这个火网。随着时间推移,日军陷于苦苦支撑的境地。

  鬼子看正面进攻不能奏效,又想从侧面偷袭。他们先是连续放了几炮,轻重机枪一起开火,炸得八路军这边山石乱飞,烟尘滚滚,地动山摇。然后,一群日伪军便在炮火掩护下从南面悄悄摸进村,很快到了山底下。但也很快被八路军发现,“鬼子从那边过来了!”一个战士往南面一指。话音未落,张营长指挥所有机枪调转枪口,瞄准这股敌人,扣动扳机。子弹飞出枪口,呼啸而去,击中了走在前面的两个日本兵,当场毙命。其余的日伪军都吓得趴在了地上,一动不敢动。

  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四五点钟,天色渐晚,八路军的现状对作战也越来越不利。主要还是弹药问题,有的战士枪里只剩两三发子弹,有一挺机枪也没有子弹了。如果敌人再发起冲锋,他们将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于是,张营长审时度势后决定,如果二十分钟后鬼子还不撤,就让司号员吹号,向东南撤退。鬼子因为是来偷袭,为了轻装前进,带的武器弹药和粮食都不多,怕被困在山上。不知虚实,也不敢贸然进村,最后抬着两个日本兵的尸体,边打边向西北方向撤;张营长的部队因为弹药严重不足,不敢恋战,也带着战士从往东南撤离了。撤退过程中有一个战士负伤。

  当天区干部于博川正在党支部书记韩瑞家休息,准备吃午饭,做的饭是卷子,猪肉炖粉条,已经八成熟了。韩瑞听到枪响,知道打起来了,赶忙回屋,领着区干部抄小路撤了。

  由于武器弹药方面的原因,八路军没能对鬼子造成有效杀伤,但依靠人员和地形上的优势,以最小的代价,使敌军偷袭的阴谋未能得逞,区干部和百姓安全撤离。

  如今,战火纷飞的年代已成历史,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步入小康的人们,沐浴在温暖的春光里,陶醉在梨乡的花海中;但人们还是深深怀念那些为今天的幸福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英雄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