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将生命的记忆落在纸上

时间:2023/11/9 作者: 六盘山 热度: 16894
陈莉莉

  朋友四霞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带给我一本她父亲刚刚出版的书。她不经意地说:“你有时间了随便翻翻。”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之前毫不知情,所以面对她的自谦之词,我什么也没有说。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任何表态都不恰当,我怕我随口说出的话与我之后的阅读感受不同,而轻慢或辜负了这本书及其作者。

   晚饭后到入睡前的这段时光,几乎是我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这个夜晚,我打开了四霞父亲的这本《北坡堂存稿》(老人因老家在北山脚下的土坡上,故以北坡为笔名,故园堂屋冠名为北坡堂)。

   按照我的阅读习惯,先看序言和跋语。这两篇文字很快吸引了我。很显然,屈文焜先生写的序,和作者李成福先生自己写的跋,都是大手笔,字里行间透出的为文的练达和为人的醇厚,让我有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震撼。有诗人说:“没有被文字记录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话虽然武断,却深得我心。生命是什么?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生命就是记忆,是留存在我们脑海中心灵里的那些过往的痕迹,对这记忆最好的保存方式是文字,白纸黑字是最传统最保险的记录方式,仅存在于脑海中的那些感觉,迟早会被时间的长河冲刷褪色的。对于一个热爱写作,并从事了多年语文教学和文学编辑工作的老人来说,把自己曾经写下的那些文字归纳整理成书,是再好不过的人生记录了。同时,这更是一位认真生活过的智者人生之集大成,其价值,远超纯粹的文学作品集——这本文集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写作方面的启迪,更多的,是关于人生,关于乡情、亲情、友情、师徒情等诸多方面的启示。从这些感触吟哦、逸闻趣事及信函、杂咏、散文作品中,我看到的是开阔丰富的心灵,和每一天都认真充实度过的人生。正如书序中所说:“如果我们单纯从狭义文学角度来评说,也许并不能真正理解他。他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运用各种文体写作,古今兼用、信手拈来……,无所不能。”看看他为亲友写下的那些律诗,那些祝词,就可以想见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素养,出口成章,古意盎然,读之口舌生津,回味良久。特别要提到的是他为女儿四霞的文集《背面》所作的序言《偶然与必然》,也收在这本集子里。读着这只有父亲才能写出的殷殷关爱,我湿了眼睛,我觉得他写下的那些话好像也是对我说的——“文学创作是令人愉悦的事情,无须过于苦恼……,以本色之心和本色之笔,阅读、写作并享受着,快乐着,没有目的的目的,仅此而已。”多么智慧的寄语!他没有望女成凤,而只要女儿快乐,只要女儿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就够了——其中的深意和深情,叫人心颤。

   序言中说,作者无论“学高”还是“身正”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更是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从文中那些唱和之词及往来信函就可以看出,所言绝非过誉。令我倍感亲切的是作者的那些“民间行为”,他对家乡那个小山村的深情,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去过年,和兄弟们自筹资金置办了一套社火的行头,自扮春官,春节时给全村人表演和送祝福,这一定是乡亲们盼望了一年的重头戏!读到这一节记述,乡村春节时那热闹感人的一幕幕跃然纸上,真是令人羡慕和向往,如果我们现在从城里回到村里过年,还能看到这样的情景,那该是多么珍贵的记忆啊!每一个乡村,都需要一个作者那样的人,这样,乡村的春节才不冷清寂寞,才有滋有味!作者还和家族里的兄弟们成立了家庭文化教育基金会,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他老人家思量的是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必须进行道德文化建设,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呢?

   读一个64岁老人的文字,一直到夜里12点,眼睛实在太疼了才合上书、合上眼。老人那些公开发表过的文学作品,以及他作为一个老编辑关于写作的诸多体悟和经验之谈,我还需要慢慢领会。我想对四霞说的是,你送给我的这本书,绝不是随意翻翻就可以顺手放过的,它厚重、淳朴、真实、古典,值得我们细细阅读;从文字里回顾老人和他经历的那些岁月,诸多弥足珍贵的内容,不仅值得记忆和怀念,更有许多,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像许多笔耕不辍的老人那样,即使退休了,也及时写下自己的生命记忆,就够了。当然,这首先要求我们好好生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