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翻开作家沈洋赠送我的小说新作,我心里直作如是感叹。
与沈洋相识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在昭通报社工作,常常在文友的聚会上遇到他。在一帮带着泥土芬芳的搞创作的朋友中,他是年龄小的一个,也是为人比较有亲和力的一个。后来没多久,看到他的小说《红裙子的流向》,感觉与个别年龄长些的文友比,他的小说略略多一点点青涩。后来,我去北漂,偶尔在QQ上有点联系,便少有机会读到他的作品。
在北京,越来越与市场化的作品接触得多,思维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关注市场化和具有影视潜质的文学作品。又由于更多地接触了出版领域,了解了大趋势上愈加衰落的纸书市场的情形,就开始关注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联动的可行空间。于是,回到家乡后,有意识地接触了解农特产品及一些工业品的市场走向,也以一种新的眼光来打量农村的不变与变化。
恰在此时,得到他赠送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救驾》和新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万物生》。接过这两本沉甸甸的书,这些年来对主流文学兴趣不足的我当着他的面就先随便翻了下《大救驾》,从版式到标题和扫描到的一点点内容,我立刻变得兴奋,连连表示爱看这种书。后来,就先大体看了《大救驾》的许多部分,开始惊奇沈洋在长篇小说的架构和掌控上,居然有了比较成熟的功力,而且文字也变得成熟老练了,让人顿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因为知道《万物生》是重点扶持的创作项目,怀着好奇,原只是打算随便翻翻这本书的。没想到,这本主旋律的作品也同样展示了他创作长篇小说的本事而且内容引发了我更多的兴趣。
刚翻开《万物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谁知小说初起的情节就吸引了我:在机关里有人罩着日子过得悠闲的女主人公文雅琪是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也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的“混工资”女青年。因单位抽不出人手,她被安排下乡去做为期两年的新农村工作队员,而此时,她父亲年老多病,家里母亲在重病住院。
她的下一步命运如何?没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她是受完挫折,灰溜溜地返回原单位还是凭着她与众不同的个性反倒逼出一条“生路”?最近对农村发展有所关注的我立刻就被女主人公的未来所吸引。
与此同时,中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到底是个什么样,它为各色人等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大舞台?在新的农村,有些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这部小说正好部分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于是兴味盎然地跟随着女主人公的步伐展开了文字中的农村之旅。
小说在文雅琪接受下乡任务后,接下来描写了父亲对她下农村一事所作的开导。父亲认为,现在很多农民不愿种地,宁愿到城里打工挣钱,因此大片土地闲置、荒芜,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可能导致危机的问题。父亲觉得她作为技术型人才去农村会有更大用武之地。由此,现代农村的发展、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农村可能的新图景开始徐徐展开。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文雅琪经历种种挫折最终由一个大大咧咧没多少事业心的小女子经过锻炼发展成为带领农村群众最终实现苹果新型产业发展目标的领头人的过程。
读罢小说,我这个既关注产业发展又对农村情况几乎没什么了解的人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由此,我想到了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我的阅读经验中,《万物生》之所以一直让我兴趣不减地看下去,也正在于这一认知性功能。
二
在看《万物生》的前两三天,由于想了解下昭通微电影的情形,就把作家自己主演的微电影《我和三甲有个约定》找了来看。感觉电影里展现的虽略有微澜,但绝大部分是一片祥和景象。虽然这作为受时间限制的纪实电影,也可算较好反映了新农村工作队员成绩的一方面,不过,我却“闲吃萝卜淡操心”地有点担心:如果他的诉诸于文字的大篇幅的长篇小说也全是这样的风格的话,我就会很失望。
事实上,作家已经深知深入地反映农村社会矛盾的重要。
女主人公文雅琪担任新农村工作队队长进入农村后,跟随她的足迹,农村复杂的模样便如画卷般一点点被显现了出来。
村支书刘孝恩发扬风格带头支持县委工作征用自家的地,谁知到后来一分钱征地款也没得到;宗官员在背后拉帮结伙利用金钱收买人搞阴谋夺得村主任一职;为争煤矿和果园,两个村的人打得头破血流以至为平息此事地方出动了三百多特警;不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其他产业,只要一征地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热点问题。农村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慢慢在小说中展现。
做了新农村工作队队长的文雅琪经过一番调研,提出发展苹果产业引进苹果种植和加工大型企业以使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将会面临苹果大量换新品种农民不容易接受的问题,领导之间把做稳事情还是做好事情促进大发展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停办有污染的砖厂和炭厂的阻力问题……这些都使文雅琪在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的过程中一波三折。
好不容易说服领导统一意见着手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却又遭遇宗官员挑动群众就更换品种和征地的事上访的障碍。文雅琪在危急之中机智说服了上访群众离开。随着之后的说服工作,村民们接受产业开发计划的人也有了大部分的同意。引进了加工企业科农公司,却又在搬迁时闹出人命;科农公司随之又卷入苹果产业扶持腐败案,原本已经看到希望的苹果产业改造又成为泡影;正所谓好事多磨,最终,康梦的公司进入苹果村开始新一轮的合作。在产业发展新构想上,苹果产业终于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至此,新时期农村的种种矛盾冲突以及新农村的发展一波三折的状态让这部小说有了深度,避免了曾有过的一些主旋律小说单纯宣传的浮浅,这也同时使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与立体性。
三
在《我和三甲有个约定》里,作为新农村工作队员的主人公是男性,在小说里,担任农村工作队员的主人公被改写成女性。本来,男性作家沈洋自己就曾经多年来在农村挂职锻炼,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历,如果把这个角色的主人公设置为男性,写起来应该更加简便和容易。
作家改变了这个角色的性别,我这里倒也不想去作更深的探究。在我看来,关键的是,被改成女性性别的这个新农村工作队长塑造得让人感觉到真实和合乎逻辑。
这让我想到了托尔斯泰。在他的诸多小说里,他所成功塑造的安娜形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家本人的精神风貌。比如,安娜性格里真实地展示自我的追求,优秀的创作才华,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个性等等,都比他其他小说里的不少人物更接近于作家本人的个性。然而,安娜这个女性形象却异常成功地拨动了一代又一代男女性读者的心。究其原因,便在于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作为社会的人,在精神追求、行为方式等等方面都有着共通的一面,尤其在心理的律动特点方面,更是有着大量共性,也正因为这个规律,文学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而,一部文学作品,哪怕写的是只狗是朵花,写好了,也能映照出人的情感体验来。
《万物生》里的文雅琪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能映照出人的共通特性的中国新时期的新人形象。
这里,我觉得借用俄国文学研究中使用的“多余人”和“新人”的术语来进行阐释很方便解读。
“多余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们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他们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也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而改变现状。
所谓“新人”形象,则是与此相对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艺术形象。他们出身平凡,有理想和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
我这里用“新人”来指涉《万物生》女主人公文雅琪,主要取“新”的意义。
前些年的电影《红衣少女》就被评论家用“新人”来加以描述。这部电影里的安然有自然可爱的纯真美,又善于思考,具有开拓精神。她敢于穿没有纽扣的张扬自我个性的红衬衫。她虽然优秀,也完全够格被评上“三好”,但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与世俗的社会的反差,老师也不站在她这一边。
在张扬个性、善于思考、行为上具有开拓精神,特别是自然纯真个性的展示这些方面,文雅琪与安然有不少共性。
当然,文雅琪从机关到农村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并由此而带来的在广阔社会天地里更多的能力的展示和成长成熟则是与少女安然的学生生活的表现是并不相同的。
之所以称文雅琪为“新人”,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大咧咧却又天性里充满正义感和不乏责任感的特点;也看到了她一心只想干苹果事业不以做官为唯一正途的新时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点的突出表现。
这是一个带有比较纯净气息和新气象的特征鲜明的正能量形象。在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行为风格也正是现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年轻人的品格,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所需要倡扬的“新人”人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