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不改初心的乡村情怀

时间:2023/11/9 作者: 昭通文学 热度: 18434
夏天敏

  非常高兴来北京参加沈洋的《万物生》研讨会。沈洋是昭通作家群当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作者。他非常勤奋,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他每一步成长的轨迹都非常熟悉。沈洋出生在昭通最边远的高寒山区大山包镇,那个地方非常艰苦,现在变成了旅游胜地。当时那个地方非常的贫穷,他最开始在那里教书,然后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文学梦。在那里教书的时候,他就创办了文学小报《山风》,那份小报办得比较正规,我认识他就是他到昭通来找我,然后把小报给我看,后来我又到大山包去看望他。

  在他的带领下,那里活跃着一群文艺青年,可见昭通文学,它已经传播到很偏僻的地方,再艰苦的情况下,文学之梦仍然存在。后来我在县级昭通市报社工作的时候,把他调到报社,后来他又到了好几个部门工作,先后到市、区政府办公室当秘书,然后又到了地级市委组织部,最后又到文联,现在是我们昭通市文联的副主席。我觉得他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工作单位怎样变动,不管工作怎样繁琐,他的文学梦从来没有消失,不会因为工作变动或者是职务的升迁,或者是其他的因素而改变,他一直坚守着文学的阵地,从来没有把文学丢掉。据我所知,他所在单位都是很繁忙的,尤其是在办公室当秘书或当办公室副主任那一段时间,是非常繁忙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经常熬通宵写公文讲话。但是那时候他仍然经常来找我,经常在一起交流,谈他看过的书,谈他对文学上有什么新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对于文学,坚守特别重要。之后为了搞好文学,他要求下乡,这一去就去了五年,这是在我们昭通下乡挂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一般就是一年,一年完了以后他要求继续留下来。后来新农村建设完了,又发生了鲁甸地震,开始搞恢复重建,他又要求到昭通最艰苦的一个县,巧家县,也是到了最边远的一个乡镇——新店镇,至今还没有班车通往昭通,开车来回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土路、山路,而且路经常塌方,随时有山洪泥石流,有一次他告诉我,他那个车很多地方都被飞石砸烂了,随时有生命危险。我很感慨,我觉得作为一位作者,他为了自己的文学梦,他一直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对农村生活体验是比较充分的。他本身就出生在昭通最艰苦的大山包镇,而且出身在农家,是农家子弟,以后他跟农村也有一个广泛的联系。他的家人以及所有的亲人,仍然生活在农村。所以他的生活体验,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

  为什么他还想去体验呢,我觉得他是想不断地补充新的东西。而且我跟他们讲,真正的一个体验生活的人,他到农村去,他不是走马观花,他不是观察,是要身体力行,要去做事。要在做的过程当中,来体验生活,如果我们把体验生活理解成去走一走看一看,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不会太深入。非常艰苦的事他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才会有深刻的体验。下乡以后,他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他在《万物生》作品里面,前半部写的那些事,实际上我一看就是他做的事,写的非常实在。后半部他写的苹果改造升级,是他的一个梦想,这在山区的地方是没有的。但是我觉得他把在村里做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去表现两个梦想,一个是物质文明建设,一个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把那个地方变成一个非常富庶的,让老百姓都能幸福生活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的后半部分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写得更好一些。总之,他这部作品,我觉得是花了大力气的,因为他下去后非常扎实地工作,在体验生活方面做出了表率,是真正意义上的体验生活,也是扎根人民的写作。

  另外,在创作上有比较大的提升,他在之前写过很多的作品,写过电影《包裹》剧本、电视剧《热血之共赴国难》文学脚本,写过长篇小说《大救驾》,还有很多的中短篇小说和纪实作品,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一次我认真地全部看完了《万物生》。看完以后我很感慨,他在态度上是很严谨的,在体验生活上是深入的,这本书看完后我觉得他的创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较他原来的创作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另外他还是一个比较有情怀的人,我们昭通的评论家宋家宏先生讲过,一个人就是要有情怀。昭通的作家是有情怀的,在任何一次自然灾难当中,从来没有缺席。沈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昭通市彝良县地震发生以后,他一直坚守在灾区采访,坚持了二十多天,那时候正是刚刚发生地震的时候,非常危险,交通阻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他坚持下来了。写了《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两部长达四十万字的纪实作品,同时还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一个作家,一是要有生活,二是要有情怀。三是要能坚守,另外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这几点,我觉得这些年沈洋做得不错。而且他还年轻,我相信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尤其是经常能够跟北京的专家、学者、编辑,有广泛的联系,参加多种交流,参加高层次的活动,对于沈洋,对于我们昭通作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沈洋和我们昭通的很多青年作家一样,他有的是生活,缺少的是理论修养,或更广阔的视野,现在他正在向这个方面靠近,所以我相信他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

  作者系昭通市作协主席。

  【责任编辑 吴明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