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绸缪于未雨,闪行于地动

时间:2023/11/9 作者: 昭通文学 热度: 18002
周翔

  在云集鲁甸抗震救灾的各路劲旅中,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兵贵神速,众志成城:自救者奋勇,驰援者有力,志愿者深情,媒体报道者有声有色,而首当其冲的昭通电网却似乎不动声色。

  就在地震发生约七个小时后,当云南省长李纪恒率队从昆明飞驰昭通,继而马不停蹄摸黑赶到震中区,召开现场紧急会议时,一步踏进刚立起的帐篷,一抹电灯光即刻在劫后的龙头山深谷点亮。想一想。那是多么激励人心的情景呵,正如一位记者所说:漆黑中,只要灯一亮,心就定了!

  次日,李克强总理从万里外赶来,当他徒步进入灾区,看望并指挥救援,当他看到、听到电力部门雷厉风行抢险复电的情况时,当即表扬“电力职工反应迅速,提供保障,做得很好”。之后的过程,总理竟动情地与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薛武连握了三次手。揣一揣,这是怎样的握手呵,握出了肯定和信任,握出了关怀和期望,更是传递了光荣的职责和崇高的使命!

  经历了千辛万苦、披肝沥胆的九天九夜奋战后,昭通供电局新闻中心主任于守全形成了这样一段段或可宽心的文字报道:

  8月13日20时30分,经过南方电网公司全力抢修,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最后2条10千伏分支线(西屏分支线、龙井分支线)送电成功,地震灾区供电恢复率达100%,电网供电能力全面恢复至震前水平。此次地震影响客户38412户,已恢复35626户,其余2786户因水淹及房屋受损倒塌不具备复电条件,已转移至灾民安置点进行供电。

  地震发生后,南方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全力组织抢修复电工作,同时做好抢险救灾、抢救伤员、群众安置等供电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南方电网公司累计调派应急人员13247人次、车辆1847台次、发电车10台、应急发电机125台、高杆灯68台、低压供电套装15254套投入应急抢修;为129个灾民安置点的6069顶帐篷接通了应急照明电源,并继续在灾民安置点开展手机免费充电、用电咨询等便民服务,已发放安全用电须知1.5万份。

  下一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灾民过渡性安置,全力做好供电保障和优质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灾害损失评估,提前筹划灾后电网规划和重建工作。

  ……

  灾难沉重,奋战犹酣,今夜难眠。

  不独今夜,多少的日子里,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电力职工有谁睡过一个安稳觉?当全线的救灾即将转入重建家园常态时,回想梦魇般突降的灾难,回顾闪电般迅即的行动,回眸惊心动魄的抢险瞬间,不单是痛苦的回忆,也必定有许多难得的启示、自信和温暖。

  昭通地区历来自然灾害频发,甚至有所谓无灾不成年的说法。近年来,年轻的昭通电网历经2008年特殊的冰凌灾害,以及盐津、鲁甸、彝良等县地震的严峻考验,穷且愈坚。而今鲁甸地震在多年后又卷土重来,且来势汹汹,比以往任何一次灾害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严重得多。多灾多难的昭通电网,这一次又将如何?或许,以下的这四个“有”,可以诠释电网的行动,这四个“有”,可以有,曾经有,的确有!

  应急有的放矢

  近期,有另一张网,IT网上的网友们盛传着一个消息,说昭通电网四月间曾经组织过一次抗震应急演练。巧的是,假想地震目标就锁定在鲁甸龙头山,震级六点三,震情是龙头山35千伏变电站全线瓦解……此情此景与八月三日的鲁甸六点五级地震几乎一模一样。

  演练确有其事,演练也是成功的。通过演练,大家厉兵秣马,既锻炼了队伍,又增强了应急意识,还亡羊补牢,针对薄弱环节配置了发电机等设置,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当然,四个月后的真地震可不是它引来的。

  为什么恰恰选中龙头山做实验地呢?并非供电局有超越地震局的先见之明,而是鉴于鲁甸、巧家交界的红石岩、小河一带属地震活跃带。遥想本世纪初叶的鲁甸地震,城垣毁弃,山河失色,教训太深刻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君不闻南网公司的生命线就是“电网安全稳定”。没有预见,没有应急预案,何来安全稳定?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倒像是高尔基笔下暴风雨前海燕积极应对的姿态。

  实践证明,这场演练的确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把猫猫当作老虎打,把假老虎当作真老虎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南网人养精蓄锐,严阵以待,灾害面前,终将显出责任南网的坚强、有备和可靠。

  临阵迅疾有力

  地震发生后,昭通电网的反应是十分敏捷及时的,灾情如无声的命令,第一时间,各路抢修队伍奔驰震中区,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套人马部署到位;第一时间,确定应急中心位置,争分夺秒,全力保障重点复电;第一时间,兵马动,粮草行,剑出鞘,车上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杆倒扶杆,线断接线……第一时间是应急的定力所在,也是一支队伍的锋芒所向。

  且看这一段发自当天的报道:

  ……鲁甸供电公司11条10kV线路停运,巧家供电公司3条10kV线路停运。震后昭通供电局立即启动了破坏性地震Ⅲ级应急响应,20时30分调整为Ⅰ级应急响应,并成立了故障抢修、保供电等五个应急小组,云南电网公司立即调派了2台发电车辆、7台发电机及300名抢修人员和应急车辆赶赴鲁甸灾区抢修。目前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薛武已乘省政府专机赶赴昭通,靠前指挥灾区抢修复电。截止8月3日18时30分鲁甸县城已全面恢复供电。

  这一篇报道了党员先锋队闻风而动:

  当晚19时15分,他们接到应急指挥部命令,紧急赶赴龙头山。

  由于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多处公路塌方,交通一度中断,郭坤带领突击队冒雨艰难前行。晚上23时45分,他们终于进入到龙头山镇的地界。但是,前方多处塌方致使车辆再也无法前行,于是他们当机立断,决定徒步向灾区进发。

  郭坤带领突击队一行6人,每人背负起70多斤重的保电设备,再次开始更加艰难地徒步行进。而此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加之山上滚石不断,这使得他们危机四伏、身处险境。但并没有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经过十几公里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在8月4日凌晨3时40分抵达现场……天刚蒙蒙亮,临时安置点迎来了第一批被救出的伤员,郭坤他们不顾疲倦自发加入到运送伤员的行列中。凌晨7时30分,他们与随后赶到的应急队伍对接后,便投入紧张激烈的抗灾复电战斗中:修复受损的400伏线路、发电机组装接线、设立便民服务点、保通医疗救治点应急电源……

  从常态到临阵状态的转便,电力职工完成得十分自觉和自然,如同闻鸡起舞,口令列阵,随号冲锋,没有任何借口。

  帐篷处处有灯

  灾区处处有帐篷,各路救援队伍集结后,以保护生存者和抢救生命为首要任务。在这里,帐篷就是安全庇护的所在,就是拒绝惊恐不安的隔离带。而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暮云低垂,阴雨绵绵,山风呼号,没有灯光的帐篷难免会笼罩着灾民的忧郁和哀思。为了让灾民在灯光的陪伴下度过漫漫长夜,云南电网公司提出了一个自加压力的口号:搭建一顶帐篷,亮起一盏电灯!灾区山高坡陡,帐篷错落分散,要切实做到,谈何容易。而他们是这样喊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日子里,变压器、电杆电线等各种设备跟进,各类发电机、发电车齐鸣,帐篷灯亮,灾民心宽。我们的电力职工明白,灾区的灯,不是普通照明的工具,而是一串串有温度、有情感的钨丝组合。在苦难的边缘,在荒凉的山坳,电灯光不仅仅是视觉对黑暗的驱逐。咱们有党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队、社会各界关怀和援助的温暖,也可以拥有视觉光明的惠顾。

  纪伯伦有这样一段诗句:

  如果这真是我举起提灯之时,

  那灯里燃烧的将不是我的火焰。

  我将举起那提灯,又空又黑。

  守夜人将为他添油,

  还要给它点火……

  我想,如果纪伯伦生活在今天,生长在中国,真应该聘请他为南方电网的荣誉职工。

  队伍训练有素

  一个行业的职工素质,平时只可看出一半,另一半则要在急难险重任务的关头方能显出。

  地震突发,电力职工各就各位是很自然的反应,外出者闻讯归队,重要岗位的休假者自觉归来,震情跳过了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立即让每一个指挥员和战斗员的耳际振聋发聩,松弛的神经顿时绷紧,常态的业务瞬间加力……

  除了供电局快速的应急行动外,彝良供电公司,这个2012年也经历过地震劫难的团队,毫不犹豫派出了一支60人的增援队伍,由总经理杨洪率领,配齐装备,特别是带上了灾区最用得着的大背篓,人手一个,当天即驱九辆车直奔灾区。他们像当年支援他们的兄弟单位一样,飘扬的旗帜上,写满他们的风格、干劲和责任感。

  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受重伤的电力职工,是鲁甸公司龙头山供电所的赵旗。他在派出所办事,被猝不及防的强力掩埋在废墟里,他幸运被救,本可以抓紧就诊包扎伤口,但他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硬挺了十多个小时,导致伤口感染甚至引发肾衰竭,最后不得不挥泪截肢,才保住了性命。这样的代价,显然已经打上了品格的烙印。

  鲁甸县公司有一对坚强而可爱的职工——何刚与袁梅,地震中他们失去了五位亲人,巨大的悲痛和崇高的责任感,化为他俩坚守岗位、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他俩并非忽视亲情,也决非矫情或麻木,“家里都已经这样了,人死不能复生,我只希望为活着的乡亲们多尽一份力。走掉的亲人会理解我的。”何刚的说法,体现了八零后青年理智而冷静的工作态度。同志们称赞他俩是“痛并战斗着”的伴侣组合,这样的组合,令人联想起超越舞台的“中华好声音”,何刚是公司曾经获奖的优秀业余歌手,他在阵地的表现,壮怀激烈,胜过舞台。

  龙头山震区供电所还有一个“准”职工——农电工宗朝禄,他同时也是一名社长,年逾五旬,却像小伙子一样耐实,闻风而动,全身心投入抢修复电,三十多小时都没合眼,在两天中救出了四个伤员。为了让救灾的帐篷有一个较平坦的落点,他主动铲平自己承包的近百亩葡萄园,让乡亲们和救灾人员枕着葡萄藤,度过一次次余震的惊险。这样的觉悟和干劲,与正式职工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而另一个农电工毛仔奎,自己的家园化为废墟,他却毅然杀猪分送救灾的子弟兵们。巧家县包谷垴供电所七名电工中,有五名家里的房屋都面临倒塌的危险,而他们没有一人临阵请假回家处置,而是选择了坚守岗位,全力投入大面抢险,与公司的救援队伍一道,用人工背篓装驮抢修材料,没有一个孬种。

  九天九夜的鏖战终于告一段落,一直“雄起”,几天几夜很少合眼的局办公室主任熊琳,在散会后歇偶一伏案,竟然睡熟了,几个人大声呼喊也没能唤醒他。还有新任务,同志们不得不将他摇醒。

  亲临前线的省网公司王文副总经理,曾辗转参与指挥过诸如战台风、抗冰凌等恶战,而这场恶战他最为疲劳,两次输液,说着话就睡着了。

  鲁甸一线职工李锐活活累倒,医生的诊断是:积劳致肾结石尿管绞痛……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还是巧家公司副总经理蒋先乾在一线最有诱惑力的表态:大家好好干,等到全面复电后,我蒋某负责招待大家每人甩一海碗鸡蛋炒饭!

  还是供电局修试所新员工杨奎的一番话最具有特殊时期的幸福指数:“等到收兵回家那一天,我要关掉手机,关掉闹铃,四脚四手,拉抻掉,睡个够!”有人问杨奎睡够是什么概念,这个生物钟已经有点紊乱、质朴得有点羞涩的员工回答:到天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