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分级诊疗的“花都样本”
文/周 强
一个行政村一个卫生站,农民在卫生站只需花1元挂号费,免费看病拿药;一个乡镇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包片指导,管理若干村卫生站,免费治疗+优质服务,吸引村民“小病不出村”。广州市花都区通过实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全区45万农民在村卫生站免费看病、治疗,村卫生站回归公益性。基层卫生干部认为,“花都样本”织密了乡村医疗服务网底,在村卫生站规范化管理、稳定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农村慢性病管理等方面,为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盘活镇、村医疗网底资源
2015年8月31日,患有高血压的村民刘杞南前来广塘村卫生站就诊,此次诊疗他共花费32.34元,不过他在药房取药时只支付了1元钱的挂号费。他告诉我们:“如果遇上注射,也只需要交1元注射费,其他费用也全免了。一天之内多次复诊,也不需要再交钱。”“一元钱医疗”源于广州市花都区从2010年全面开展的“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每年区财政按户籍人口,以50元/人标准拨付给村卫生站,并由乡村医生包干负责,这一政策共惠及45万农民。
广塘村卫生站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楼,一楼坐诊看病,二楼供乡村医生夜班休息。一楼设有候诊室、两间诊疗室、注射室、无菌室、敷料室、药房。目前,该卫生站配有两名乡村医生、1名护士和1名药房人员。
“村卫生站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两家公开招标的医药公司统一配送。”广塘村卫生站站长刘沛贤说。由于每个乡村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同,大多数村卫生站的常用药物在100种左右,主要针对感冒、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肠胃病、风湿等疾病,每天前来找刘沛贤看病的村民有二三十人。提及“免费医疗”,村民们点头称赞,认为这是政府惠民的好政策。“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70岁的村民刘锡容说,“医生就在身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再也不用跑大医院了。”
青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有包括广塘村在内的7个村卫生站。据该中心副主任黄汝佳介绍,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站除了负责常见病中的小病,在面对登革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时,需及时向上级医院报告,并协助病人双向转诊,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
为何要设置1元钱门槛而不直接免费?黄汝佳说:“一是这1元可以作为乡村医生的奖金,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二是避免有些农民因拿药免费,家里的家禽生病也来拿药;三是控制乡村医生开药,乡村医生开出的药费超出定额,要从挂号费和注射费中扣除,医生才有动力控制药费。”
“治小病可以降低大病的发生几率,反而降低了医保支付成本。”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局副局长吴谦说。“一元钱看病”盘活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资源,通过分流,减轻了镇、区医院的压力。
“一笔划算的民生账”
目前,花都区共有卫生站196个,乡村医生总数达350人。像普通上班族一样,乡村医生每天8时上班,18时下班,中午休息两小时。两名以上乡村医生的卫生站还需要设夜诊,遇上节假日也照常开诊。村卫生站还面临必不可少的制度约束和绩效考核。与其他村卫生站一样,一本由区卫生局统一印制的A3纸规格大小的“诊疗日志”放在刘沛贤的诊台上。日志上面记有来此看病的村民的记录,包括姓名、年龄、用药量和联系电话,以供上级医院检查。
“每年花都区都会对卫生站进行考核,考核得分与乡村医生的补贴挂钩。考核内容涉及处方质量、补助经费使用情况、村民满意度、合理用药等多个方面。”黄汝佳说,“以补助经费使用情况为例,考核细则明确要求,药材支出率(年药材支出占年补助经费的百分数)达80%以上。”
刘沛贤就此算了一笔账,以广塘村7500人计算,一年的药品耗材费为37.5万元,每月约3万元,这意味着每天支出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
为加强监督,规范诊疗,花都区还特别新聘了23名专职人员。危燕红是青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职人员。据她介绍,专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审核村卫生站购药计划,每月抽查处方、药品购入支出情况,以及核实享受免费治病村民的信息,确保免费治病工作得到有效监督。
“多年的实践证明,医疗成本是可控的,每年药品耗材的经费使用率在85%左右,实际支出1800多万元,再加上管理经费,整个工作投入需3000多万元。”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局局长曹扬说,“2014年花都区财政收入69亿元,支出占比4.35‰,投入不大却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花都区多位干部表示:“与广州市的越秀、海珠、天河等区相比,花都区的财政收入并不高,试点时区财政收入才30多亿,花都区能在农村推行‘免费医疗’,不在于制度设计多复杂,不在于财政投入有多大,而在于政府是否有决心让人民分享改革红利。”
“分级诊疗的关键是要激发老百姓去基层医疗机构的意愿,花都区‘一元钱看病’的政策对基层首诊就有较大的吸引力。”长期关注医疗体制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永忠调研后认为,“中国去年财政收入已达14万亿,如果以50元/人标准拨付,13亿人口共计投入650亿,占比4.64‰,比起过度医疗带来的巨额负担,‘花都样本’是一笔划算的民生账。”
当好乡村医疗“守门人”
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要求到2020年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尤其关键。花都区“一元钱看病”的政策盘活了村卫生站医疗和卫生服务资源,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村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也对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一是对村卫生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此前花都区卫生站的管理现状大多以乡村医生承包为主,村民就诊服务收费混乱、疗效差、服务态度差。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无证行医的现象普遍存在,村民投诉呈日益上升趋势。为此,花都区打破村卫生站的旧有管理体制,通过实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让卫生站回归公益性。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稳定农村医疗队伍。为了解决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花都区拨付“乡村医生专项培训经费”,要求区、镇两级医院必须对乡村医生展开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其中区级医院培训不得少于50个课时,镇卫生院例行培训不得少于150个课时。团结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刘锦贤说:“通过培训让我更新了知识,掌握了登革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临床技能。”
此外,花都区通过“乡医入编”的方式,解决乡村医生的“单位人”身份。目前,花都区通过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纳入所在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在镇卫生院门诊培训一年后,充实到各村卫生站。
三是充分发挥村卫生站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当前,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患者覆盖面广,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启动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花都区的农民中,糖尿病患者已达9000人。为此,花都区对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专项技术培训,村民可以到村卫生站定期免费检测血糖波动,并及时给予控糖药物进行观察与治疗。比起社区医院和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布点更广泛,乡村医生与村民的接触更密切,村民也更愿意就近去村卫生站。
四是推进农村卫生站信息化建设。从2009年开始,花都区投入390多万元为各村卫生站建立了乡村医生工作系统。实现了卫生局、镇(街)医院、村卫生站的互联互通。同时,各镇医院(卫生院)还对乡村医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曹扬认为:“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诊,就能够建立统一模式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双向转诊提供了信息基础。”
(张慢生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