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大饼传奇
文/李明波
一提起中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纷繁复杂的民族、宗教、政治派别和语言,当然还有长年不断的战争。但实际上,政治仅仅是我们观察中东的一个维度。曾经拥有过灿烂历史的中东,自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物—阿拉伯大饼。在阿拉伯语中,大饼的发音是胡卜兹(Khubz)。这是一种圆形口袋状面食,由小麦面粉和水发酵后烤制而成。大饼的“口袋”是由蒸气膨胀形成,面饼冷却后变得平坦,中间留下一个口袋。在叙利亚,人们往往喜欢把刚出炉的一大沓大饼直接装入塑料袋中,出售的时候以包为计价单位。
在阿拉伯,大饼是餐桌上必备的食物。去阿拉伯餐馆就餐,大饼通常是免费的,可随意取用。常见的吃法是把大饼撕一小片,包入烤肉、豆酱及蔬菜沙拉,口感丰富,开胃清新。一口烤肉一口沙拉,就不容易吃腻。当然,并不是每个阿拉伯家庭都可以顿顿吃肉。如果没有肉,阿拉伯人通常用大饼蘸着Hummus(鹰嘴豆酱)吃。如果你在吃饭时间去开罗街头漫步,常可见到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嚼着大饼,这已成为埃及街头的“饮食文化”。刚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阿拉伯大饼,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异域美味。不在中东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梦中闻到阿拉伯大饼的味道。
提到阿拉伯大饼,就不能不提到在中亚、南亚等地常见的一种主食—馕,馕的叫法实际上来自波斯语。阿拉伯大饼与馕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加工工艺看,确实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其实,阿拉伯大饼已经不仅仅是阿拉伯人的主食。在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甚至是希腊等地中海北岸的国家,你都会发现形状类似阿拉伯大饼的面食,最大的区别就是叫法不同。
吃货们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大饼。在阿拉伯世界,大饼可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物资。2005年,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协助老师接待过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中青年干部班。20多个学员中有3个叙利亚人,为首的那位中年人的头衔让我在10年后依然印象深刻,因为他是叙利亚的大饼部部长,专门管理叙利亚全国范围内大饼的生产和销售。据说在大马士革,这个职位可是一个肥差。
在埃及、叙利亚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阿拉伯国家,依然存在着类似当年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正因此,这些国家的大饼价格非常低廉,可以确保低收入者每天都能吃饱饭。像在埃及,1埃及镑(约合0.8元人民币)可以购买到8~10张大饼。要知道,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每年进口小麦达1000万吨。可埃及大饼数十年来价格几乎不变,其原因就是,埃及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在叙利亚,大饼的价格同样便宜。2011年叙利亚内战刚刚爆发时,我在大马士革了解到,每包大饼的价格是15叙利亚镑(按当时的汇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元钱),大约有2公斤重,足够吃好几天了。
这些阿拉伯国家为何如此重视大饼?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闹事。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叙利亚内战持续3年多,巴沙尔政权咬紧牙关不提高大饼价格,就是害怕给自己增加新的敌人。2014年7月,财政吃紧的叙利亚政府终于趁着战场上局势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一口气将大饼价格提高了70%。
(乌云格摘自《看世界》2015年第6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