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增强文化自信、重视青年培养。在“7·26”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我们(广大青年)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民族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根基,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在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扬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起点。
一、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以华夏文明激发民族自豪感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一定社会的文化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生活水平、思想条件等各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受人们思想水平、社会实践的影响,包含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另一方面,即使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能推动当时社会进步的文化,经历时代变迁,也不一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发展的要求。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取其精华,选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母慈子孝的孝道文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大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精神等等,都能对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树立产生积极的陶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不仅要向青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理念、特色,成为涵养青年人格的养料,还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渊源、脉络,讲清楚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相比于西方国家只有几百年的文明史,我们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多年岁月的锤炼,经历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走到今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二、弘扬革命历史文化,从历史风云体会国家发展
中国革命史是中华民族反抗屈辱,求得独立的抗争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从泱泱大国一落千丈成为列强争相分割的一块肥肉。中国的有识之士竞相开始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告终。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至此,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921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建设、改革,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中国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这一路的艰辛交上了一份优质答卷。中国是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应该为我们的国家自豪,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当代青年出生在和平富足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没有经受过饥饿的折磨,部分青年不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中国,看不到中国的成长,片面纠结于中国社会某一方面的不完美,这是一种“近视眼”,我们要做到远视,不仅是对于未来的远视,更是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回首的远视。三、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时代使命唤醒担当意识
学习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毛主席说过,十月革命一身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走向主动。新时代青年,无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此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全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5]并提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引导青年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精神,在对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中,认识到时代的机遇和自身的使命。新时代的青年是相遇民族复兴之梦的一代,青年的人生发展黄金期与国家发展黄金期重合,给了其最好的施展才能的机会。青年一代作为最年富力强的一代,理应义不容辞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6]在新时代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代青年爱国的主要表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着力培养具有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文化自信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思想和青年爱国价值观培育思想,本质都是作用人,从文化自信入手,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价值观找出新路径,对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和青年爱国价值观培育,是一举双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