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考洲洋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1613


  

  与南方日报原副总编、广东省政府参事、著名作家评论家李钟声先生交流时,考洲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李老师向我推荐,去考洲洋看看,会有好文章。于是,我去了考洲洋,果然有了《考洲洋》。我把习作发给李老师,未曾想得到他的肯定:“以平实和舒缓的叙述,描绘出南海岸边惠东沿海的一个内洋的风光、特产等特色。作家用文学推介惠州的沿海,作出了小小的贡献。”

  考州洋,让我刮目相看这个南海边“美丽的内洋”。

  《考洲洋》,则是我在内洋沙滩上拾到的一枚色彩斑斓的“贝壳”。

  —— 题记

  清晨,骄阳似火。考洲洋那海、那洋,那满是贝壳的沙滩,灸热烤人。这是惠东海滩七月天,热辣辣的太阳罩着烘着我们。铁涌赤岸村浅海细浪,在太阳底下闪着灸人的光芒。

  我们惠州市作家协会在铁涌采风。这次,我们是参观红海湾考洲洋铁涌赤岸村的“种蚝”。考洲洋也称内洋,在惠东县南部。站在港口大星山顶往下望,两个美丽的半月形双月湾“镶”在海中央。左湾东岸属大亚湾,右湾西岸属红海湾。东岸的半月湾,风生浪涌,热情奔放;西岸的半月湾,波澜不惊,静谧如湖。两湾相邻的中间是港口镇陆地,呈现“一地分两湾”的壮丽自然景态。红海湾、大亚湾靠的那么近,却是各流各的海流,互不干扰。红海湾那边就是考洲洋,有狭长的盐港连通外海,29平方公里面积,围绕吉隆、铁涌、盐洲、黄埠等4个镇。

  此时,赤岸村海岸沙滩上赶早的蚝民们紧张而繁忙地劳作着。农用车的马达声、汽车喇叭声,以及岸边捡海的人们、装卸工们的讲话声混成一片。每辆大货车都装载着黑黝黝的幼蚝,男女蚝民们排着接“龙”队伍正在小心又紧张地卸货;远处几辆面包车也在繁忙地送早餐。我们踩在满是蚝壳的沙滩上艰难地走着行着,然后上了一条小船。坐在摇晃的船上,大家开心地大笑起来。哇!大多数人还没在海里坐过船,他们边喊边笑,热闹过刘三姐和酸秀才在船上对山歌,那高兴劲儿真的比3岁孩童还烂漫。小船一路荡悠沿着吊蚝鰛滑游,沿着蚝区转。幼蚝壳被串成一串串,吊在蚝架上泡在海水里,幼小的蚝体在蚝壳保护下,安静地“猫”在水里悄悄地生长,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吊养蚝场的宏观场面,一眼望去,看不到蚝鰛的最边沿。吊蚝们静候着等待我们“检阅”。我们坐在船上任船行走,我们拍着、照着,威风凛凛似检阅千军万马!这时我才知道,闻名遐迩的铁涌赤岸蚝原来是这样放养的。

  据传说,铁涌养蚝发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海丰人捕捞路过此地,发现这里是养蚝的理想之地,便到这里经营养蚝营生,久而久之,当地人便学到了养蚝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赤岸蚝不但我说好吃,大家都说是特别好吃。每年收获蚝的季节,外地游客、本地吃客纷纷登“岸”来到惠东“豪(蚝)吃”。蚝别名牡蛎,所有食物中它含锌最丰富。据专家介绍,赤岸蚝含有多种维他命、蛋白质、铁质、糖质、牛磺酸、维生素等成份,可提高免疫、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它肉质肥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法多样和耐贮藏等特点,被称之为“海底牛奶”。鲜蚝经加工可制成蚝豉、蚝油、蚝精及蚝罐头,产品享誉粤港澳,远销东南亚市场。它还有七大功效,强肝解毒、提高性功能、凝血净化、恢复疲劳、滋容养颜等功效。

  惠东人吃蚝,新鲜蚝可以清煮、加佐料蒸、可以烤着吃、蚝煲炖着吃。现场,有大胆的人竟然从蚝民手里接过刚撬开的鲜蚝就往嘴里送,连说“新鲜”,味道极佳。晒干的蚝配上花胶,可煲粥炖汤,滋阴壮阳,那香味会钻进五脏六腑。用蚝干焖猪脚焖猪肉,蚝香肉香的混合味更是令神仙也站不稳。年初一吃素,可用蚝干焖冬菇、腐竹,味道更佳。

  为什么单单赤岸蚝才好吃?请看最佳答案:考洲洋岸有吉隆河等9条小河分流入洋,赤岸养蚝的地方地处考洲洋出口处,水中微生物多,水质肥沃,洋面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区内水质稳定污染小、咸淡混交,是蚝类的“蓝色牧场”和“天然乐园”,是养蚝的极佳场所;所以这里养殖的蚝寿命长,个体肥嫩,味道鲜甜,爽口无渣。据介绍,赤岸蚝2017年获评国家级无公害绿色食品,荣获“广东省名牌农产品”、“惠州市名优农产品”等称号。每年收蚝的季节,赤岸蚝就吸引了惠州市区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纷纷前来品尝。外地商贩们还慕名到铁涌镇收购鲜蚝,运到深圳、东莞、广州等地销售,赤岸蚝堂而皇之地进入各酒店、宾馆,成为这些酒店、宾馆的招牌菜。近年来,蚝业生意大都由年轻人经营,现场销售更是门庭若市,添加订单、百度外卖、美团外送经营、快递转送等,经营越来越方便快捷;有客来买蚝,食客想吃蚝,打开手机链接,十来分钟就搞定。

  火红的养蚝业激发了村里以蚝为主打菜的农庄发展。目前,当地已建有蚝庄不下20家;许多村民通过养蚝,逐渐过上了好日子,纷纷建起了“豪(蚝)宅”,开上了“豪(蚝)车”。

  我们不但参观赤岸蚝场,还参观了油麻地的鱼塭、好招楼的红树林,包括参观溪美村古村落。

  溪美古村,现在不但是广东省古村落,而且还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无疑,古村落里面有古庙、古对联、古牌匾,古井、古树、古桥;还有供人祭拜的祠堂,祠堂里面有供人祭拜的神龛。我想,神龛面前的香鉢就是神吧?小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关于神的问号,也曾问大人,神是什么?无一人回答我。记得1964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曾看见过一本画册,画册封面有一位美丽的外国女郎,她的双眼流着两滴大大的眼泪,眼泪变成一行字《自由神的眼泪》。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才认识到“自由神”的含义,连“自由神”都流眼泪了,姑娘还会有自由吗?当然,这是个人浅见。平日里也有把敬者或羡慕者称“神”,如男女朋友之间的称谓“男神、女神”,称厉害人“舞神、歌神、战神”等。

  我看到鱼米之乡的溪美村人,他们有一种特别的风俗:敬神。他们在考洲洋一带海域,除了勤勤恳恳地耕种、捕捞,他们还祈盼生活安定祥和,那才是他们心中的愿望!他们的愿望,就是他们心中的神。考洲洋一带有句俗语:“不怕溪美人,就怕溪美神”。意思是说溪美村的“神”很多。进入溪美村,神无处不在,有“水涝神”(水仙爷、水仙王)的伯公神。其中有伯公、伯婆座像,贴有一幅专门对联为“伯公”而作:“公公公十分公道;婆婆婆一片婆心”。溪美村的“伯公”神到處可见,树头伯公、石头伯公、井头伯公。伯公,也称“土地爷”、“地主爷”、“福德爷”等,是管理土地的神祇。所以,伯公是民间最为接近老百姓的基本神灵,也是民间极有权威的神灵之一。

  

  人们心存愿望必存善意,头上三尺有神明,神时时在“注视着保佑着”。他们认为,人可以得罪,神不能得罪,否则会受到惩罚。想要过好日子,除了勤奋,还得行善积德;做好事,便是积德。于是他们在年节、初一十五、喜事白事等必定要上香敬神,向“神”表明自己的愿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他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每年选择一定的时间进行民间祈福祭祀活动,祈望神灵保佑。祠堂的神龛、庙宇,老村老宅的街头巷尾、井边土地等等,处处有“神”;从主神一直排下来,连床底下也有床头阿婆神,这是保佑小孩长大的神。“树头伯公”更为简单,只是在树的根部置一块石头或砖头,再在前面放一个香炉就是树头伯公神。在溪美村,我们就看见一尊“伯公”神“横”在路中间,其实是一堆土上面插有香。村民们初一、十五都要来这里插3支香,点上“香”就可以通“神”了。当然,溪美村民心中的“神”是由先祖传承,而且有很多关于“神”的故事。所以,溪美古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五,都要举行祭拜传说中庇佑百姓的“二王爷”。全村及外村人都来参与这个活动,活动现场人潮涌涌。村民拜神时,他们虔心合掌默默祷告:六合成和,四方吉利;三方贵人,大吉大利;四季兴隆,五子连灯;六马扶持,七星伴月;添加人口,财灯两旺;富贵荣华,大吉大昌,拜过天和地,大吉又大利。满嘴尽是吉言好话。

  在考洲洋一带有个传说,有位村郎中,医道正直,处处为百姓着想。他一贯行善积德,但儿子却不长进,不愿学医且整天游手好闲。郎中看到不可救药的儿子大失所望,想到将来如果自己作古了,赚到的钱也会给儿子败光,于是郎中就把自己积下来的银两都用作了造桥铺路,村民感激不尽。有一天郎中终于病倒了,昏迷睡了几天,生命垂危之时的晚上,他老婆看见有一支香飘到家里,她觉得很奇怪,心想家里没点香怎么会有香飘进来呢?正在纳闷,病榻中的郎中突然开口说话,他说是我回来了。他老婆听丈夫这么一说,吓了一跳,好像自己做了一个梦。丈夫已经昏迷好几天了,怎么会开口说话呢?她发现丈夫已经逝世,人们说郎中这是得道了。后来有个好吃懒做的痞子,以前看郎中在做好事,就断定他很有钱,便向郎中借钱,当借不到钱时对郎中心存恶意。现他听说郎中得道住进小庙,心中嫉妒万分,竟一把火把小庙烧掉,心想叫你死了也不得安宁。后来这个痞子不久也因暴病死了。村民都说这就是报应啊!千万不要得罪神啊!村们又把小庙建起来,而且香火越来越旺。

  在溪美村北边有一建于清代的方氏宗祠,方氏宗祠大门上有一幅西湖古壁画,画的是200多年前的惠州西湖彩图,体现了前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据专家论定,这是最早的惠州西湖壁画图,也是已知最早的惠州西湖彩图。当地村民说,这幅画是当地有钱人方立常请人画上去的。不难看出,方立常建房之时在大门上画西湖,表现出他的文化领域在当时就十分时尚。

  对于方氏宗祠,村民还有一种说法,惠东县黄埠镇的杨屋古村落据说也是方姓人家建的,方姓人家建好了宏伟美丽的杨屋古村后,请杨姓人帮他打理管家。一天,方姓主人吩咐杨姓仆人,说他要去外地一段时间,叫他好好看守房子。于是杨姓仆人忠厚老实地为方家主人看管房子。结果方姓主人却是一去不复返,杨姓仆人在方家古屋繁衍生子一代又一代,几百年以后,这古村就成了杨屋村。我们曾经参观过黄埠杨屋古村,那里果真有一座方家祠堂,村民告诉我们虽然至今方家主人没有归来,但每年村民都会来方家祠堂烧香纪念主人,显示了杨屋村人不忘初心、永不忘本的做人准则。

  我们走过好招楼村的红树林,走过油麻地的鱼塭,看过溪美村的古村落,鱼米之乡的赤岸村。每到一个地方,无不感叹考洲洋岸边的美丽、感叹此地村民的淳朴善良。我们从内心发出“好美呀”的感叹!

  在溪美村,看到谷场有许多老者在晒谷、在闲聊。笔者很是羡慕当地村民,生活在这个多福多运的风水宝地。这里,既是祖先为他们的生存选择,又是他们创造的美丽乡村,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来的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

  林丽华,笔名梨花,惠东县平山镇人。惠州市民間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惠城区“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

  责任编辑/啸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