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
一、辽代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分布区域
辽朝境内有储量丰富的铁矿,冶炼业也有一定规模。此外,金、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加工,也都见于文献记载,并主要集中于东京道。据《辽史·太祖纪赞》载:“玄祖生撒剌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①由此可见辽代的矿冶业,出现在辽太祖建国之前,并对契丹族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铁矿开发

表1 辽代铁冶分布一览表
铁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中国古代的契丹族在社会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一元素。对于铁的使用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增多,同时也加大了对铁矿的开采。辽代社会在很多方面都会用到铁,如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器皿等方面的制作。由于制作的武器刀矛等都是消耗品,在战争中需求量大,同时制作的铁锅、铁衣具等在社会上普遍用使用,所以对铁的需求量也大。等等这些原因都要求铁的生产量需要提高。
(二)铜矿开发
辽代境内产铜不多,货币短缺,曾三令五申禁止毁钱铸镜,私家旧藏镜亦需经官府检验签刻,方准使用。然而,尽管如此,公私铸镜的仍然不少。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铜镜就有两件。一件是盘龙纹铜镜,一件是海兽纹铜镜。1954年,辽驸马赠卫国王墓中出土了蝶连珠纹铜镜。1956年在辽宁张家营子的辽代墓中出土了伽陵频伽纹铜镜等等。在出土的辽代铜器中还包括少量的日常生活用具。(三)金银等有色金属的开发
辽墓出土的金银器,工艺水平很高,其中有些器皿的装饰技法与纹饰明显受到唐中晚期内地工艺的影响。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金银器,无论就其工艺水平,还是就其数量而论,都堪称历来辽代金银器发现之最。金银器主要是供社会上层享用的,反映出契丹上层物质生活的日趋奢华。总的来说,辽代无论是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制造,还是有色金属及其制品的生产,一直在持续发展。
二、辽代金属制造业的经营管理
辽代对金属制造业的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制定;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官员的不断变化。耶律阿保机时期,辽朝设置的“冶官”中有“五冶”,并置“太师”主其事,进行矿冶管理。在坊官中有“铁坊”,在“八坊”中“内有军器坊”等机构的设置。
耶律隆绪、耶律宗真时期,对于金属制品,契丹族贵族国家禁止出境。例如,重熙二年(1033-4年)十二月,“禁夏国使沿路私市金、铁。”⑦“六月乙亥,宋遣富弼、张茂实奉书来聘,以书答之。壬午,御含凉殿,放进士王实等六十四人。禁毡、银鬻入宋。”⑧又曾经禁止私藏大量金、银和用金银器为随葬品。一直到重熙十二年(1043年)六月才,才准许“世选宰相、节度使族属及身为节度使之家”“葬用银器”。当时管理金属及其制品生产的机构,有东京户部司、长春钱帛司等。
耶律洪基、耶律延禧时期,各矿的开采和冶炼在继续进行,同时,铜、铁等矿产品,禁止私自出售,禁止流入辽朝统治地区以内的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统治地区以外的其他各族政权统治的地区。例如,清宁九年(1063年)正月“禁民鬻铜”,十年(1064年)“诏南京不得……私货铁”,咸雍六年(1070年)十一月“禁鬻生、熟铁于回鹘、阻卜等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辽代的金属制造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带有明显的民族交融特点,其器物主要与中原唐宋时期文化发展类型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燕云十六州的兼并、澶渊之盟的签订、榷场贸易的开通,与中原汉王朝的交往日益频仍,大量汉族人口的增加,促使辽代的金属制造业亦成为重要的经济门类,对其政治、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注释:
①《辽史》卷二《太祖纪赞》。
②《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饶州。
③冯永谦,姜念思.辽代饶州调查记[M].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④《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圣宗三十四部。
⑤冯永谦.辽代矿冶采炼和金工器物的考古学考察[J].辽金历史与考古,2014.
⑥同上。
⑦《辽史》卷18《兴宗纪一》。
⑧《辽史》卷18《兴宗纪二》。
参考文献:
[1](宋)叶隆礼.契丹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