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515
李宏春 于桂花

  关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李宏春 于桂花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环境,是任课教师或辅导老师为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而采用的特殊教学方法。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局限性,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专注力低、平板的普及和负面影响等都是其限制因素。以微课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翻转课堂与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理念是一样的,只是“电子版”与“纸质版”的差异,难以承载学习方式转变的任务。微课与翻转课堂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课堂改革。

  微课 翻转课堂 冷思考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逐渐兴起,这种现象与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其涉及到微视频的在线学习,很多人将它与慕课联系起来。目前,翻转课堂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盲从和过热的不良迹象。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发生的缘由和适宜它发展的土壤,教育现象也是如此,如果完全抛开某一事件的特殊性,否定甚至推翻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会带来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目前,微课与翻转课堂在中小学课堂改革中正在风生水起,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对其进行一下冷思考,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起源谈起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当时这所山区学校的一些学生花在往返学校的班车上的时间较多,导致很多学生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2007年的春季,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尝试使用视频软件录制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这些学生补课。后来他们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教学过程以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为基础和前提,回到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问题讨论和帮助解答,实质上对传统课堂进行了翻转。但需要指出的是,翻转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视频的代名词,除此之外,还有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时间。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和讨论环境,教师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导演,而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学生即使缺课也不会拉下功课,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个性化学习中。

  著名的非营利性学习网站可汗学院也采用类似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而常为人提及。可汗从小就聪明好学,后来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为帮助七年级的表妹学习数学,可汗通过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等,帮她解答数学难题。后来可汗干脆把自己的数学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网站上,通过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通过对以上两个事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环境,是任课教师或辅导老师为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而采用的特殊教学方法。林地公园高中地处山区,因上学路远经常有学生缺课,两个化学老师采用微课解决了给学生补课的问题。可汗通过网络以微课的方式实现了远程辅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借助了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产物,但笔者认为它仍然属于在“困难的教学环境”下的“无奈之举”。所以,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否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值得商榷。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微课通过网络传播,能够满足人们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需求,能够实现人们终身学习的愿望。这种学习模式的可持续依赖于人们的强烈学习愿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应该不太适合于普通中小学的普遍应用,这种模式更适合成人学习和职业教育。微课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不宜于在中小学普遍推广。

(一)微课难以替代正常的课堂教学

一是教学目标单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微课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他的两个目标却很难通过微课来达成。

  二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是一个融合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合作探究的生成性过程,不能把它简化为单一的讲授、分析和答疑。教学过程如果缺乏人与人(不是人与机器)面对面的互动、合作、探究的场景氛围,无论其视频画面多么精彩,教学效果都不会理想。

  三是学生的专注能力低。年级越低的学生学习的专注能力越低,即使普通的高中学生也很难维持对微课学习的热情。可以想见,学生很难维持课后在家里持续性的观看微课视频。

  此外,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翻转课堂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改变了过去先教后学的模式,实现了先学后教,使学生拥有了直接面对新情境、新内容和新问题的机会。学生在主动自学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将会更加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如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不能完整的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兴趣难以长久维持,预习效果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起点实际上是提高了,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挑战,可能会拉大学生间的差距。

  翻转课堂仅仅是对教学程序进行了颠倒(翻转),改变的是教学方式,但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其本质上与“先学后教”类似,是“先学后教”的现代版。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等等,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顺序不同,不是什么教育原理或教学规律,因此不具普适性,先学后教与高效课堂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尊重差异,谨慎推进课堂改革

笔者认为,微课与翻转课堂不可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必将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应该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模式,也不应该是同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都适合翻转,什么时候翻转、如何翻转、翻转的频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真正的评判标准。微课的使用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一定只用在课前自学上,也可以用于课后复习,还可以用于习题的讲解、试卷的讲评,甚至是作业的指导。

  先学后教,是目前教学改革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应该说,微视频和导学案,都是先学后教的载体,其原理是一样的。导学案产生于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学校,而微课与翻转课堂则发源于美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这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以微课与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先学后教,和以往导学案条件下的先学后教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讲解生动。通过微视频,优秀教师能够实现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仅仅是一张纸的导学案来讲,微课更讨学生喜欢。

  (2)反馈及时。无论是课前预习效果的反馈,还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当堂反馈,在网络条件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更加及时和迅速,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

  (3)易保存检索。电子版的资料比纸质的导学案,更易于学生的重复使用,而且易于保存和检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导学案的编制质量更多地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水平,而微视频则可以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网络,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的空间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

  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做到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而在欠发达地区,微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还很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推广必须以尊重这种现实差异为前提。在发达地区,名校名师积极探索开发微视频,可以较好地推广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并获取一些成功的经验。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可主动接受名校名师的辐射,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没有网络的地方,可以借助U盘学习微视频。

  微课与翻转课堂,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能够尽快找到适合学校、适合教师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

  [3]邹开煌.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局限性与开发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