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生必读的百副传世楹联(十六)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4874
文 | 徐熙彦

  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传世楹联的审美取向,无疑当推工、切、雅、趣。本期的四副对联,我们依次来领略传世楹联工、切、雅、趣的艺术特征。

  持身每戒珠弹雀;

  养气要如刀解牛。

  作者:邓传密(1795-1870)字守之,号少伯,清代书法家、文字学家,为邓石如之子,邓稼先六世祖。何绍基诗赞其书法“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严。”

  这是邓传密的一副自题联,是从陆游《遣兴二首》诗句“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化来。上联写立身之道,改陆游“爱身”为“持身”“玉抵鹊”为“珠弹雀”,陆游用《盐铁论》以玉抵鹊的典故“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老来遣兴,说要爱重身体,邓传密貌似用《庄子》隋珠弹雀之典:

  “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则与陆游之意并无拓展,实则用司马光《涑水记闻》中的“宋太祖弹雀”之典: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看似变化不大,而立意从养生爱身的自遣,升华到立身处世的自勉。而从对仗上,同样是“珠弹雀”与“刀解牛”相对,变隋侯珠玉之珠为宋太祖兵器之珠,使名词小类对更加工整。下联写养气之道,于陆游之句一字未改,立意也一脉相承。用《庄子》庖丁解牛典故,不是取熟能生巧意,而是用技近乎道意,说明养生要把握规律,顺应天道。“珠弹雀”与“刀解牛”,不仅字字工对,而且用典修辞手法也是对称的,显示了前人在楹联中对“工”的追求。

  青少年学习这副对联,要充分领会两个典故,特别是注意体会邓传密对陆游用典改动的深意。

  民国正需廉耻将;

  吾家曾出广平侯。

  作者:吴獬(1841 一1918),字凤笙,湖南临湘人,光绪进士,学者,教育家、楹联家,才名满湖湘,张之洞曾赞:“洞庭一湖水,唯凤笙饮一匙,我与诸公仅尝其滴耳。”有《不易心堂集》《一法通》传世。

  这是吴獬应请赠吴佩孚联,上联切受赠者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身份,兼切时代,说国家正需要谋天下之利,崇廉知耻,救民于水火的将军,而非寡廉鲜耻,鱼肉百姓的军阀武夫;下联切吴姓兼切赠联者身份,说我们吴氏家族在东汉时曾涌现过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二的广平侯吴汉,以激将之法,勉励受赠者不要辱没祖宗,为国家建立功勋。整副联既有赞誉,又涵劝勉,“吾家”拉近距离,增强劝诫激励效果。据载,吴佩孚驻兵岳州,慕名拜访,索求联作墨宝,吴獬稍加思索,信手成联,吴佩孚大喜过望。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特务机关想扶持吴为傀儡,建立全国性伪政权,被严词拒绝,乃遭日本医生谋害。其维护民族大义的晚节,算得上不负本家,成全了近代楹联史的一段佳话。

  当然,楹联怪杰吴獬的联话故事远不止此,当时河北一文士居磨盘洲,以“磨盘洲,磨大、眼小、齿棱棱,吞粗吞细”为上联征下联,因出句奇巧,大有成绝对孤联之势,吴獬闻得,专程造访河北,对以“秤砣岭,秤直、钩弯、星朗朗,知重知轻”,一时世人尽相叹服其对工绝。

  成文自古称三上;

  作赋于今过十年。

  作者:魏善伯(1620 一1677),原名详,字际端,号伯子,江西宁都人,以文名与弟魏禧、魏礼及彭士望、林时益等并称易堂九子,有《魏伯子文集》传世。

  这是魏善伯客范觐中丞幕府期间为范府厕所题写的一副联。楹联是精短文学,素以典雅取胜,多见于大雅之堂,既便为俗物题联,也是以雅为则,往往更考验题联者才识。

  此联出幅用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作文于“三上”之典,见《归田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即以欧阳公“厕上”属思成文妙切。对幅用西晋文学家左思洛阳纸贵之典,《晋书·左思传》:“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厕所)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及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即以左思为写《三都赋》厕所置纸笔随时记录灵感雅切。一个俗不可耐的题材,一个臭不可闻的场所,因为作者的匠心独运,其典雅浑切,含蓄新颖,不明就里者用作书房联亦未可知。令人赞叹中华文字之博大精深,中华楹联之精炼巧妙。

  同样化腐朽为神奇的旧时肥料公司粪场联:“曾说佛头原可着;只愁名士不能担。”上联以望文生义之法将“佛头着粪”的典故夺胎换骨,巧妙传达出既然有佛头着粪的说法,粪行的职业怎能说是卑贱呢?这就是我们前讲行业联为卑微职业哲理伸张与文学伸张的意义。下联借宋朝名士林逋语:“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著棋尔。”既典且雅,似庄实谐,读来令人莞尔。

  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过十年。青少年学习这副联,不仅要加强楹联以雅为则的认识,更要学习古人节约时间,随时随处追求学问的精神。

  谋生梦好鸡常破;

  索债人多犬不闲。

  作者:钟云舫(1847—1911),名祖棻,号铮铮居士,重庆江津人,清末著名楹联家,以长楹联著称。有《振振堂文稿》《振振堂联稿》等传世。

  这是钟云舫的一副自题春联,上联切鸡年将逝,谋生的梦正做得好着呢,鸡叫了,原来是一场梦,日子该咋过还咋过;下联切狗年将临,快过年了,欠东邻的银子、西邻的米面,都来上门讨债了,门外的狗很忙。联语通俗如话,可以看出主人生活非常落魄,但春联表达得饶有趣味,甚至格律也十分完美,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显然作者对自己这种困窘的生活状态不是特别失望,而是巧妙地通过春联来自嘲。从作者这种创作态度中,我们看到了孔夫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看到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孔颜乐处之境界。

  通过这一组传世楹联的学习,有心的同学会发现,其实工、切、雅、趣的审美取向不是单一的,几乎贯穿于每一副传世楹联之中。D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