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联中寓画 妙趣横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22742
文 |国元令

  著名诗人流沙河在诗论中说:“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只见说,不见画,诗艺低劣。”因此,先生特别倡导诗家努力做到“诗中有画”。

  楹联与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在创作过程中,应借鉴前人诗词情境交融、“说”“画”相谐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将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完美融合,使联作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

  天津名泉园有一联,可谓以画入联之经典。联语云:

  山不高,水不深,藏矮屋两三间,茅黄苇白;

  寺之旁,村之外,有小园四五亩,柳绿桃红。

  上联化用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意,勾勒出青山隐隐、绿水潺潺之画境。曲径通幽处,两三间矮屋若隐若现于黄茅白苇中间,尤显超凡脱俗。

  下联引领读者环顾四周,视界更加开阔。那位于寺旁、村外的四五亩小园,一片生机。只见绿柳丝丝,桃花灼灼,仿佛让人置身于乡野风情画中,令人陶陶然欲醉焉。作者巧用形容词“高”“深”“黄”“白”“绿”“红”,方位词“旁”“外”,数量词“两三间”“四五亩”,使画面色彩丰富,构图简洁,清新高古,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红藕香中,一角雕栏临水出;

  绿杨荫里,几双蜡屐过桥来。

  此为上海嘉定秋霞圃舟而不游轩联,由管廷祚所作。“舟而不游轩”是一石船,为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私宅中一景。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在上联勾画出碧波荡漾处,已经长满撩云带雨的莲叶,开出映日迷霞的荷花。尤为动人的是,碧绿浅红簇拥下,石船的一角雕栏突兀而出,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素朴与坚韧。似有镜头摇动,伴随着蜡屐敲击桥面的声响,几位行人从绿杨荫里款款走来,带着几分悠闲、几分惬意。为下联所构成的画面顿添几多灵动,那“卷舒开合任天真”“绿杨烟里晓寒轻”的诗意跃然纸上。

  上下联中的“雕栏临水”“蜡屐过桥”形成的动与静对比、声与色的谐调,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能力,产生了美的愉悦。

  在首届“阅美融常熟·书香溢古城”征联大赛中,吉铁林先生一联获一等奖。其获奖原因,大概擅以寥寥数语勾画民间风情画有关。

  其联作为:

  入更惯读书,知我眼昏,小孙常把台灯亮;

  持盏频添水,喜她心细,老伴每呈花镜来。

  此联颇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一古联的意趣。作者没有着墨绘景,而是着力刻画人物。从稚孙“知眼昏”“亮台灯”的笨拙动作里,从老妻“送花镜”“频添水”的惯常行为中,反映了家中熙熙然、怡怡然,一团祥和气象,体现出浓浓亲情与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展示了主人公“惯读书”的孜孜以求的勤学精神。

  作者没有简单的宣言式标语口号,没有教师爷式的谆谆说教,而是用画面将“阅美融常熟,书香溢古城”的主题深刻揭示出来,可谓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惯”对“频”,“常”对“每”,甚妙,在联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上述三联,各有千秋。首联只写景,未见人;次联既绘景,又写人;三联只写人,未绘景。但三联异曲同工地呈现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生动画面,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启发了读者的联想,产生了“情景相洽,托意深婉,情思隽永,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