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千里江山图》艺术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6287
□郑雪霞

  山水画不仅可以表现恬淡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能够对画家人格理想以及思想感情进行传递。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就是宋代,宋高宗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宋徽宗时期的画院制度也已经非常健全,培养了大量优秀绘画人才,绘画艺术技巧得以创新发展。山水画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不同,最初的表现形态就是青绿山水。宋代的青绿山水具有的艺术特点是雄伟壮观、工整精细,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是王希孟。

一、构图特点

《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画卷,体现出宋代最高的绘画艺术成就,画家借助于精细笔墨、绚丽色彩以及独特表现手法对秀美河山进行描绘,画卷中呈现出『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盛况,不仅体现出写生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可卧、可游、可居的特征。在构图上充分运用了传统长卷形式所具备的多点透视特征。在长达十余米画卷中景物的每个部分,表现对象均为山峦。各个部分之间通过长桥或流水衔接,使得每一段山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巧妙自然,达到了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充分运用了高远、平远、深远等多种构图形式使得画面富有韵律感,体现出了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特征。

  画作卷首为一些巍峨高耸的大山直插云霄,后面则是连绵起伏的山丘;高山和丘陵相对而立,和山峦呈现出遥遥相望的局面,发挥着起承转合、过渡景物的重要作用。仔细观察画卷可以了解到,山谷中还修建了一些村庄,但是村民比较少,场景安逸宁静,这和江南水乡韵味较为相似。小河上有一座小桥,小桥边上有一些树木,郁郁葱葱。一个老农赶着牛车向桥边走来。翻过两座大山,依稀可以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隐士。再向前就是一座高大的木桥,虽然木桥长度不长,但是桥上修建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凉亭,路过的行人可以在此歇脚。远处峰峦起伏,悬崖边上的山路弯弯绕绕,和远处庭院相通。山间有不断流淌的瀑布,山峦平缓处是跨江大桥。

  画卷第二部分则是雄伟壮观的跨江大桥,桥下修建了三十二根蹬,中间部位则是结构为木质的楼阁,分为上下两层,山峦和渔村相连接,群峰中有一座高峰直插云霄,江河和峰峦之间相呼应,漫步于此会产生愉悦舒适的感受。跨过大桥进入一个山谷,有流淌的河水,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原上分布着村落,画面中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河岸边有绿草、树木等,非常有活力。画卷第三部分是一个小岛和一些渔村,节奏舒缓,耐人回味。左尾部有突起的山峰,并向江边延伸,体现出开起之势。

  画卷中的景物包括桥梁、山水等,都体现出溪桥渔浦、峰峦起伏的江南秀美风光。画卷中描绘的群山、村落、亭台楼阁等非常生动形象。『三远法』作为一种绘画技巧,由郭熙提出,能够显著提升山水画中的空间表现能力,具有天人合一的意蕴。在平远之外,画家还使用了高远手法和深远手法,使得画卷场面更为广阔,空间感更强,这种空间处理方式类似于空间透视法,虚实相间。江上舟船的比例恰当,近处舟船相比较远处而言更为清晰,这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相符。画家借助于『山形步步移』的手法巧妙布置千里江山,时空局限被打破,清淡空灵能够和浓郁厚重相结合,不同部分虚实相间,体现出了自然景物的无穷律动。

二、艺术表现手法

《千里江山图》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究其原因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并且针对水墨以及色彩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处理。第一,对『三远法』进行综合运用。主要使用平远手法,以此体现出高耸山峰、山水浩渺等景观,进而产生一种雄伟壮观、磅礴大气的感觉。此画共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不同部分都对山脉进行描绘,凸显两三个主峰。主峰旁边甚至有十几个副峰,还有错落相间的山岗、浅滩等,使得画面呈现出连绵不绝的气势,山峰和浅滩之间还有一些舟船、村落、瀑布等景物,借助于白粉对人物进行直接点化。人物相比较江河、山峰等非常小,但是人物表情、神态等依稀可见,非常精妙。除此之外,通过综合运用高远手段和深远手段,使得山峰整体感体现的同时,也保证不同山峰相互独立,营造出了山峰空间感。王希孟的创作不仅是写生,同时结合自己的想象融合创作,这是他对于江南风光的铭记。

  第二,保证色彩和水墨相结合。王希孟在绘画时并未借助于矿物色对山石进行直接平涂,而是借助于墨对山石结构进行皴擦,并且皴擦方式也并不相同,这使得山石立体感、体积感得以增强,色彩差异性更为显著,促使画面整体的色彩更为丰富,堪为青绿山水的最高成就。特别是王希孟对于植物色以及矿物色的运用,可谓巧妙。北宋中期之后,绘画艺术开始对植物色以及矿物色进行综合运用。《千里江山图》中所使用的色彩就非常厚重,虽然已经过长达千年时间的冲刷,但是画面色彩关系并未改变。即使画面一些颜色已经脱落,但是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仍然非常自然、震撼。画家借助于矿物色对山体顶端颜色进行描绘,使得山体明度形成强烈对比,非常具有层次感。利用晕染方法从山石上端向山脚石色晕染,并和山脚石头形成自然衔接,体现出山体的厚重感。借助于植物色对山脚、暗部等进行渲染,对矿石色进行衬托。在渲染山体时遵循自上而下的渲染原则,使得一些底色在远山处得以透出。借助于苦绿色对天空、江河、水波等颜色进行渲染,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以此来烘托青绿山峰。

  总而言之,《千里江山图》针对山石结构进行写实化处理,并采用了厚重、丰富的色彩形式。与传统的平涂方式以及青绿山水勾勒方式相比较而言,特色更加鲜明。其借助于皴法处理使得青绿山水画风得以创新,进而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线条色彩。同时使得线、色、用笔三者间的关系得以重新组合,线条色彩不再受到束缚,进而增强了色彩自由性。从整体层面上而言,带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气势,却不乏细腻严谨,点画晕染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但形象鲜明,生动逼真。

三、艺术价值



  

四、结束语

我国绘画文化历史深远,王希孟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副『大青绿』的山水绘画作品,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画卷运用暖色调描绘了亭台楼阁、山峰冈陵、江湖河港等,展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非常丰富且鲜明,同时还能营造出发人深思的文化意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距离逐渐拉大,这使得人们对于自然风光更为向往,希望能够回归到自然中。而山水画安逸、宁静的文化韵味,更加受到城市人的青睐。在创作山水画时,需要对《千里江山图》的构图特点、美学思想、艺术价值等重点研究,从中学习优秀内容,并运用在绘画创作过程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