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甘谷古代楹联的证史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4104
□ 张梓林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史载甘谷为人文始祖伏羲和后汉栋梁姜维故里,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石作蜀和雍正帝师巩建丰也诞生于此,曾为『陇右名区』。

  笔者根据《甘谷诗词大观》《伏羌县志》及有关文集、谱牒初步统计推算,甘谷境内现共存有古代楹联作者四十多人,楹联作品三百八十多副,历史跨度从明代到民国,历兵燹变乱而能幸存者,着实弥足珍贵。这些传世楹联,以精炼、巧妙、对仗、深邃的特点折射出无比璀璨的光彩,传承着中华文明之一斑,更有着阐述证明历史的证史价值。下面试分述之:

一、可证历史人物归属

关于石作蜀,对其籍贯历来有争论,清代《山东巨野石氏家谱》所载为『携家返鲁』,《山

  东长山石氏世谱》所载为『至暂祖避宁喜之乱,逃于甘肃武威,生子石作蜀。』不一而足。然清道光进士、吏部主事吴可读先生在道光年间任伏羌训导时,撰有《石作子墓记》:『墓在伏羌,又有秦祖、壤驷赤,孔门七十二徒,陇得三人,墓今荒芜不堪,仅存墓址。』吴可读并撰有石子祠联及墓联,祠联曰:

  共仰孔门高,问颜曾七十之徒,何处更多佳士;

  休言秦俗悍,除邹鲁三千而外,此地大有传人。

  墓联为:

  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

  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吴可读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告诉了世人,石作蜀是甘肃甘谷人,清道光时墓址尚存,更增添了可信度。

二、可证历史遗存所在

安氏白角姑祠有一联:

  仙庙延蒲涧,七十载冰清玉骨,独支圮厦,两抚孤孩,有光李氏文姬传;

  养堂矗渭滨,千百年濡露凄霜,山荐馥兰,水羞洁藻,不着唐家圣女祠。

  安氏白角姑乃甘谷明代增生安乾一之女,傅娣姪。事俱载《伏羌县志》。巩建丰先生赠以『志坚金石』匾额,邑令杨芳灿建以坊,额曰『孝义可风』,通渭牛树梅先生采入《闻善录》。

  此联可以证明甘谷曾有安氏白角姑祠,且可以了解安氏人物德望情况。

  甘谷现存清代举人彭廷瑞题魁星阁两联,其一为:

  斗量夺锦之才,到手鳌头须稳步;

  笔点生花之梦,从教雁塔曾题名。

  其二:

  笔悬不作人间字;

  斗大能量天下才。

  魁星阁,在甘谷城东南柳家坡上一峰顶,现已毁坏,痕迹无存。彭廷瑞魁星阁两联为我们揭示了甘谷县城南山之巅,曾建有魁星阁的事实。《伏羌县志》记载『凌霄魁阁』为甘谷八景之一:『当巽位,文星钟灵起阁,三层,光冲碧汉,有腾蛟起凤之势。』(《伏羌县志卷二·地理》)

  甘谷清代翰林王海涵有题北极宫一联:

  望南山如展画屏,群神宅灵,应循报赛旧事;

  为北门重扃管钥,层楼筹峙,莫问劫火当年。

  这副联为我们展示了建于明代的北极宫当时的盛况。北极宫原在县城北关沙家巷西口、柳树巷东口,面向县城北门,一九五八年毁于大炼钢铁。联中可见,『望南山如展画屏,为北门重扃管钥』,是何等的气势!

  甘谷名士宋梓题有甘谷中学砖砌圆门联一副:

  文渊幸勿忘羲祖;

  学府依然近圣居。

  宋梓先生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创办甘谷中学,任校董。通过此联可以考证出当时甘谷中学的位置。『近圣居』,指出原甘谷中学位于南街,北邻文庙,而并非今日甘谷中学的位置。

三、可证县城建制沿革

甘谷县衙大堂旧有一联:

  有县初从秦邽冀;

  于今重见汉威仪。

  这联是田骏丰先生所撰。联中,说明了甘谷置县(冀县)的历史。据《史记·秦本纪》『(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甘谷置县始于秦武公十年(公元前六八八)。

  王燮,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甘谷举人(与安维峻同榜),曾任泾川学正。他系甘谷东

  川乡苍耳王村人。曾为家祠撰有一联:

  唐代溯千年,此地为黄瓜古县;

  明朝分八户,我庄是苍耳王家。

  说明了甘谷古代又建过黄瓜县,明朝将王姓分为八户,他们苍耳王这一枝属于其中之一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姓氏学也颇有价值。

四、可证历史事件经过

近代甘谷人宋梓有挽安维峻一联:

  一纸谏书惊天下;

  九泉碧血忆故君。

  联语意蕴深邃,令人叫绝。安维峻(一八五四—— 一九二五),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谏官。不阿权贵,以直声振宇内。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者即《请诛李鸿章疏》。联中『一纸谏书』即指此谏也。从这副挽联,可以看出宋梓和安维峻的

  交谊之深,亦可看出他对安维峻人品胆识的敬仰之情。

  近代湖北名流汤化龙有挽甘谷田骏丰一联:

  不分伯仁由我死;

  再交公瑾待他生。

  汤化龙(一八七八—— 一九一八),字济武,湖北省蕲水县人,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为近代主宪派代表,一九一三年任众议院议长,与田骏丰相交甚厚。一九一七年秋,研究系退出段祺瑞内阁后,决定派汤化龙和林长民赴日本、美国考察。行前,汤化龙在石板房胡同私宅宴请三十多位研究系在京要人。席间,田骏丰痛饮梁善济从太原带来的汾酒,竟至过量,醉死在汤家的沙发上。汤当时顿足大哭,极为哀痛,遂有此联。而就在这次考察行将结束,汤于温哥华候船回国期间,在当地华侨举行的宴会上,竟被一个理发师刺杀身亡。『再交公瑾待他生』竟一语成谶,令人慨叹不已。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宝天铁路开始修筑,因前线战事吃紧,铁路工程遂时修时停,直至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工程加快。甘肃段由天水、甘谷等十县征集民工二十余万人修筑,其中,甘谷征集民工八千八百八十五人。土方工程完竣后,民工返县渡河中,在天水元龙镇不幸翻船,甘谷县民工被水淹死二十余人。消息传来,全县士民为之呜咽哀痛,『因奠国防而殒命,大员哀挥热泪,中枢优颁恤典。』县府举行公祭,各界撰文、撰联予以哀悼。安书芝先生曾撰有挽联四副,足证这一历史事件。其一:

  南亩减耕氓,肠断于青畴绿野;

  西陲增义士,光增乎渭水朱山。

  其二:

  为国防而殒命,渭水吞声,断肠直下千尺泪;

  奠路政以捐躯,朱山增色,携手应登九重天。

  其三:

  力士开山,奇迹五丁秦故事;

  英灵慑敌,国殇一赋楚离骚。

  其四:

  国恤家荣,两垂不朽;

  急公赴义,千载如生。

  正值抗战御敌之际,甘谷民夫遵命赴工,别家离宅,拥畚荷锸,急公好义,冒风雨而不惊,何肝胆之壮烈。钢筋铁肘,助一臂于路政之场,开道筑基,策群力于国防之役。誓铲不平,奋五丁之神勇,治途如砥,增联家之光荣。以上挽联,吊义士以吞声,至今读来仍令人泫然泣下。

  甘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朱山渭水之间,曾涌现过诸多宫观名迹、祠庙庭堂,然经过历代兵燹变乱和文革浩劫,诸多悬挂于宫观名迹、祠庙庭堂的楹联已不复存在,所剩者凤毛麟角。所幸的是,民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志士,于颠沛间也不忘楹联国粹的口耳相传。更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楹联作品多出名士之手,亦从另一方面起到了弥补其他历史文献不足的作用,充分凸显了甘谷古代楹联的证史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