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其所著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袭用旧小说夹用其它文体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对联、诗词。在使用这些传统文体时,都尽可能精心处理,务使其臻于完善。这一点,从新旧版本《雪山飞狐》中一副对联的变化即可见一斑。
在旧版《雪山飞狐》(一九五九年《新晚报》连载版)第二回《盒中有箭》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九死时拼三尺剑;
千金来自一声卢。
金庸先生在书中写道『这十四字豪气迫人,宛然是一副侠少面目。』此联并非金庸自撰,而是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写的《赠侠少年》一诗中的颔联。大概金庸想用这样一副对联表现金面佛苗人凤的英风侠气,但联意中更多表现出了一个奋勇杀贼、放浪江湖的侠义少年形象,与苗人凤的形象并不很贴切。尤其是下联,本意是通过引用宋武帝刘裕『百万呼卢』的典故来形容人豪放狂纵的气概。然而,《雪山飞狐》中的苗人凤虽然『武功既高,为人又是嫉恶如仇』,但却背负着世代深仇,为人谨慎。他在江湖上到处宣扬『打遍天下无敌手』七字,并非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耻,而是意在激胡一刀进关,以便报仇。在遇到胡一刀夫妇之后又与之惺惺相惜,相互引为知己。这样一个人,很难想象其忘情放纵于赌桌上的样子。此联之意,未免失于轻浮。
金庸先生很可能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在三联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雪山飞狐》第二回中,为苗人凤重拟了一副对联:
不来辽东,大言天下无敌手;
邂逅冀北,方信世间有英雄。
这样一改,对联内容便与苗人凤的身份极为契合。一是对胡一刀的惺惺相惜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二是颇具自况之意,三是不再用典、直抒胸臆,更加符合江湖英雄的形象。此联为后文介绍苗、胡二人相识的情节做了精炼的伏笔,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常用的草蛇灰线手法,由此使其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对联格律来说,与旧版相比,此联对仗更加工整。从对联内容来说,注意了上下联语意的相关性,通过一副对联反映了苗人凤思想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形对意联』的要求。可以说,与旧版相比,这一改动,使对联有了质的提高。
我们学习对联、创作对联,目的更多是为了应用对联。然而我们常常忽视对联的实用性,以至于创作出的对联虽然工于格律,但却不符合应用需要。春联、喜联如此,文学作品中嵌入的对联更是如此。金庸先生在《雪山飞狐》三联版后记中说:『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他所做的这些精心修改,显然包括这副对联在内,其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后学者借鉴。
□王惠卿
先博而后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