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汝城古祠堂对联的儒学印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843
□谭全刚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历代多名门望族,这势必带来氏族祠堂的兴建。现在汝城县邑各乡镇尚存祠堂七百多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三百多座,这些祠堂凸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宗法文化和艺术教育等人文历史,被誉为『湖南古祠第一』『古祠堂之乡』,并有多座祠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祠堂兴建而刻制、悬示的一副副精美别致的对联,为汝城的古祠堂群增添了一道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景线。由郴州市楹联学会编著出版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南郴州卷》,就收集编辑了汝城二百多副古祠堂联。

  由于宋朝理学盛行,更兼北宋大儒、理学宗祖周敦颐仕郴九年。自宋朝始,这些祠堂对联都深含理学文化,或溯理学渊源,或含理学教义,都秉承理学教化的一个宗旨——仁义礼智信。

  如马桥乡外沙村的『太保祠』联:

  考亭理学源流远;

  恭简勋猷德泽长。

  『考亭先生』为朱熹称号,『恭简』为明代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英谥号。嘉靖初,修恭简祠于桂阳县(汝城)儒学左旁,南京户部尚书邓庠写有《朱恭简祠堂记》。史部尚书刘珝赞扬朱英『出而为万里长城,入而为三朝元老』。

  又如土桥镇周家村周氏宗祠联:

  国勋已见排诸吕;

  家学曾经授二程。

  上联写『国勋』指西汉开国大将军周勃诛杀阴谋叛乱篡权的吕产、吕禄等皇亲国戚,保护巩固了汉初的江山社稷,下联把周敦颐创立的理学文化尊奉为家学。『二程』即为周敦颐培育的『伊洛学说』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两兄弟。

  汝城何氏合族重修的宗庙联:

  右居君子爱莲塘,外直中通,翰墨流香清且远;

  左座大官依桂岭,文昭武穆,彝伦修叙炽而昌。

  上联引用周敦颐辟莲池种莲花和《爱莲说》的人伦心性;下联叙说何氏仕官文臣武将,祖德炽昌。

  汝城城郊益道村范氏宗祠联:

  甲第宏轩,百天马而踞全潭,水秀山明高阀阅;

  诗书继武,振魏科以绵青紫,子贤孙肖大家声。

  联语把范氏祠堂地理环境的美妙与理学科举的人文历史相结合,期望子孙后代承继延绵宗祖的事业。

  汝城城郊乡益道村范氏宗庙联:

  为国作屏藩,后柏古心森人柱;

  承天宣化理,野堂遗爱咏三秦。

  上联说范氏宗族的功臣已成为国家栋梁,下联讲这些朝臣是承继了理学经典,所以受到乡野故旧的赞颂。

  卢阳镇长湖朱氏祠堂联:

  由闽省以开基,理义文章,施马倚前垂旧典;

  卜长湖而聚族,力田孝弟,登龙堂上焕新猷。

  上联说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下联说聚居卢阳长湖的朱氏子孙。

  汝城土桥镇连株岩黄氏格怀祖堂联:

  文章第一,忠孝无双,溯先代理学名臣,令德光昭垂史册;

  纲纪齐家,经纶报国,看后人精神事业,前程力奋振家声。

  上联讲黄姓家族承继先辈宗风,学业向上,文章华国,人品高尚,忠孝传世,特别是受前辈理学大师的影响,道德风尚标炳史册。下联讲全族老少遵纪守法,治国齐家以文治武功的优异成绩报效国家,获得上好的名声。

  还有许多祠堂的对联亦深含理学文化。如汝城大坪镇东区、新南村谭氏宗祠联:

  神童绵世泽,忆当日文章,华国理学,名家祠立,多贡百代,渊源深且远;

  资政溯前徽,想吾侪心地,礼耕书田,文种堂苍,观德千秋,俎豆炽而昌。

  汝城城内曹氏家庙联:

  胜地遥传孔子坊,凤起蛟腾,群仰乌底世胄;华堂近接文昌阁,春风秋浪,共观黄甲家风。

  汝城北门曹家朝门联:

  金门射策名儒地;朱幡开道大夫家。

  汝城县宗圣(曾氏)祠联:

  大学修身,家齐国治;孝经传道,地察天明。

  汝城仕进祖厅联:

  溯先代人文,秋解春元,科甲绵绵光史册;考前朝宦绩,邑侯州伯,簪缨累累耀宗祊。

  汝城陇西堂(李氏宗祠)和卿祖堂联:

  清泉乡里有名儒,溯支流派衍,大理寺卿,渊源脉脉不息;

  君子庭前存圣教,看石错玉攻,尼坛紫阳,道岸层层宜登。

  『尼坛紫阳』,清末陕西大儒有『尼山何远,紫阳何逝』之语。

  还有汝城永丰乡先锋村的一座古祠堂叫『昭旌第』,其门楼两侧楹联云:

  世德千秋重;

  君恩万代荣。

  『昭旌第』是为纪念朝廷旌表周氏九世祖周如尧义举而建,明成化十八年天下大旱,荒灾遍野,当时周如尧捐粮千担,赈灾济贫。皇帝即颁圣旨将周氏朝谕为『尚义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