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佛教思想在甘谷寺观祠宅楹联上的体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5353
●张梓林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境内寺庙之中都刻挂有楹联。 这些悬挂于寺庙的楹联通过对景观内蕴的概括和彰显,以精炼、巧妙、对仗的特点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充分体现出其熏陶、感染以及教化、弘道的作用。

  潘钦岳景观楹联

  伏羌蔡家寺佛殿联(一)

  佛临下界登斯堂,自入非想非非想;

  心在人中睹厥像,莫问无明无无明。

  伏羌蔡家寺建于元至正年间。 非想非非想,佛教语。 为二十八天之一,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 无明,佛教语。

  此联是说当我们的心完全彻底地清净寂灭下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认为的什么无明不无明是不存在的。

  伏羌蔡家寺佛殿联(二)

  法灭法明,法明法灭,灭何法,明何法,

  法明明还灭,悟得法是法是空;心生心息,心息心生,生此心,息此心,

  心息息随生,了却心非心非佛。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 』种子起现行,现行复熏种子,由因果,果复感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周而复成始,循环不已。

  非心非佛是佛学术语,禅宗公案名。乃明示学人当下直取佛心之公案。 出于唐代僧马祖道一之语。 五灯会元卷三马祖道一章:『僧问大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马祖平日以『即心即佛』一语指导学人,而复以『非心非佛』一语斥破学人对『即心即佛』之执着,其实两者并无差别。

  空是指缘起性空,指种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它的因缘,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生灭无常,没有永恒实体。 佛学有四大皆空,万法皆空之说。 故云: 悟得法,是法是空。

  安书芝景观楹联

  伏羌观音殿联:

  看你泼天胆,斫地心,烧城舌,烂石肠,

  细参想,总由我慈悲误事;有我导岸航,杨枝露,法海雨,竹林荫,大声说,还望你解脱回头。

  安书芝(一八八一——一九五二),原名安履祥,以字行,别号啸云,甘肃甘谷人,世居城内孙家巷。 前清秀才,光绪三十年甲辰入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后历任教职,博学多识,甚有声誉,为宋子材先生所重,请为走馆。安贫乐道,关心地方文史,著有《冀城文献拾遗》《朱圉志略》《啸云山房文集》。此联句式活波,语言生动传情,不同于一般佛教楹联的严肃说教而禅理自明矣。

  何鸿吉景观楹联

  伏羌大像山西方三圣殿联(一)

  九界众生,离是门中何可圆成正道;

  十方诸佛,舍兹法下不能普利群民。

  伏羌大像山西方三圣殿联(二)

  久驻望众生,三界无安,更向何方求乐土;

  同来登觉道,一心不乱,但当此处见佛身。

  何鸿吉(一八八二——一九四八),家豫甫,号逵仪,双号六白山人,甘肃甘谷县人,世居金山乡椿树坪,北京优级师范毕业。 创办金山镇小学,当过甘谷中学校长,甘谷县第五区区长,后潜心念佛,任陇南佛教会常务委员。 此两联皆为伏羌大像山西方三圣殿所题。 字里行间都是佛教用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