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之始,盖肇于五代之桃符。但挽联起源于何时,至今却无统一答案。通常认为,挽联大约起源于北宋。挽联种类很多:未死而生挽者,叫预挽联;自己作联挽自己者,叫自挽联;有一挽再挽者,叫再挽联;有同时挽二死者,叫双挽联;有二至多人同挽一人者,叫同挽联。挽联盛行于明清时期,到民初为最盛,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
清道光年间的名臣陶澍去世时,“献挽联者数以百计,佳者不可悉数”。挽联在当时体现的是一种“士子情怀。”陶澍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时,遗疏奏请林则徐继任。林则徐去世时,咸丰皇帝御制挽联云:
答主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皇帝以此旌表大臣,说明当时挽联已成为官样文本。
曾国藩去世,同治皇帝御制挽联两副:
本一代完人,先定东南,次平西北;
为六旬元老,名扬中外,忠冠古今。功在国,德在民,名在天下;出为将,入为相,殁为神明。当时同治皇帝也就是十几岁的孩子,不应有此学养气派,大抵是老臣代笔,形式而已。
挽联是一种艺术,但不仅限于“艺”的范畴。既要寄哀思,融情理,更要显境界。被胡适誉为“古今第一挽联”的是陈寅恪先生挽王国维联:
十七年家国久魂消,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这位一生高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大旗的一代史学大师,挽其知己好友,写得既深情又不失公道,确为典范杰作!
而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祝宗祈死,两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残;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这两位,先师生,后政敌,反反复复,恩恩怨怨,纠缠不清,但千恩万怨,总算让梁启超这生花妙笔给曲曲折折地表达出来了。
曾国藩与左宗棠皆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又同是湖南人。曾对左有提携之恩,但似乎左并不买账,对曾偏见颇深。据说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左宗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常以诸葛、司马自况,他题一门联曰: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司马”指司马迁、司马相如;“经济”在这里是经世济民或经世济邦的意思。曾国藩看到此门联,想杀杀他的傲气,便作一上联放在左宗棠的书桌上:
季子才高志广,仕不在朝,隐
不在山,与我意见相左。左宗棠字季高,联中嵌入了“左季高”三字。左宗棠读后,颇不以为然,于是作一下联赠给曾氏:
藩侯为国尽忠,进不能战,退
不能守,问他经济何曾。联中也嵌入了“曾国藩三字。不过,曾国藩嵌入的是左宗棠的字,而左宗棠对的是曾国藩的名,实为大不敬!此后曾、左二人绝交,直到曾氏去世,左宗棠才送一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此联言语颇为诚恳、真挚。左宗棠毕竟是曾国藩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其本性狂傲,但曾国藩人已死,若在死人面前再狂傲,反显其为人猥琐,所以他“大方”起来,作此联以表“自愧”。
当然,最痛快的,还要算陈独秀的一位老友挽陈独秀联:
僵死到头终不变;盖棺论定老书生。写得多磊落明快,似嗔似怨,然情真意切。
数明快者,还是蔡元培挽鲁迅联: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挽联算是中国最讲究的高雅艺术之一,既要才情相济,又要庄而不谐,因为毕竟生别死离,不同儿戏。故有人认为挽联应该以囊括生平事迹为善、以情辞兼备为工。
赵元任有挽刘半农联:
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后半句为刘半农所写词名。章太炎喜欢开玩笑,有时毫不知轻重。外交家伍廷芳去世后,其子伍朝桓路过上海,去拜访章太炎,谈及父亲的死因时,朝桓说:“家父体质素健,但因孙总理蒙难时,奔波操劳,所以病倒;而且十天之内,胡须尽白。”章氏笑曰:“一夜须白过昭关,君家早有先例。”这是用伍子胥过昭关的典故,可谓恰当。继而又谈到葬礼,朝桓说:“家父遗嘱火葬,这在国内还是首创。”章说:“并非首创,古已有之——武大郎即是火葬。”伍朝桓听了,心里不是滋味,随即起身告辞。第二天,章太炎竟然又送去一副挽联,曰:
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
片时移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
如此游戏笔墨,可谓谑而虐矣,难怪有人说他是“章疯子”。由此可见,大师也不是完人,也有无聊浅薄不“庄”时。
叶剑英元帅的夫人、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病逝,领导人送挽联: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把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胸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不论,情同白玉气贯长虹。
挽联中最有意思的,当然是自挽联了。一者,自知之明;二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能艺术性评价自己一生,当然算是没枉活枉死。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自号曲园)撰联自挽: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此联述其著作,表其心志,闲淡平整,堪称自挽联中的佳作。
大军阀吴佩孚虽杀人无数,但终不失其秀才本色,晚年理直气壮地自挽:
得志时,清白乃心,不积金钱不纳妾,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住租界不出洋,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422300湖南省洞口县广播电视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