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岛的楹联历史与现实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7189
●宫泉激

  (266600 山东省莱西市石岛中路77号青岛北方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经陆上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和新疆赴印度寻求真经,十年后沿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北上登陆青岛,归国后写成《佛国记》,留下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 公元六二三年,唐朝在青岛胶州湾北岸设立板桥镇,『海上丝绸之路』北线即从这里起航,开启了我国北方海上贸易的大门。 宋朝在此设置了北方唯一具有海关职能的『市舶司』,板桥镇便成为全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写成的《中国》一书,首次对此表述为『丝绸之路』,并指出青岛胶州湾『是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一扇门户』。

  同『一带一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是青岛的楹联文化。 青岛楹联文化应首推道教圣地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相传山名与当年秦始皇东巡登临有关。 明顾炎武《劳山图志》曰:『秦皇登之,是必万人除道,百官扈从,千人拥挽而后上也。 五谷不生,环山以外,土皆疏瘠,海滨斥卤,仅有鱼蛤,亦须其时。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待,四民废业,千里驿骚,而后上也。 于是齐人苦之,而名曰劳山也。 』崂山之名便由『劳山』演化而来。 崂山史称有九宫八观七十庵,上千名道士。 著名道长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炼。 这些宫、观、庵是千古楹联最集中的地方,仅太清宫就不计其数。

  如:

  化三清,立三皈,演三纲,历代纲领;

  掌五行,传五戒,治五常,古今常存。

  意隐邪恶,任你烧香无点益;

  心怀正大,见我不拜有何妨。

  雪里梅花,寒则寒,精神爽利;

  身居茅屋,贫则贫,志气清高。

  人心全没灭,还讲甚是是非非,任凭尔去;

  天理自昭彰,须看那古古今今,放过谁人。

  道教精微,犹如日挂山头,行到山头日更远;

  玄门奥妙,恰似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在崂山千山万壑的巅岩山门之上,历朝历代留下的楹联更多。 如:

  姠峰削玉三千仞;

  乱石穿空一万枝。

  静里常观天边月;

  室中可采海底珠。

  迎来海上三千履;

  望尽齐州九点烟。

  云归叠嶂千层翠;

  日浴扶桑一点红。

  盘空瀑雪飞涛落;

  拂面吹花细雨来。

  青岛地区现有六区四市,其在『一带一路』的起始阶段和以后多年均属即墨县(一九八九年撤县设市)。 二零一六年四月,中国楹联学会主办『中国第九届楹联学术研讨会』在即墨市举行,并决定在即墨古城设立『中国楹联文化传承基地』,使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楹联文脉更加深厚,更加源远流长。笔者所在的莱西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二零零八年,是青岛市成立最早的一个学会,也是青岛地区唯一由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先生题写会名的学会。 如同自古至今包括崂山楹联在内淳教化、移风俗的功能一样,八年来莱西市诗词楹联学会在中国楹联学会领导和关怀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积极热情地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并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出了『重服务、接地气、随传统、创精致』的基本观点。

一是重服务

楹联既能够传情达意,又有赏心悦目的特点,是一种应用最普遍、需求最广泛的艺术门类。 它产生于廊庙,流行于民间,适宜于整个社会,而这种适宜恰恰是楹联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的容纳,没有大众的需求,楹联的生存发展就失去了应有的土壤和条件。因此,每一个楹联组织和联家都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社会、为大众的服务上,才能使楹联文化之树四季常绿,万古长青。 多年来,我和我们学会的联友始终坚持这个观点,坚定地走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路子,做到不讲条件,不收费用,有求必应,样样做好。 二零零五年秋天,我在去北京的路上接到莱西市有关领导的电话,要求为市中心的月湖公园作对联。 因为一九九五年我为那里写过《月湖园记》,对那个公园比较熟悉,所以驾轻就熟,便在行进的车上思考写出了:

  月表乾坤意;

  园达日月心。

  天降月湖三百水;

  世成江北第一园。

  两副对联,用手机发出。他们请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崔子范书写,分别镌刻在了公园的南门和西门。二零一四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姜春云为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博物馆邀我作楹联。 经过缜密思考,我写出了:

  阅古识今当向此中追马迹;

  笃行益智并从方外浣蛛丝。

  并为之书写,成就了一个崭新的大门。

二是接地气

楹联文化既然要为社会和大众服务,就要了解这个社会,大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要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能接地气,才能真正服务到位。 要接地气,就要深入社会,深入民间,深入各行各业,搞好调查研究,进行实地采风,了解大众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憎恶什么。 要如同古人所说,做到『入乡随俗,过境问禁』。到一个地方,不论当地还是外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等,做到服务而不失误,到位而不越位,才能得到服务对象认可。二零一一年我到美国,在堪萨斯州过圣诞节时依照地方风情为他们作了对联:

  圣诞节千家喜气;

  克来德万户福音。

  配上一首五言律诗的中堂捐给了当地图书馆,受到很高的评价。 『凡事要好,需问三老』的古训在楹联文化接地气中同样十分重要,需要联家在调研和采风中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随传统

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楹联自身的创作、书写、张挂、刊刻方面要随传统。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范体式,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楹联观。 中国楹联学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编写并颁布了《联律通则》,使今古传承的体式更加完美。 楹联要按照《通则》做,循着传统走,不然就不会为大众认同,就谈不上布好局,服好务; 二是楹联在为大众服务方面要随传统,把握住节庆、聚会、典礼、喜寿等等的时间节点,顺风随俗,做好服务。 同时,对那些传统的『妙语联珠』也应注意留存,以应『不时之需』。 如春联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如建新房联:

  开门迎百福;

  立户纳千祥。

  如贺寿联: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等等。

  作为楹联组织和联家,随传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莱西市诗词楹联学会每年都组织联家创作数百副新对联,春节前或在当地报刊登载,或印成本子分发给书写制作者参考,并组织人员到农村和企业作对联,写对联,送对联。 对平时的需求,则随时安排,认真对待,千方百计满足要求。

四是创精致

楹联艺术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批评的『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而那种『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楹联文化中就更加突出。 楹联的创精致一是要在创作上始终坚持弘扬正能量,体现新时代的清气,大自然的灵气,中华民族的豪气和联家心中的正气。 要联系实际,写出特色,突出联家风格和服务对象的个性特征。如我为一家茶店作的对联:

  聚雅唯萌清友地;

  开鑫广济惠源泉。

  其中的『鑫萌源』是店名,『清友』是茶的别名,这样的表达是很受欢迎的。 要摒弃陈腐。 陈腐是腐朽,是陈词滥调。 避免楹联陈腐就要重视题材新,意境新,语言新,使每一副对联都健康优美,焕然一新;二是在楹联书写和制作上要做到精致新颖,做到守常开新,努力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气势,新品位,新面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