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八九二——一九七八),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抗战期间,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郭沫若抵重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一九四零年,国民党政府撤销第三厅,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一九四六年五月,郭沫若离开重庆。在重庆期间,郭老留下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本文拾取了郭沫若先生在重庆题赠的部分楹联,以感悟先贤心迹,激励国人前行。
联赠张肩重
一九三九年九月,郭沫若从乐山探亲返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曾任国民党政治部三厅上校主任的张肩重,向郭沫若汇报『全国寒衣总会』监制暑衣的工作,趁便向郭沫若索求嵌字对联。郭沫若当即挥笔,撰书联语一副,满足了他的愿望。联曰:道义能担肩似铁;精神不动重如山。
上下联中分别嵌入了『肩重』二字。上联赞其能担负革命道义的重担,下联赞其具有坚定的革命气节。
联赠侄媳魏蓉芳
郭沫若在三厅工作时,其侄儿郭培谦在三厅总务科作办事员。侄媳魏蓉芳来重庆探亲,家人们常在一起相处。一次谈话中,郭沫若教育魏蓉芳:『重庆是个花花世界,环境是很复杂的,生活要朴素。』又说:『你还年轻,不懂事,不能像芙蓉啊!』说完,即兴书写联语一副勉励她: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一副嵌名联,自然贴切,寄托了郭沫若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联题聚贤楼茶馆
抗战期间,考古学家卫聚贤寓居重庆。一九四三年底因生活贫苦,夫妇俩租下一间铺面,开了个茶楼,取名为『聚贤楼』。卫夫人看火,卫夫子跑堂,颇有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垆卖酒之概。郭沫若与卫聚贤对考古有共同爱好,一九四零年曾一起在重庆江北发掘新发现的延光四年汉墓,两人私交甚厚。茶馆开业,郭沫若即撰题一联前往祝贺。联曰: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
卫聚贤,自号卫大法师。上联就拆『大法师』三字成联。大东家指卫聚贤做了茶楼主人。大方家指卫聚贤为考古专家。难得一楼新宝贝:指卫收藏的不少周秦以上的古文物。下联拆『卫聚贤』三字成联。考古学家开茶馆需要改换理念,需要有勇气,放得下『惟有读书高』的架子。读书人能走到这一步,确属不易。郭沫若戏之为『双料活神仙』。况且茶馆烧茶待客,终日烟雾腾腾,主人忙进忙出,如在云雾中穿行,那真成了『活神仙』了。
挽沈振黄联
沈振黄(一九一二——一九四四年),三十年代著名漫画家。曾任开明书店美术编辑。抗战期间在第四战区司令部工作。一九四四年,日寇进逼湖南、广西,沈振黄负责疏散撤退。日寇迫近,他才搭最后一辆车撤离。途中遇一难民老妇要求搭车,他主动让出座位,自己爬上车顶。汽车行至拐弯处,沈振黄不幸坠地身亡。消息传到重庆,闻者无不痛惜。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开明书店、三联书店在重庆市渝中区夫子池联合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郭沫若在会上致辞,勉励文化工作者学习沈振黄这种关心人民爱护人民的精神和作风。并献上挽联一副:民主前途,欲明还暗;我兄高义,虽死犹生。
赠杨作权联
抗战期间,渝中区较场口附近有一个清真百龄餐厅。餐厅经理杨作权是一个进步人士,这餐厅也因之成为重庆进步文化人士的聚会场所。一九四三年,重庆进步文化人士在这里举行了纪念鲁迅诞辰的活动。杨作权竟遭到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经过沈钧儒先生出面周旋,才得以释放。一九四六年『较场口事件』中,杨先生又冒着危险和群众一道把受伤的李公朴、郭沫若等人从暴徒包围中护送出来。
因杨先生为人正直,抗战前又在北平古物陈列馆工作过,与郭沫若有共同爱好,来重庆后与郭沫若过从甚密。郭沫若为他节录石鼓文字作了一副对联:
中囿夕阳华亚若;平原零雨草萋其。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的石上,每块各刻有四言诗一首,歌咏秦国君游猎情况。所刻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郭沫若此联便是采集石鼓上的文字,仿石鼓大篆体书写而成。
中囿:史传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将中国裁度为九州,也称九囿。人皇居中囿,以统治其余八囿。这里指国民政府所在的陪都重庆。亚若:低垂的样子。萋其:茂盛的样子。联语以花草为比喻,赞扬了国统区、解放区及抗日前线日益壮大的抗日力量。
联挽邹韬奋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病逝。十月一日,重庆各界八百余人召开了追悼邹韬奋大会,郭沫若在会上致《韬奋先生哀词》,并敬献挽联一副:瀛谈百代传邹子;信史千秋哭贾生。
瀛谈:海内言论。瀛,大海,这里指海内,中国境内。邹子:邹衍,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善观阴阳消息,首创『五德终始』说。这里因与邹韬奋同姓而用以代指邹韬奋。信史:记载确实的史籍。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辞赋家贾谊。这里也代指邹韬奋。
篆刻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