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名人重视对联看中国楹联的文学地位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0234
●谭全刚

  

  在古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国的一些文人学士对中国楹联抱有一种不公正的态度: 一是把楹联看成是茶余饭后的『雕虫小技』; 二是把楹联看成是诗之子体、『诗词附庸』; 三是把楹联看成是一种『文字游戏』、庸俗文化。认为楹联文化登不了大雅之堂。抱有这些看法的人,一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楹联发展的历史; 二是不认知中国楹联的文学本性和文学渊源; 三是不了解和认知中国楹联的社会功能和特性。他们的眼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们只要回顾一下中国楹联发展的历史,就会明白地看到,中国楹联是『龙』而不是『虫』,中国楹联是中国文学的独立文体,不是诗词曲赋的附庸, 中国楹联是中国文学的大事业、大产业,不是茶余饭后的『小玩艺』、『俗文化』。 中国楹联从古自今受到古代帝王和现代领袖人物的青睐和重视。 中国楹联同其它文学门类一样, 早已登上中国文学的大雅之堂。 本文就以中国古今历代君王和领袖人物爱好、重视、创作、运用楹联的情况来证明中国楹联的文学地位。

一、 古代帝王重视创作和运用中国楹联举隅

湖北大学文学院涂怀珵教授在《漫谈陆云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文中,介绍『李道宗的堂兄——创业英雄唐太宗李世民,写了好多对式结构的诗,其中还有完全符合格律的诗, 他诗中的对联艺术简直进入了幻境。 』如:《采芙蓉》中的『船移分浪细,风散动浮香。』《望雪》中的『雁湿行无次,花沾雨更鲜。』《远山》中的『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赐萧瑀》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还有七字联『深悲白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联想到他的堂弟李道宗以『去起鹤翔含妙理』对『水流花发泄天机』,无论是其诗其联,在体制上都合其时,乃是无疑的。

  上述唐太宗的若干副对联, 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天子联。

  上海联家蒋铃在《对联起源于唐代》中介绍说『唐宣宗(八四七——八五九)执政时,授宏文馆校书郎李群玉』曾有联: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又湖北联家闻楚卿在《楹联唐早有》一文中说: 『《中国对联集成· 湖北京山分卷》书稿采录者』提供唐僖宗李儇(八二二——八八八)御赐陈氏义门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

  千古人间义字香。

  又唐穆宗李恒御赐有功朝臣陈师孟联:

  麒麟阁上精神爽;

  虎豹关前胆气豪。

  (此联原载黄梅县一九七二年编修的《陈氏宗谱》)

  又,唐人还有『书壁』的习惯。 『唐文宗尝召联句…… 命题于殿壁,字劲五寸。 』

  另, 唐代的属对确实较常用,《全唐诗话》『温庭筠』条云: 唐宣宗以『金步摇』三字请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相对而得宣宗赏赐。 又出药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 这些实际就是三字联。

  到了宋代, 由于历朝君王对楹联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对句大家,如苏东坡、王安石、秦少游等。史载: 『西蜀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 昶以非工, 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以其年正月, 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长春』,万圣节名也。

  到了明代,由于『对联天子』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和提倡, 对联文化普及全国各地,楹联高手如云。 据周晖《金陵琐事》记载, 明太祖曾号令金陵全城过年都要悬挂春联, 他还亲自为一户屠夫写了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还御书春联给中山王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微服出行,遇一重庆士人,便出句求对: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重庆一人士应对曰: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到了清代,楹联成为清朝的主流文化。清代的十个皇帝都为北京紫禁城、颐和园、北海公园题写各种楹联达六百多副, 特别是康熙、 乾隆皇帝就为故宫的三宫六院撰写对联三百多副。 如康熙题文华殿联:

  讵为饰其貌;

  还因尊所闻。

  又康熙为乾清门的题联: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禩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又如乾隆为故宫太和殿的题联:

  龙气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

  乾隆题乾清宫联: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又乾隆题弘德殿联:

  得句因新意;

  耽书是宿缘。

  乾隆题上书房联:

  念终始典于学;

  于缉熙单厥心。

  还有明代解缙、徐文长、顾宪成,清代重臣纪晓兰、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民国时期的于右任、冯玉祥等,他们也创作了大量的精品对联, 把中国楹联的文学地位推向了极高的地步。

二、现代伟人重视、创作和运用中国楹联举隅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生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理想, 在革命斗争中创作了多副名联。

  例如,他早年作的自勉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为秋瑾从事过革命活动的杭州风雨亭题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于一九二零年题上海故居的集唐末诗人贯休诗句联: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国民党主席蒋介石的对联艺术水平也很

  高, 例如他为抗日师长李必蕃题写的挽联:

  转战徐淮,早识精忠能报国;

  同舟风雨,眷怀节烈信念悲。

  蒋介石题受降纪念碑联:

  克敌受降,威加万里;

  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伟大领袖毛泽东, 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还是伟大的诗人、楹联家。 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在创作许多脍炙人口革命诗词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广为传颂的佳联妙对。 毛泽东创作的五十多副对联和点评的二十多副古今名联,为我国对联文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他『以对联为契机,敲开社会之门』,『以对联为武器, 打开革命之道』,『以对联为音符, 谱写人生之歌』,以『对联为动力,开拓经济之路』,『以对联为镜子,照映先哲之光。 』

  挽慈母联: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挽彭雪枫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垂,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 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他的自然景观联:伊水拖蓝,紫云夕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来。

  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领袖人物撰写的多副巧联妙对,对传承和发展对联文化, 作出了光辉榜样。

  在当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各种重要场合都吟诵中国古今名联。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山东荷泽与市县领导座谈时, 引用了清代县令高以永题写的河南内乡县衙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休言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警示各级领导要做人民的好官, 一辈子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零一四年元月二十一日,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各界人士团拜时, 首先引用了《人民日报》的两副对联: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

  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 又引用胡耀邦同志改写的南阳武侯祠对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号召全党学习胡耀邦同志为民情怀。

三、古代帝王和现代伟人重视、创作和运用对联的伟大意义

第一,古代帝王和现代领袖人物重视、创作和运用对联的事实, 佐证了对联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说明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早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到了唐代,对联这种文体形式已经十分成熟, 到现代对联文化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第二,古代帝王和现代领袖人物重视、创作和运用对联提升了对联的文学地位,增强了对联的文化价值, 说明对联文学和其它文学门类一样, 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文学奇葩。 对联文化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为一种雅俗共赏、 官民皆宜的文学样式,并早已登上了皇室、宫廷、亭台、楼阁、书屋的大雅之堂。

  第三,古代帝王和现代领袖人物重视、创作和运用对联, 完全肯定了对联文化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社会功能及巨大实用价值, 并且透露出中央高层领导注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 中央宣传部指示要把楹联队伍当作『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主力军、 正规军和常规军』的新理念, 为中国楹联文化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崭新的光辉大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