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反常态艺术』表现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对联友两个出句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1861
●张兴贵

一、问题的提出

前几天,在河东论坛,看到联友【看你这坛场】的两个出句,很有意思。这两个出句是:

  打翻五味瓶,不闻声响;

  无云恰有流星雨;

  一看到这两个出句,我的兴趣就来了,试着对句,但是总也对不出比较满意的,不得不放弃。昨天再次想对句,依然没有合适的对句出现,为此我不得不思考对不出来的原因了。想来想去,发现对不出比较满意的对句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读透出句,不是没有读懂意思,而是没有读懂出句的表现手法。所以,我开始思考【看你这坛场】在出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首先,我想到了汉语修辞手法之一——逆转。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比如,当年祝枝山和唐伯虎曾经将王之涣 《登鹳雀楼》中的名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别改为这样两副联:

  到此已穷千里目;

  何必更上一层楼!

  ——祝枝山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唐伯虎

  两位名噪一时的才子,改王之涣的诗句成对联用的就是『逆转』手法。

  再比如王羲之某年过春节,面对应接不暇的『盗取』他门前的春者,不得已书写了一副春联,才摆脱『窘况』,这副联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到了子夜,王羲之在这副联的上下联后面各加了三字,变成以下这副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王羲之的这副七字联的诞生,也是在那副四字联的基础上运用『逆转』手法而形成的。

  但是,【看你这坛场】的两个出句,并没有『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因此,我否认了他用的是逆转手法。继续思考,突然『反常态手法』几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在百度中输入这五个字,眼前一亮:『反常态艺术』早就有人说过了。我搜到一篇《反常态艺术的评价标准》,该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在美学上,可以将艺术分为正常态艺术和反常态艺术。』快速阅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类反映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的艺术,完全可以通过『反常态手法』给人以美的、轻松的享受,因此,我觉得【看你这坛场】的两个出句,运用的就是反常态艺术手法,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漫画』。我是这样给这两个出句下的定义:反常态艺术在对联中的运用,就是客观描述一种与事物发展正常结果相反的现象。也就是说,按照常态,前半部分语言描述的现象,应该出现『彼』结果,但是,后半部分语言描述的却是『此』结果,而这种结果恰恰符合现实。比如出句一:打翻五味瓶,不闻声响。他的前分句,说的是打翻一个瓶子,按照常态,应该听到声响,但是,他的第二分句,恰恰一反常态——听不到声响,两个分句形成的意思,又符合现实情况。再比如出句二:无云恰有流星雨。按照自然界的常态,没有云彩是不会有雨的,但是,出句说的恰是『虽然没有云彩,但是恰恰看到了流星雨』,这种情况,也符合现实情况。

二、规律的发现

想到这里,我继续思考:这种对联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对照两个出句,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句子中都有一个比喻词,出句一的比喻词是『五味瓶』,出句二的比喻词是『流星雨』,于是,我试着用比喻词去对两个出句,两个对句马上行成了:

  出句:打翻五味瓶,不闻声响;

  【看你这坛场】

  对句:截断三只手,未喊肉疼。

  【高原汉子】

  出句:无云恰有流星雨;

  【看你这坛场】

  对句:没病常求顺气丸。

  【高原汉子】

  对句一中的比喻词『三只手』应对比喻词『五味瓶』,对句二中的比喻词『顺气丸』应对比喻词『流星雨』,愚以为,我的对句尽管不是经典,但是很有趣味,也符合现实生活。因此,我总结出『反常态艺术』在对联中的运用的特点就是运用比喻词。到此,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古人的对联,有没有这种例子呢?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我找到了例子,且看这样一个民间故事,明代李东阳是神童,善于对对子,这事传到皇帝那里,皇帝就宣他进京,出了这样一个出句:『螃蟹浑身甲胄』,李东阳马上对了一个句子『凤凰遍体文章』,从而形成这样一副对联:

  螃蟹浑身甲胄;

  凤凰遍体文章。

  我们分析这副联,不难发现,如果按照常态理解,螃蟹是不会带上甲胄,凤凰是不会写下文章的,但是因为具体到这副联中,『甲胄』与『文章』是比喻词,全联运用了『反常态艺术』手法,所以形成了意趣。

  再比如明代祝枝山有一副咏物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

  梁上蛛丝燕子帘。

  按照常态,鱼儿是不会有伞的,燕子也是不会有帘的,但是,这副联中的『伞』是荷叶的形象化比喻词,『帘』是蛛丝的形象化比喻词,作者同样依靠比喻词,运用『反常态艺术』手法,使得这副联生动形象,饶有风趣。

三、有益的启示

《反常态艺术的评价标准》一文中说:正常态艺术是严肃艺术,反常态艺术是轻松艺术,放松功能是反常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找百度『反常态对联』这几个字,没有发现对这种特殊对联进行研究的文章,由此我想到:对联既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艺术,许多对联就因为生动、有趣而备受人们喜欢,它是我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寻找轻松的有效载体,同时,反常态艺术既然在一些出句、对句中偶有出现,也有十分鲜见的成联作品已经运用了『反常态艺术手法』,并体现了十分明显的特点,我们何不对这种别具一格的对联予以关注,进一步总结其规律,有意识地在出句、对句和成联创作中主动运用这种手法,从而拓展对联文化的内涵,强化对联这种文体的轻松功能呢?

  但愿『反常态艺术手法』的对联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