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甘肃: 建成楹联文化传播的『新媒体矩阵』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4691
当传统楹联遇上新媒体 以五大平台建设抢占先机

  

  作为甘肃新媒体五大平台整合运营后的第一位读者,蒋有泉点击了“甘肃楹联网”。

  步入互联网时代,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楹联人该作何选择?日前,甘肃省楹联学会通过积极应对,已经作出了有益尝试。5月下旬,随着学会新媒体中心成立,包括官方网站,V认证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和QQ群五大平台的“新媒体矩阵”全面运行,甘肃在未来楹联文化传播之路上,抢占了先机。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在甘肃视察时指出:“这是楹联文化传播的有益尝试。”

(一)新媒体的“力量”

“可能许多人对互联网的普及还感触不深,但当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时,‘新媒体’就完全到了我们身边。”面对“新媒体时代”,一位资深媒体人感慨的说,智能手机改变了媒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个便捷、迅速的传播过程当中。

  而来自工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初,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5亿,每日发微博量超过1亿条;腾讯微信客户量更是超过6亿,并预计未来两年,将突破10亿大关。无论微博还是微信,无疑都给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活动组织模式,甚至是话语权带来不同程度的改变。

  《百年前各省打擂 一副八字联为甘肃挽回颜面》,4月中旬,一篇这样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迅速传开,一天时间,点击浏览量超过1000人。这是新注册的“甘肃楹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第一条消息,一位学会负责人激动的说,楹联信息在朋友圈受到广泛关注,而我们只是花费点时间,动了动鼠标,就等于用极少的成本,又办了一份传播广、周期短、见效快的楹联刊物。

(二)楹联新媒体“矩阵”

带着这股热情,“甘肃楹联”微信号每隔两至三天就推出一篇原创楹联文章,短短一个多月,累计关注数万人次,长期订阅读者400余人,参与“佳对求偶”线下活动的人数也超过千人。这仅仅是微信一个方面的推广,就让他们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并非面临挑战,而是机遇。

  与此同时,甘肃省楹联学会官方微博、微信通过了管理部门的实名V认证,不同于普通的楹联类博客,他们借助这个认证平台,实现了学会信息的权威、及时发布;同时,通过联友聊天QQ群,与一群固定的“粉丝”随时展开互动,进一步扩大了楹联文化的影响力,也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热情。

  支撑微信号、微博、博客、聊天群运营的“总后方”,是全新打造的“甘肃楹联网”,即甘肃省楹联学会官方网站。从今年5月开始,甘肃省楹联学会每发布一则消息、一篇文章,便能在十分钟之内实现网页、微信、微博、博客、聊天群五大平台的全面覆盖,许多楹联动态还实现了网络直播。通过智能手机便捷的网络通讯功能,省内会员都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联坛最新动态,分享了精美楹联博文,学会工作有效上情下达,会员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强化。

(三)传播楹联的有益尝试

甘肃省楹联学会,已陆续建成了新媒体五大平台,并实现了五大平台的不同功能定位。如网站重在全面展示、博客重在信息发布、微博重在实况转播、微信号重在宣传推介、聊天群重在交流互动……可以说,这是一个优势互补、协调整合的新媒体矩阵。

  “当人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利用新媒体,传播楹联文化。现在甘肃已经做到的是,今后只要关注我们新媒体的楹联爱好者,只需指间轻松一点,我们能提供的所有内容就尽在‘掌握’。”甘肃省楹联学会会长薛渊表示,由他们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消息、文章,通过这些楹联爱好者的转发、分享,其实将楹联文化在更多人手机屏幕中进行了展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对‘楹联’二字加深印象,甚至发生兴趣。”

  5月中旬,在甘肃视察指导工作的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在听取甘肃学会汇报后,对甘肃在新媒体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这是楹联文化传播的有益尝试。”

  作为甘肃新媒体五大平台整合运营后的第一位读者,蒋有泉点击了“甘肃楹联网”。

  鼠标“滴答”的一声,又是新的一刻,一个楹联人面向未来的一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