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泉州,我便去城南寻访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故居。 按图索骥找到鲤城区南门万寿路,这是一条不太宽阔却显繁华的街道。 李贽故居便坐落于路西鳞次栉比的店铺夹峙之中。 大门显得昏暗陈旧,门内穿过狭长的通道,再跨过一块静谧的天井,即来到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瓦房前。门顶悬一木匾,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李贽故居』四字。 厅堂安放一张供桌,上面悬挂『乡贤名宦』牌匾,厅中一玻璃罩内立一尊一米高的李贽全身铜像,左手握一书卷,眉头深锁,气宇轩昂。
据资料载,李贽先祖于明永乐十年(一四一二)迁居于此,李贽从小住在这里,三十岁才离家到河南共辉县教谕。 李贽出生住过的房子早已在倭寇侵扰时被焚毁了,这座房屋重建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万历三十三年(一六零五)进行了扩建。 李贽故居毗连聚宝街,唐宋时番汉杂处,中外贸易商货于此集散,曾是全城最繁华的旧商业区。 李贽出身于『航海经商世家』,故宅临江面市,先世大约是如《泉州府志》所说的『资积巨万,列居郡城南』的豪富。 但到李贽时,『庐舍湫随』,家道中落了。 从整个故居看,格局狭小,光线昏暗,较少文字实物陈列,很是出乎我的想象。这是我一九八七年时参观李贽故居的肤浅印象。
近日翻检李贽故居资料, 发现故居已按闽南古民居修葺一新,辟为纪念堂。厅堂门扉写着红底黑字『国恩家庆』楷书,堂中供奉脱胎李贽塑像,像上方悬『乡贤名宦』大匾。正中厅壁有『李贽家族世系图』。堂面宽六米,进深九米。 厅口一副楹联写着:
联济南陇西为鼎族;
蔚政事文学之名贤。
厅内正壁红柱楹联为:
两支双名宦;
三世四乡贤。
李贽在姚安知府任上所撰的一副对联也镌刻于厅堂两侧壁柱:
听政有悠闲, 不妨甓运陶斋, 花载诸县;
做官无别物, 只此一庭明月, 两袖清风。
甓运陶斋: 甓,即砖。西晋名臣陶侃任广州刺史时,公余无事,每天早晨将百余块大砖搬至屋外,晚上再搬回屋内。 别人不解此举, 他说: 我正在准备为恢复中原而效力,如果生活过分休闲安逸,恐怕不能成就大事。 后来陶侃消灭了叛晋的苏峻,被封为长沙郡公。 厅中展柜展出李贽年谱、著作及李贽在北京通县、湖北麻城、河南辉县、云南姚安等地活动的有关史料、 图片以及仿制的李贽两枚石刻印章,一阴刻『李贽』,一阳文『卓吾』。 这两枚印章原件于清同治年间修葺时在故居右侧出土, 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步出厅堂左侧边门是故居后院,花草争妍,石桌居中,一派小桥流水人家景象。
李贽(一五二七︱一六零二)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嘉靖举人,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中举,三十五年出任辉县教谕,后迁南京国子监博士。 李贽一生最大的官是万历五年(一五七七)任云南姚安知府。 在那里,他顺民施教,抑强护弱,取俸禄修缮孔庙学宫,开办书院,建桥修城,三年离任时,囊中仅图书数卷,然士民遮道相送, 车马不前。 一五八二年他五十五岁时,辞官讲学,辨史著书。 李贽在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和《批点水浒传》等大量著作。 他推崇孔子,也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 他提倡文学创作以『童心』出发,表达真情,反对复古摹仿的形式主义, 是中国小说戏剧评点的开创者之一。
李贽还吸收佛学、老庄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假道学。 万历十五年(一五八七)移居湖北麻城县,闭门十年,每日读书著述,不接俗客,而与公安县『三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互有交往。 他行为惊俗,谈吐新奇。 卫道者由恐慌转而大打出手,驱他出境, 又毁其墓塔。 万历三十年(一六零二),礼科给事张问达诬告李贽刻书惑乱人心,神宗皇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缉李贽下狱,并将其书籍悉尽烧毁。 当年三月十五日,李贽自刎狱中,留下孟子的名言表达自己的志趣:『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李贽死后,他人毁誉不一。从《明史》至《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都不为他立传,被摒弃于『正人君子』之外。 有的只把他记在乡祠名单中。 可是家乡的人却对他心怀敬仰。 岁岁祭祀。 近年来,修缮李贽故居,建纪念馆,塑李贽像,举办李贽思想学术研讨会, 这位平生遭遇坎坷的反封建思想先驱,如今终能安息于九泉了。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凤城八路白桦林间25 号楼2 单元1104 室)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