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题赠联
二、自题自题联即作者自题自用的楹联,主要悬挂于自己的居室、客厅、书房等处,不但可以装饰美化环境又可愉悦身心,冶性陶情;而且可以警策自己,起到座右铭的作用,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自题联一般都是很简练的格言警句,语言隽永,深含哲理。古今文人、学者,诗界、商界志士多雅好此道。
自题联的内容大概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陶行砥德,立身处世
明朝的海瑞,是有口皆碑的清官,他秉性耿直,刚正不阿,自号刚锋。他有一副修身进德的自题联,悬挂在他官府的中堂上:
干家国事;
读圣贤书。
这正是海瑞廉明正直道德品格的自我写照。后世人们为海瑞画像,其两旁的楹联正是社会对他的公允评价:“九重抗疏回天力;四海均徭盖世功。”
立定脚跟撑起脊;
展开眼界放平心。
这是清代陈连峰的自题联,语意较平直,但却是做人的道理。
清文学家陈白崖是梁章钜的老师,他的自题联可作为人们洁身自爱的座右铭: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梁章钜很赞赏他老师的这副楹联:“斯真探本之论,两言可以千古矣”。世界上的事情,难得尽如人意。应知足常乐,而不应有非分之想。把无求提高到人品的高度,不仅显示了作者的高风亮节,也为人们指出了潜心修养的方向。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题联自勉,含义深沉,脍炙人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洋之所以博大深沉,是因为它不择细流,包纳百川。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句:“太山(即东岳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入云摩天的悬崖峭壁,经受了多少万年的飓风狂浪的吹打,依旧岿然屹立。这让人悟出一个道理:无私才能无畏。以海和峭壁比喻阔大、深沉、伟岸、刚韧,劝勉人们虚怀若谷,摒弃杂念,磨砥道德。这也正是林则徐学问、业绩和品格力量的写照。
人要修身养性,陶冶道德,就要不断反省自己。纪晓岚故居有他的一副自题联,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人有过错是正常之事,但须知要改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学非易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有成就。
(二)展示怀抱,乐在读书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不少壮丽的爱国诗篇。他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彻夜不眠,到了晚年仍孜孜不倦,发愤读书和创作。他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为“书巢”,并自题楹联:
万卷图书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读书有味身忘老”,就是陆放翁晚年生活的写照。
南宋楼钥为隆兴进士,出知温州有政声,官至吏部尚书。他通贯经史,推崇道学,以“攻愧”名斋,自号攻愧斋主人。他的自题联意深旨远: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了自己对读书的孜孜追求,不能轻掷光阴。也包含了对经常来往,又无所事事的客人的善意劝告,既以诫己,又以勉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胡居仁的自题联。他曾主持白鹿书院,以布衣终身,著有《居业录》。此联是作者治学经验的总结,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为人竖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自勉联。人活在世上,做人应该像铁一样坚直刚强,要为社会进步发愤读书,应具敏锐的目光和独到的见地。此联表现出慷慨、遒劲、雄壮的气魄,洋溢着一种引人深思,催人奋发的力量。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读书,殷切期望有机会面壁苦读。他的一副对联自抒了这种怀抱: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郑板桥自题书屋联很有特色: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王芸生,三十年代《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工作之余,潜心于中日关系史的研究。三年时间,他编著出版了300万字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巨著,成为日本问题研究的专家。他引用的一副格言联是他成功的秘诀: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应该成为激励每个人奋发学习的座右铭。
(三)淡泊交友,善于读书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自题联,表明了他的交友之道: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水为友,不以权势利禄相攀附;以竹为师,虚怀若谷,胸怀坦荡。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平生狂放不羁,他的自题联也不落流俗:
奇书手不释;
旧友心相知。
短短十字,很精炼地说明了自己读书、交友的爱好和标准:他爱的不是一般的书,而是“奇书”,见到奇书就手不释卷。“衣裳新的好,朋友旧的好”,金冬心交友之道重“旧友”,因为旧友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才有真正的“相知”。
无独有偶,清代学者包世臣,在读书、交友的志趣上和金冬心十分默契,他的自题联是: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喜幸我有两只明亮的眼睛,多多结交世间知心的朋友;遗憾的是我无更多空闲时间,将天下的奇书读完。
周恩来青年时代有一副自勉联谈的也是交友、读书之道: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自勉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
(四)抒发心志,表达情思
湘西草堂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故居。他眷恋明朝,反抗清廷。在草堂自题一联,以深邃的语言抒发心志,表达情思: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上联有意贬“清风”:“清风”尽管对我“有意”,但它来无影去无踪,无形无力,所以很难打动我的心,更无法把我挽留住。下联深情褒“明月”:“明月”高悬夜空,她虽无心,但却无私地把皎洁的光芒撒向大地,让人们领略她的怜爱和温馨。王夫之笔下楹联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借“清风”含沙射影地嘲讽和蔑视清朝政府,表达他入清不仕的决心和刚直不阿的精神,歌颂“明月”光彩照人,寄托了作者对明朝的深沉怀恋,表现他忠于明朝,不做逆子贰臣的决心。
明代学者胡寄垣从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但屡试不举,愤而放弃科考,立志著述。他自题楹联,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同时抒发了和命运抗争的心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楹联引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抒发自己不甘沉沦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虽然科举失利,仍发愤攻读、著述,以期成就学术事业。
曹雪芹有一块珍贵的端砚,传说他的《红楼梦》前七十回手稿,便是用这块砚台磨墨写成的。他给砚台取名“怡红翠冷”,又在上面镌刻一副自题联:
高山流水诗千首;
明峡清风酒一船。
在作者笔端流露出了自己与诗酒为伴,乐其所乐的美好生活理想和高洁情志。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清代经学家孙星衍的自题联。告诫人们不要放过春秋佳日,因为春秋两季的美好景色使人赏心悦目。不愿春秋归去,却乐于故人归来。患难之交,布衣之交,贫困之交才是珍贵的,靠得住的,热情讴歌了人世间真挚的友爱之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