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林则徐的正气联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2456
●史明照

  

  18世纪末,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毒贩,开始向我国倾销鸦片,数量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且给群众健康、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危害。生于1785年、清嘉庆年间考中进士的林则徐,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就深刻认识到烟毒泛滥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采取了有力措施查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这年年底,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到鸦片主要入境地广东省禁毒,坚定了“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他在群众支持下,广泛搜集研究国内外有关情报,同贩毒分子展开了坚决斗争,收缴鸦片达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为中华儿女反帝斗争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针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林则徐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密切配合,大力整顿海防,招募民兵,训练水勇,在练兵场上树起了他撰写的大旗:

  小队出郊垌,愿七年功成,净洗银河长不用;

  偏师成堡垒,看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

  在群众积极支持参与下,林则徐、关天培多次率部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后,进一步开展了禁毒斗争。但清政府却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在1840年10月将林则徐革职,不久又将他充军到新疆伊犁。流放途中,林则徐在给他妻子的信中,写下了这样的誓言,表明他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决不顾及自己的祸福生死: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当初与林则徐并肩抗击帝国主义武力入侵的关天培,因清政府的压制,在与入侵的帝国主义战斗中壮烈牺牲。林则徐满怀悲愤地为他撰题了如下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共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魂归相送面如生。

  上联“问何人忽坏长城”,所指十分明白,这就是腐败的清廷!但他不能挑明。

  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推动当地实行兵农合一,屯恳戎边,兴修水利,发展农林,严防外敌,为民造福。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赞他“万顷开荒成伟业”,当地人民至今仍对他十分感怀。

  林则徐得知流放在此的友人黄冕将被朝廷起用时,曾赋诗自勉,流露出他对报国的期待: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亭云。

  偶然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

  相传有年除夕,他的父亲写出一副春联的上联后,却想不出下联。幼年的林则徐擂了三声鼓后,续对了下联,便产生了一副有气势的名联:

  除夕月不明,点数盏灯,代乾坤壮色;

  新春雷未响,擂三声鼓,替天地扬威。

  有次老师带领他与同学去傍海的鼓山春游,要学生写联叙感受,并嵌入海、山二字。林则徐反复咀嚼登山观海的体会,吟出了气势恢宏的一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还撰写了多副自勉联,以下是其中之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文学家冰心曾在《读我家的对联》一文中说:“我非常喜欢这副对联!念了总觉得有股凛然正气扑面而来。它不但描写了我所热爱的大海和高山,那‘有容’和‘无欲’四个字,更含有很深的意义;‘无欲’又使我忆起诸葛亮武侯《训子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名言。这些挂在墙上的好对联,孩子们天天眼里看着,口里念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其效果决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见《冰心全集》第8卷第455页)

  1829年林则徐主持疏浚福州西湖时,顺便修复了南宋抗金名将李纲祠。在赞颂李纲的题联中,抒发了自己的报国壮志: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林则徐还在他办公的大堂等处,撰题了一些自勉对联,如: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应视国事如家事;

  能尽人心即佛心。

  定而后能静;

  言之必可行。

  林则徐与张仲甫合作,写了一批集句联,例如:

  读书破万卷;

  (杜甫句)

  落笔超群英。

  (李白句)

  闲看秋水心无事;

  (皇甫冉句)

  久住西湖梦亦佳。

  (方岳句)

  1843年林则徐的妻子郑淑卿病故,林则徐怀着深深的悲痛,写了以下挽联:

  相夫垂四十载辛勤,出处同心,昼锦归来犹并辔;

  济世具万千緍功德,炽昌启后,夜台化去合升天。

  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归,撰有几联写当时的心境与家境: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林则徐病逝后,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撰联对他作了这样的评价: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

  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左宗棠,在挽联中把林则徐的人品比同诸葛亮、岳飞:

  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当代名家胡乔木、郭沫若曾分别撰联赞颂他:

  捷报新传,百载冤仇今尽雪;

  将军虽去,千秋大树永凌云。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

  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

  (此文素材取自四川辞书出版社《中华小百科全书(历史卷)》,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对联鉴赏》,花山文艺出版社《清朝那些事儿》,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华古今奇联鉴赏》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