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明代对联专著《金声巧联》的真正作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对联 热度: 12355
●景常春

  

  从龚联寿先生主编《联话丛编》中知道,由常江先生点校的《金声巧联》,只有三十条巧对故事,其内容甚少。 后从《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读到陈毓罴先生之文《明代的对联书———〈金声巧联〉》,才知道这本书实际是明代的一部对联专著。

  陈毓罴,一九三零年出生,湖北武汉人。一九五一年毕业于北大,后又留学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文学系研究生班。著有《红楼梦论丛》(合作)、《沈三白和他的〈浮生六记〉》等。 《曹雪芹佚著辨伪》获中国社科院十年优秀论文奖。

  陈毓罴所说的《金声巧联》类别甚多,数量也比常先生点校本多出二十多倍。 常先生点校本在『说明』中云:『全名为《新编百家金声巧联》,收在《燕居笔记》卷之六上…… 卷首署「明叟冯犹龙增编,书林余公仁批补。」…… 有人怀疑《燕居笔记》可能是后人伪托之作』。 但陈文所说,此书全名为《精选百家金声巧联》,封面署『明余三峰先生编』,卷首又题『明余公仁甫辑编』,『日本贺向陵先生校』,『江都书肆千钟房青黎阁文化甲子新镌』。 文化甲子是文化元年(一八0四),在日本是江户时代,正当清朝嘉庆九年。千钟房及青黎阁是江户的书肆,江户即今之东京。也就是说书名基本相同,只有『新编』与『精选』之别,常先生点校本作者为冯犹龙,陈文所说本作者为余三峰,并且此书在日本出版。

  在日本出版之本有日本向陵逸史贺瑛之序,文不长,尽录如后:『诗书百家,自有联句,有韵语,后世由是琢字炼句,黼芾黻(文)章,以成一体云。顷华月堂《齎金声巧联》以示余,余乃阅之。凡古今巧联,粲然盈一册。初学士得偶目,则譬犹玉探之昆冈也。 虽然撰人矜其多,并袭燕石。 卞和氏邈矣,吾谁适从? 余不自揣,妄删其冗长,以还华月堂。若夫,花晨月夕,兴酣耳热,援毫以拂,而苦无佳句以酬己志,则此篇铿然锵然,必有所取焉云。文化改元甲子仲秋望向陵逸史贺瑛之识并书』。日本版一书计有三十一类: 天门、地理、节令、新春、元宵、堂构、 隐榭、楼阁、 书斋、 厅事、 江楼、园阁、山家、 村居、渔家、 农家、 僧寺、 道观、医士、星士、 相士、书铺、 笔铺、 药室、 酒肆、茶馆、旅馆、缝纫铺、银铺、歌楼、诸物,共收对联八百多副,贺瑛之在序中说有所删节,可见此书应有一千多副联以上。 书中联有署名者多集中在『厅事类』,其它则无姓名。

  有姓名者中,有李攀龙、王世贞、吴国伦等几位明代文学家之作,既稀见又颇珍贵。

  李攀龙(一五一四———一五七零),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出为顺德知府,后擢河南按察使。 明代著名文学家。 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李攀龙题自家府宅二联为:

  斜阳外水廓烟村,天属清江图画;

  净几中渔经猎史,家藏碧汉阶梯。

  篱下披襟,黄菊不嫌陶令趣;

  林间步履,赤松长伴子房游。

  王世贞(一五二六———一五九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出为山东副使,累官至刑部尚书。 有《弇州山人四部稿》。 王世贞之联为:

  历世有馀荣,代代冠缨簪组;

  传家无别业,人人礼乐诗书。

  吴国伦(一五二四———一五九三),

  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湖北兴国(今属湖北阳新县)人。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因『杨继盛案』,被贬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又调南康推官,再调归德知县,后弃官回乡。明朝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王世贞后,吴国伦成为文坛盟主。

  有《《藏甲岩稿》、《甔甀洞稿》、《续稿》、《吴川楼集》、《续吴川楼集》等。 吴国伦之联为:

  逸兴绕江山,风月四时梁父吟;

  文光射牛斗,诗书万卷邺侯家。

  宗臣(一五二五———一五六零),明代文学家。 字子相,号方城山人,江苏兴化人。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宗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宗臣之联为:

  绿鬓叹功名,不过汉郎官秦博士;

  清宵忆心事,空怀罗浮月葛溪翁。另外,还有几个明代剧作家之联,如汪

  道昆之联:

  投辖有馀情,园韭村醪对话;

  开窗无别趣,树云花雨催诗。

  许以忠之联:

  上下百尺楼,胸次元龙湖海;

  古今一部史,眼前司马山川。

  可喜的是, 此书还收有朱熹和戚继光各一联,朱作:

  十八科解元,勋业文章天地老;

  五百年故址,壶兰山水古今新。

  戚作:

  一侯虎视正当关,雄飞万里;

  三尺龙光新出匣,气压千军。

  从前面『明余三峰先生编』,『明余公仁甫辑编』可知,此书编者名余公仁,号三峰,其生平事迹不详。 不知为何,书名既相同,编者却异,常先生点校本作者为冯犹龙,陈文所说本作者为余三峰, 且书中内容也大相径庭。从网上得悉,《明清小说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何长江《〈燕居笔记〉编者余公仁小考》:『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谭正璧、谭寻《古本稀见小说汇考》,魏同贤《古本小说集成·燕居笔记前言》对其中一些小说的来龙去脉作了说明,指出「冯犹龙增编」当为托名,是书实为余公仁所编,但语焉不详,又未交待余公仁的生平字里…… 这本《燕居笔记》内随处可见公仁子的评语, 末卷还收入余公仁自已的《南窗笔记》《南窗诗集》《南窗语录》等。 而「明臾冯犹龙」只是在各卷之首作为一个静态的标记出现, 有时还被刊落, 如下卷之十、十一《刘元普》、《珍珠衫》,只题「书林余公仁批点」,下卷十二《转运汉》题「书林余公仁批点,明臾冯犹龙增补」,二人次序颠倒。 这些不能不使人怀疑它是编书者的某种暗示。 书首魏邦达的序称「余子仁公,抱膝南窗,燕居之暇,供笔随喜记,无所不备,刻成小本,顿改新观。 」公仁自已的《南窗吟》也写道: 「焚香煮茗,静坐窗前,摊阅古籍,书写长笺。 」可见这本《燕居笔记》的实际编辑者应是余公仁。 』

  如此考证能成立, 可能日本版之本则是另外一类的对联专著,比《燕居笔记》上之作更早成书,收在《燕居笔记》卷之六上的《金声巧联》,可能是余公仁另编的一辑巧对故事,故而冠以『新编』,仍名《金声巧联》。这两种书的编者似应均是余公仁。

  此书即刊印于日本,不知我国内有无? 若无,我等则只好『望洋兴叹』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