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驰于悠远历史,啸傲在雄壮长城,多少文人雅士壮怀激烈,深情吟咏,给后人留下不少名联佳作。
一、描摹长城形貌,渲染雄奇气势,突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万里长城, 横穿中国北方崇山峻岭之巅,以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气魄雄伟著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如长城居庸关联就写得大气磅礴: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云。
上联突出辽海壮阔,『吞』字形象、神奇,气韵生动。 下联写长城在群山巅穿过,上与天齐; 『锁』字刚劲有力,暗含乱云驯服、飞鸟难过、人神震撼意味。 另有颐和园养云轩联,构思有相似处:
皎月白如银,辽海浪淘天外月;
乱山蹲似虎,长城围锁塞边山。
全联突出辽海壮阔、长城雄伟。山成蹲势,烘托长城的高耸、巍峨; 『围』字写长城的连绵不断;『塞边』突出其战略意义。 这联挂在颐和园却是令人费解。大家知道,颐和园是慈禧太后花费近六百万两白银而修建的消暑胜地。 明明完全写长城的对联为何会挂在这样一个皇家休闲地、 温柔富贵所呢? 是长治久安后自我陶醉还是面对醉人山水的虔诚祈祷呢?
二、长城本体意义虚化,撰联者多写由本体而生发出的比喻、象征意义。
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项无与伦比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俨然成了『中国』、『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于右任先生挽二十六军抗日阵亡将士联:
经百战浴血功,洗清汉水;
留一片伤心地,还我长城。
上联写抗日将士屡次浴血奋战的赫赫战功,下联抒沉痛悼念情。 联中『长城』,已不是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意义, 而是中国河山的代称。
又如何耘劬题广东东莞袁崇焕祠联:
天命有归,万里长城宜自坏;
人心不死,千秋直道任公评。
竭忠尽智抗清的名将袁崇焕因谗言被杀、 清兵潮涌无可阻挡时明朝上下才明白什么叫『自毁长城』。 《明史· 袁崇焕传》云『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而梁启超《袁督师传》也说『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再有左宗棠挽林则徐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全联高度赞扬林则徐的正直爱国情怀以及被爱戴受器重的崇高威望, 痛惜其壮志未酬英雄早逝。
蜀国赖以驱驰的、明代奸邪毁坏的、清代仰为砥柱的贤良正直人士, 都被楹联家们喻为『长城』。 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企盼。
三、借长城美景,抒发登高临远、俊逸豪迈的情怀。
衔千年日月, 吐万里云烟, 筑怨不究君,敢称世间第一雄深气度;
幻万国风情, 壮千秋史籍, 铭贞当勖我,能写天下无双雅健文章。
联语波澜壮阔,格调豪迈。全联主旨在一『勖』字上,颇有层云荡胸、归鸟决眦之畅快淋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