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米公祠
襄樊市米公路南端柜子城上有座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现祠系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重建,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当年,米芾曾在此居住过很长时间。
米公祠由三进建筑群组成。 大门为高大牌楼。一进院有大屏风、半边亭,墨池。二进院有墨园、洁亭、拜殿。米芾最爱清洁,传说他碰到一个人叫段拂,字去尘,大喜道:『既拂,又去尘,真吾婿也! 』于是把女儿嫁给段拂。 他的洁癖显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拜殿前左有方毅题『米家山水』碑,右有沈鹏题『米氏故里』碑。拜殿『颠不可及』匾下有陈天然龛联:
衣冠唐制度;
人物晋风流。
又有白雉山柱联:
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
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
米芾的癫狂很有名。 有次,徽宗命他书写大屏风,他看上了皇帝的砚台,写毕跪下索要,徽宗就给他了。 米芾『舞蹈以谢,即抱负趋出,余墨沾渍袍袖而喜见颜色,上顾蔡京曰: 癫名不虚得也。 』园里怪石很多,世传米芾爱石如命,遇有形丑样怪的石头,都要穿起官服三拜九叩,呼之为兄。三进院为碑廊和宝晋斋。宝晋斋有沈鹏对联:
集字兼刷字,迅疾天真锋出八面;
学古不泥古,沉着痛快独成一家。
『刷字』一语,亦出自米芾,事见《宋稗类钞》:『上(徽宗)尝问本朝以书名世者数人,各以其人对,曰: 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上曰: 卿书如何? 曰: 臣书刷字。』
又有柳倩联:汩汩襄江流不尽米家山水;堂堂华胄最难忘宋代宗师。后门为一座巍峨城楼式建筑仰高堂。米芾(一零五一—————一一零七),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世居山西太原,后迁徙并长期住于襄樊。 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能诗文,善书画,其书法用笔俊迈,史有『风樯阵马,沉著痛快』之称,与苏、黄、蔡合称为北宋四大家。 绘画初善于临摹。
一天,有人拿了唐代画家戴嵩《牧牛图》真本叫卖。 米芾谎称借去看一夜,第二天把自己临摹的图还给那人,那人找上门要真本,说:『我那真本中,牛眼珠上有牧童的影子,你还的画里却没有,请把真本还给我。 』米芾羞得满脸通红,从此立志独创了『米点山水』。 其技法是先在生纸上用水墨渲染出山水景物的大体轮廓,然后再以浓淡不同的横笔墨点在上面点染。
米公祠是一座书法博物馆,祠内收藏的四十五通翰墨国宝中,有米氏父子的三十六块,以及黄庭坚、蔡襄书法石刻。 最初系清康熙年间襄阳太守高茂选晋谒米公祠时对米氏后人米澍嘱咐,将他收藏的米芾、黄、蔡等墨宝三十五幅摹刻于祠,这项艰巨工程从康熙辛丑(一七一二)至雍正庚戌(一九三零)历时十八年方告完成。『三尺残碑卧道旁,剜泥认是米襄阳。 』在兵荒马乱年代的这些珍贵的石刻之所以能保存下来, 浸透着米氏后人的一片心血。 清朝同治三年,米公祠遭到火灾,多亏邻近居民抢救及时,才使保存石刻的宝晋斋未受到严重损失,灾后襄阳县衙首认五百串文,并出面修复祠宇。 后来把二十三世孙米初传从樊城二十里外家族聚集区的米家庄迁往米公祠, 负责管理祠产房屋、三十六亩土地以及举办祭祀活动。 再后来其长子米之元主持祠务时,大胆破除世袭办法, 实行一定要选出得力的后生,不认辈分和长房来主持,这样,就隔辈传给了二房米有财的儿子米久楷,此人经营祠堂事物正直无私,严格控制了每年书刻拓印的数额,保护碑刻。 一九二一年米久楷赴宴后暴亡, 米久成接受主持祠堂,民国年间军阀混战,祠堂成为军营,石碑成为床板、灶台。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行抬走四块石刻支架马槽,接父主持的米高秦不畏强暴,拦车告状,在司令部门前蹲了三天,见到总司令孙震,跪地哀求,总算要回。 为了不使石刻毁于兵燹,米高秦一家在后院挖掘大坑,将石刻全部掩埋地下十二年,使这批珍贵文物幸免于战乱。 一九五一年米高秦主动捐献给国家,运至米公祠存放。 『文革』中被砌入防空洞,一九七一年重新挖掘出来,嵌入米公祠碑廊永久保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