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300山西省河津市人大常委会)

河津先民对戏台文化情有独钟, 据统计,金、元、明、清时,河津一百多个村庄就有戏台四百三十三处, 仅老城关厢就有二十四处,清涧村十二处,樊村五处,古垛元代戏台和樊村明代戏台,至今保存完好。随着戏台的崛起, 戏台对联文化应运而生,『村村有戏台,台台有对联』,就是当时河津戏台对联文化蓬勃兴起的真实写照。 毫不夸大地说,戏台联是戏台文化的亮点,是戏台文化画龙点睛之笔。
河津古戏台联大都以刺恶扬善、 教愚化贤为主旨,以嵌名联为主要艺术形式,寄情于联、寓教于乐,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一嵌村名。借以彰显村威村声。如下列戏台联,以鹤顶格嵌其村名,巧妙别致,不露斧痕,寓意深刻,引人入胜:
辛苦酸咸,这气味非洪范绝难尝出;兴观群怨,那辞华唯葩经才可传来。(辛兴村戏台联,洪范:︽尚书︾篇名,葩经即︽诗经︾。 )
固国有良谋,群黎鼓舞;
镇边操胜券,四海讴歌。
(固镇村戏台联)
光照四方, 明被六合, 诸天列宿齐彰瘅;
德述二帝, 道祖三王, 五霸七雄尽表扬。
(光德村戏台联)
船拨洞庭,载出钱塘飞艇舞;
窝近蓬岛,传来仙阙散花声。
(船窝村戏台联)
通达世事人情,唱来无非是戏;
化开姻缘结果,说出自然到家。
(通化村家戏联,嵌『通化家戏』)
北魏东吴,想当年巧计雄图今安在;
芹香桂馥,看此日含哺鼓腹乐升平。
(北午芹村戏台联,含哺鼓腹: 口含食物,挺着肚子,形容无忧无虑,生活安定。 )
干戈为古时军器, 想当年借此战争孰赢孰负,可借梨园演出;
涧谷乃先哲隐乡, 在尔际因之澡浴立
德立言,都从菊部传来。
(干涧村戏台联,菊部: 旧时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 )
吴胜魏强蜀富饶,人文荟萃;
家齐国治民安乐,世道丰昌。
(吴家关村戏台联)
二嵌剧名、剧中人名。 传播历史文化,打造诙谐幽默。如樊村上台庙戏台联,嵌四个剧名和两个剧中人物名及村名, 耐人寻味:
樊城放伍员,恍如明月珠映和氏璧;
村庄访冯彦,犹似清风亭挂归宗图。
又如天神庙戏台联, 巧妙嵌入六个剧名和『天神』名,语义双关,含蓄委婉:
天台山采桑折桂斧;
神亭岭放牛拾万金。
河津城内火神庙戏台联, 嵌十四个蒲剧名和『火神』名,更让人大开眼界:
火焰驹费了十万金,骑到金沙滩,破开天门阵,得下文武魁,拿回双官诰,才能全家福;
神亭岭寄居一翠花,鬓插无影簪,身穿
赠绨袍,手提蔽尘帕,腰系合凤裙,恰似意中缘。
三嵌专场主题。突出主办单位特色,诸如设立集会、炉行义演等,其演出宗旨,跃然楹柱,略举两例:
樊城设立人兴会,唱的姐儿做梦三上轿;
村庄庆贺快活林,演着女婿拜寿五台山。
(此联为樊村设立集会戏台联,在上台庙演出,嵌『樊村庆贺立会上台』八个字和四个剧名。 )
樊村十月十五日炉行义演戏台联,两处嵌主办单位『炉行』,四处嵌『铁金』和炉户、会期及六个剧名,突出了炉户铸铁特色:
炉户廿九家,铁资造化,竖起炉,打开铁龙山,铸一幅铁冠图,挂在铁弓园内;
行规十五会,金作生涯,偕同行,游到金刚庙,采几枝金瓶梅,插于金沙滩中。
四嵌名伶艺名。 展示梨园风采。 如东毋庄村于清和节在当地学堂演戏,戏台联巧妙嵌入晋南老艺人『盛儿』之名(其学名郧三吉,艺名『白菜心』,青衣旦)和演出时节、地点,文理通畅,雅俗共赏:
盛名冠诸伶,趁此清和佳节,须要鼓力用心顾素望;
儿态超群辈,来到孔孟门墙,更当传神会意表奇观。
又如某村戏台联以蜂腰格嵌名伶『金龙』之名:
众位莫喧哗,且观金马镇太白醉酒;
大家休拥挤,再看龙凤旗景文封官。
戏台是教愚化贤的阵地、 文化交流的窗口、才艺展示的平台、娱乐休闲的场所,戏台联作为戏台文化的亮点, 其功能尤为突出。纵观河津古戏台联,其主要功能起码有以下九项:
一是宣传孝悌忠义。
如下列两联, 既嵌其村名, 又弘扬礼义:
何必丹青从台上描成假象;
家常礼义到场中演出真情。
(何家庄戏台联)
韩之潮,苏之海,名士纯儒,可借蜃楼观物色;
家有塾,党有序,敦诗说礼,即凭菊部演情形。
此联为韩家村戏台联,唐韩愈、宋苏轼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迈风格, 故以海潮为喻。
二是促进团结和谐
如午间里七村三社通过在泰山庙演戏,消除了隔阂,增强了团结,其戏台联曰:
三晋强,三楚僭,吾三社并不取此。 值盛明之时,含哺鼓腹,略调箫管歌三祝;
七雄霸,七穆侈,俺七村岂敢效尤。 居兴隆之地,说礼敦诗,聊借衣冠演七贤。
(注: 三祝: 祝人多寿、多富、多男子,旧称三祝。七雄: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七穆: 春秋时郑穆公七个孙子称七穆。七贤: 三国时竹林七贤。 )
某村因两社闹事, 和事后以演戏庆祝重好,其戏台联曰:假优孟息事宁人,务使双方当结好;演梨园排纷解难,只求两造不伤情。
(注: 优孟: 春秋楚国艺人)
三是抒发农家情怀
如下列几副戏台联,直率家常,意境优美,形象地烘托出人民群众的文化向往,看了让人感动:
众位莫喧哗,这一台岂真生旦净丑;
咱们休赧愧,过三天仍是士农工商。
(上寨村家戏联)
家本闲暇,召余社丁男,排一班生旦净丑;
戏非浪荡,请邻方亲友,听几句今古奇观。
(固镇家戏联)
南腔北调,圪台上舞一番,歌一曲,忙农告假,借此宽宽眼界;
垛亭社场,庙院中白几句,唱几声,优伶献艺,看彼抖抖精神。
(南圪垛庙戏台联)
北里村家戏在干涧村演出,其戏台联生动活泼,令人刮目:
久为草野民,唉,怎能描情摹迹;
忽登歌舞地,呀,真是演古讽今。
四是引经据典,弘扬传统文化
如船窝村戏台联:
船载书声,米舍人流风宛在;
窝传易象,邵康节余韵犹存。
(注:米舍人:宋米芾之子米友仁,书
画能传家学,自成一家。 邵康节- 宋邵雍,好易理,有象数之学,卒赐『康节』。)
范家庄村戏台联:
范有叔,须有贾,这二子行踪即可从头说起;
庄为蝶,老为龙,将一生道术不难侧耳听来。
(注: 范睢- 字叔,战国魏人,初事魏中大夫须贾,从贾使齐,后为秦相。 庄为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梦为蝴蝶,比喻生命变幻无常。 老为龙- 孔子问道于老子,称老子为龙。 )
樊村戏台板对:
凝滞于物,纵有庄为蝶,老为龙,世上对痴人说梦;
活泼在胸,不须韩之潮,苏之海,眼前即蜃气成楼。
小关村戏台联:
小白、管仲、鲍叔牙,君臣协力,九合诸侯葵丘会;
关羽、刘备、张翼德,兄弟同心,三人结义桃花园。
(注: 小白即春秋齐桓公,管仲为齐桓公宰相。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齐国大夫,与管仲友善,推荐管仲为齐相。 齐桓公建立霸权后,于前六百五十一年在葵丘邀诸侯国相会结盟,史称『九(纠)合诸侯』、葵丘之会。 )
五是借古喻今,刺恶劝善
如固镇村戏台联:
固中原是古,古岂同今,欲劝今还须演古;
镇右本从真,真休弄假,惟借假才可传真。
某村戏台联,规劝世人走正道:
听几句美谈,赶快回头登道岸;
看两出好戏,从兹向尘由正径。
(注:正径:面对尘俗,行由正道,安分守己。 南北为径,径为平声。 )
先民闹盐务胜利后,以戏台联讽刺当局黑暗,抒发胸中愤恨:
苦尽甘来,有心人谁弗知味;
水落石出,不平事独难容情。
南午芹村戏台联:
南朝金粉,北地胭脂,颜如玉,貌似花,窈窕佳人真国秀;
芹菜泮宫,筵开琼林,口悬河,舌翻浪,风流才子假斯文。
南柯邯郸,富贵到头都是假;
午桥梓泽,云烟过眼尽成空。
(注:南柯:指淳于芬南柯一梦。邯郸:指卢生在邯郸黄粱一梦。 午桥: 唐裴度的别墅。 梓泽: 晋石崇别馆。 )
固镇村南沟戏台联:
南陌有奇观,绿柳青杨,便可逢场作戏;
沟涂多雅趣,丹崖碧涧,即堪借景兴歌。
六是渲染戏台艺术效果
如方平村戏台联,将风云多变的『小舞台,大天地』描写得活灵活现,且嵌『方平』村名,读了饶有兴味:
方才还冷淡,全无甚么响动;
平白起风波,弄成这样喧哗。
方才阴雨忽晴,现出中秋圆满月;
平地风波骤起,吹来一曲永清歌。
上市村戏台联, 运用夸张和比喻,将戏台的特征刻画得更加形象逼真:
上下古今,千秋事业方寸地;
市朝沟壑,万里云山顷刻间。
七是谢雨敬神,祈望安康
如: 樊村谢雨戏台联:
祷雨敬天威,坛三日,雨三场,三旬谷
成,恰慰三农企望;演剧报神恩,人四社,剧四台,四民悦
服,共求四季平安。灵雨洒汾川,洋洋乎金声玉振,歌舞楼
头兴雷电;祥云起姑岭,熙熙然白雪阳春,管弦队
里播霈霖。
某村谢雨戏台联:
涟涟雨三日,兴黍兴稷,皆所以生活民命;
娃娃戏一台,演文演武,无非是报答神庥。
干涧村谢雨戏台联:
谢眺谢安,两晋人物争歌舞;
雨珠雨玉,一天云雾满楼台。
樊家庄村谢雨戏台联:
求霖即降霖,因演梨园酬圣德;
许愿便还愿,再祈阴雨膏田苗。
八是凸现对联艺术
河津对台戏名伶荟萃,高潮迭起,而对台联更是争奇斗艳,妙趣横生,如: 僧楼对台联,运用鹤顶格、凤尾格,四处嵌『对台』二字,行文自然,天衣无缝:
对敲檀板, 对品玉箫, 对面高歌真敌对;
台如海市, 台似蜃楼, 台形壮丽胜仙台。
东禹庙东西两个戏台遥遥相对, 每年庙会,对台唱戏,争奇斗巧,戏台联也运用叠字等修辞艺术,竞相嫓美,脍炙人口。 如东戏台联:
左右奏新声,左啸月,右吟风,声达左右;
东西传雅韵,东阳春,西白雪,韵满东西。
西戏台联:
一传楚舞, 一唱吴歌, 一一争奇谁第一;
双奏鸾笙, 双吹凤管, 双双斗巧自成双。
九是赞美家乡山水
河津北依吕梁,西傍黄河,父老乡亲酷爱戏台文化, 每每以戏台联抒发对家乡清山秀水的热爱之情, 戏台联如烂漫山花,馨香沁人肺腑。如北午芹村戏台板对:
檀板轻敲,沨沨乎水鸣神峪;
歌声宛起,霭霭然云止金峰。
南午芹村戏台联:
南亭夜月,览胜如斯恒足矣;
午芹秋霁,奇观若此信有之。
(此联将河津龙门八景之一『南亭夜月』和邑中八景之一『午芹秋霁』,溶入一联,且嵌『南午芹』村名,构思奇巧,自然得体。 )
河津古称龙门,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的壮举,都发生在这里,诚如清涧村戏台联所描述:
妙舞近龙门,三汲浪中观鲤跃:
清歌临凤岭,九霄云外看鹏飞。
船窝村戏台联:
万顷波涛,水晶船载金山寺;
满天星斗,珍珠伞遮碧霞宫。
山村戏台联:
吹玉敲金,飞闻一去二三里;
清歌妙舞,惊动沿村四五家。
河津古戏台联凝结着河津先民的楹联文化情愫,那些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风趣幽默、雅俗共赏的戏台联,既是先民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先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是先辈楹联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众口流传历久不衰的艺术珍品,无疑是中华对联宝库中的闪灿明珠,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借鉴价值。


最新评论